接上回
【紅歷十三至十六年】秋爽齋偶結海棠社,寧國府除夕祭宗祠
第三十七回第一段:“這年”賈政點了學差外放以后,“寶玉每日在園中任意縱橫曠蕩,直把光陰虛度,歲月空添”。“這日”正值無聊之際,翠墨拿了探春提議開詩社的花箋。“這日”可不是賈政起身“這年”的“這日”哦,雖然海棠詩社成立于秋天,但是距離賈政外放已經過去了3年了。如果是賈政離家當年的話,海棠詩社成立距離八月二十日,不過半月,寶玉怎么可能逛膩歪了,作者感慨“直把光陰虛度,歲月空添呢?”所以,此處又是作者放的一個煙幕,虛中有實,實中有虛,如果不細讀,不推演,很難發現這兩件事之間居然隔了三年。三年從何得來呢,且看下文驗證。
第三十七回至第五十三回上半部分寫的是同一年秋天至除夕的故事。一氣呵成,環環相扣,文筆優美,故事精彩,每每讀后有三日不知肉味的之感。
第三十九回:劉姥姥時隔6年家道殷實,二進榮國府,七十五歲,賈母說比她還大著好幾歲,(三以上十以下為“幾”,按口語習慣如果年齡相差1-3歲,通常據實說我比你大一歲,大兩歲,大三歲,四以上才稱為好幾歲,而中國傳統“四”為不吉利之數,故不直說大四歲),說明賈母此時不超過七十一歲。
第四十七回:呆霸王調情遭打后,羞憤交加,決定跟著自家當鋪掌柜張德輝闖蕩一番,于十月十四日出發。
第四十八回:襲人罵賈雨村:“哪里來的個餓不死的野雜種,認了不到十年,生了多少事出來。”黛玉并雨村是紅歷7年冬一起進的京,到如今紅歷十六年秋,可不是九年多不到十年嗎?你看作者把網織得疏而不漏,隱而不張,時間、事件處處呼應,豈有一絲紊亂之處。
第四十九至五十四回:黛玉自述:“我長了今年十五歲。”由紅歷十三年,黛玉12歲,如今15歲可知,海棠詩社成立于紅歷十六年秋。自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紅梅”至五十三回“寧國府除夕祭宗祠”盡寫紅歷十六年除夕,大觀園之繁華喜樂,賈府富貴盛景。
紅歷十六年小結:香菱18歲左右,寶玉16歲,黛玉15歲,賈蓉25歲、賈璉20多+9,已過而立之年,雪雁20歲,結婚11年、板兒11-12歲,大姐兒(巧姐)6-9歲,賈蘭14歲,妙玉22歲,薛寶釵18歲,薛蟠20歲,賈蕓21歲,小紅17歲,賈母71歲左右
【紅歷十七年】榮國府元宵開夜宴,尤二姐吞生金自逝
第五十四回至七十回:從紅歷十七年元宵節寫起,直寫了一整年的故事。第六十四回、六十七回文筆生澀,語言粗鄙雖不是原筆,但所寫之事仍在同一年之內。從元宵夜宴,老太妃病危,鳳姐小產,李紈探春協理內務,紫娟試探,寶玉杏花陰下生癡病人,刑岫煙初春當寒衣,憨湘云不識當票,老太妃清明節前薨世、寧榮兩府凡有品職之人皆去哭喪送靈歷時近兩個月,期間寶日生日,怡紅院群芳開夜宴(眾人仍穿小襖子,俗語端午節前脫棉襖)知道寶釵、香菱、襲人、晴雯同歲。當天夜里賈敬仙逝,賈母等一眾人等提前提回京奔喪,賈璉初三日娶尤二姐,展眼已過兩個月,賈珍在寺中守孝乏味,打聽賈璉不在外宅,于是想悄悄幽會尤三姐,沒想到三姐性烈發誓言從此改邪歸正一意等著柳湘蓮。柳湘蓮自“去年”打了薛蟠之后便不知所蹤,賈蓮四處打聽不著。一日,正在外宅之際小斯來找說是大老爺派他去平安州有要緊事。下月初,賈璉出京來回需要半個月。出發第三日,路遇薛蟠和柳湘蓮一行,為尤三姐定下婚約后各走奔東西。湘蓮本說看望過姑媽以后“月中入京”,“誰知八月內方進了京”,賈璉到平安州見過節度使之后,約好十月前后還要再去一趟平安州。賈璉第二次去平安州,前腳起身,鳳姐就請工匠收拾屋子,十四日邀尤二姐進府,可見賈璉是十月初出發,賈璉因故一去兩個月,十二月初回到家。“臘月十二日,賈珍送靈回原籍安葬。尤二姐小產吞金自盡。
