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巴菲特,那可是投資界的大神呀,單靠炒股就成為全世界第二有錢的人,圈粉無數,甚至有些人為等著跟他吃一頓飯甚至花上上百萬塊錢,關于寫他的故事他的思想他的策略的書和文章可是一搜一籮筐,今天特意找了一本簡單易讀的《極簡巴菲特》,這本書從成功之道(道),價值分析,投資策略(術),投資忠告(心)四個方面給我們剖析巴菲特的核心價值所在,讓我們深扒一下股神都是怎么賺錢的。
巴菲特的“道”
3先讓我們看看巴菲特是怎么走向成功的,其實即便是股神,早年的投資也不過跟普通人差不多,也曾買到垃圾股,也曾虧損過,但是能讓他一步一步的從菜鳥變成大師的,跟他持有的正確的理念是分不開的,縱觀巴菲特這一生,有幾個事情是他一直做著并從未間斷的,也是這種堅持成就了他。
第一,持續學習,集思廣益。說到這里我們不得不說一下巴菲特影響最深的兩個大師,格雷厄姆與費雪,這兩個投資方法相異的投資大師。
導師:格雷厄姆:低風險數量分析投資方法的代表人物,數量分析家,強調公司實質價值的重要性,研究能夠形成容易被普通投資者接受的安全投資獲利方法,研究范圍僅限于公司檔案和年報,不需要詳細的實地考察,也就是說他比較熱衷于通過一些數據找到價格比實質價值便宜的股票,并大量的多元化投資,分散風險。
費雪:較高風險質量分析投資方法的代表人物,質量分析家,注重公司公司發展前景和管理能力,也就是他專門尋找公司中可以增加內在價值的因素,熱衷于看公司的發展潛力,但是相比起格雷厄姆,這個就需要花大量時間去研究市場甚至實地考察,所以他注重于集中投資,只投深入分析過的熟悉的幾只股票。
兩人的投資方法相異,但是巴菲特卻認為他們“在投資世界里是并行的”,并把他們的理念融合到自己的理念里面,早年的巴菲特是偏向格雷厄姆的,只尋找低于凈資產價格出售的便宜的公司,安全空間是格雷厄姆的基本理念,他認為當公司股票的市場價值明顯低于其內在價值時,購買這些股票就是成功的投資,然而到了后期,在買了幾只便宜卻并不賺錢的“煙蒂股”后巴菲特進化了,他依然尋找廉價公司,但他同時更加注重公司質量,必須深入調查公司方方面面以及它的競爭對手以尋找那些能持續賺錢而不容易被復制與替代的公司,這也就是費雪教給了巴菲特的實際可行的投資方法。巴菲特是一個熱愛學習熱愛思考的人,通過早年大量學習和閱讀投資大師的著作,把它們融會貫通,形成了自己獨有的價值投資理念,大量的知識儲備豐富了他的視野,增強了他的信心,集思廣益卻不人云亦云,并用于不斷實踐,受益一生。
第二,專注投資,集中持有
巴菲特四十多年的投資生涯,雖然很成功,但是真正使他賺到今日的財富的,卻是有僅僅十多次投資決定的,只做少量的大筆投資,巴菲特做投資,一不看股價,二不看形勢,卻用大量精力去尋找那些不管形勢好壞都依然可以賺錢的有增值潛力的公司,并深入的了解他們的商業邏輯和競爭優勢,他認為“投資必須是理性的,如果你不能了解它,就不要投資。堅持做熟不做生的辦法,也就是堅持做自己熟悉的股票,投入那些你了解,而且對其經營深具信心的企業,他很好的用自己的一生解釋了投資在精而不在多,只要你選的公司足夠優秀并且你足夠了解它的優秀,就可以放心大膽的投資了,集中持股不但可以帶來可觀的收益,而且通過長期持有也大大的降低了風險
第三,善用復利,長期投資
縱觀巴菲特一生,不但交易次數不算多,連從未出售過的股票也竟有六只之多,換一句話說,其實這些股票,都已經被他持有幾十年的時間了,并且打算一直持有下去。巴菲特之所以推崇長期持有,并可以在長期持有的情況下一直保持高收益率,除了因為他選出來的公司都是有潛在增值能力的公司外,更重要的是因為他深知復利的力量,同樣的收益率,放得越久,財富增長的速度越快,巴菲特懂得用盡可能長的時間獲得盡可能高的復和收益率。而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公司業績斐然,能以平均23.8%的速度增長了近32年,這實在是個奇跡。
巴菲特的“術”
投資核心,巴菲特怎么看投資
價值投資
巴菲特說“投資一個企業,就是購買它的未來”,巴菲特的價值投資的核心,簡單一點說就是
1,尋找一個未來可以持續賺錢并且賺錢能力可以保持甚至增加的公司,
2用適合的價格買入,最適合的時機在公司被低估,即價格遠遠低于其自身價值的時候做投資。
那么巴菲特認為的有潛力的公司應該是什么樣呢?他覺得真正致富的是可以不停增加企業盈利卻不需要增加投資的公司,選購公司應該選購一些不需要管理仍然能賺大錢的行業,巴菲特認為兩種最值得投資公司:1,具有消費性壟斷的公司,主要以無形資產的形式存在,即同樣的資本和管理能力卻依然不能被復制競爭的公司,有品牌忠誠度的公司,如可口可樂?。
2,最高效率公司,操作成本低,也不必不斷的進行設備更新和廠房改造,也就不必過度依賴對土地,廠房和設備的投資,購買低成本公司,只要保持成本優勢,時間會讓它走向成功?。如沃爾瑪,麥當勞等
集中投資
巴菲特深信:好的東西,是越多越好,他一生大部分精力都用于分析潛在企業的經濟狀況以及評估它的管理狀況,而不是用于跟蹤股價,所以,如果他能發現本質優良,經營得當