第七十回第二段第一句“又年近歲逼”,鳳姐開始忙年。至此,講述了紅歷十七年完完整整一年到頭的故事。
紅歷十七年小結:香菱19歲,30≤元春≤36,寶玉17歲,黛玉16歲,賈蓉26歲、賈璉30多+1,結婚12年、雪雁20,板兒12-13歲,大姐兒(巧姐)7-9歲,賈蘭15歲,妙玉23歲,薛寶釵19歲,薛蟠21歲,賈蕓22歲,小紅18歲,賈母72歲左右,秋桐17歲。
【紅歷十八年】林黛玉重建桃花社,甄英璉再落虎狼穴
第七十回:第二段“如今仲春天氣。。寶玉因湘蓮冷遁,尤三姐自刎,尤二姐吞金等事,閑愁胡恨,情色若癡”。此仲春之事緊接紅歷十七年年關之后,故為第十八年。黛玉三月初二改海棠社為桃花社,次日為探春生日。稍后收到賈政來信,預計六月中旬進京。賈政于紅歷十三年點學差,至此已經在外五年。
第七十一回:賈政回京,賜假一月。八月初三,賈母八旬之慶。關于賈母的年齡,一般認為要么此處有誤,要么與劉姥姥比較時,數字有誤,此為一種觀點。還有一種觀點認為“八旬之慶”不同于“八十大壽”而是指年滿七旬正往八旬的路上。我認為,古代人均壽命較短,素有“人活七十古來稀”七十不留食,八十不留宿”之說,意為活到七十以上的人很少,年老體弱,請七十歲以上的人吃飯,吃不好可能就要了命了。留八十歲的老人在家過夜,說不了定就睡過去了。民間有“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的俗語。這兩上年齡是老年人的門檻子,也是人生的一道坎。紅歷17年,賈母剛好73歲,由于孔子和孟子分別死于73歲和84歲,普通人比不了圣人,這個“坎”更兇險。還有“闖過七十三,越過八十四”的俗語。七十三歲一般大為慶賀,同時為老人加油助力。以期能消災除難,順利闖關。我認為,古人為圖吉利極有可能稱“七十三”為“八旬之慶”,是預祝老人成功渡劫,活到八旬的意思。以上為一家之言,不喜勿噴。
第七十二回至第八十回:司棋趁賈母壽辰,園內雜亂之時,幽會表哥,不想被鴛鴦驚了鴛鴦。次日,鴛鴦安慰司棋,順道探望鳳姐,賈璉趁機借當。全為下文抄作鋪墊。甄家獲罪被抄,大觀園從內里自抄自檢,賈母看得通透,怒極反樂。一句“咱們別管人家的事,且商量咱們八月十五賞月是正緊。”中秋夜晏看似是是賈府最后狂歡,其實賈母:“等你們離了我,再講規矩去”藏著多少心酸,憤怒和無奈。晴雯病逝,芳官等出家,薛蟠娶毒婦,迎春惡棍,香菱受欺侮,。。。。。。呼啦啦大廈將傾,飛鳥各投林。。。。。
紅歷十八年小結:香菱19歲,31≤元春≤37,寶玉18歲,黛玉17歲,賈蓉27歲、賈璉30多+2,結婚13年、雪雁21,板兒13-12歲,大姐兒(巧姐)8-10歲,賈蘭16歲,妙玉24歲,薛寶釵20歲,薛蟠22歲,賈蕓23歲,小紅19歲,賈母73歲,秋桐18歲。
至第八十回止,完整講述了紅樓一夢18年的故事。以后乃高鄂續作,時間,年齡線索是否正確,不在政眼看紅樓判斷之列,我一般是不大看后四十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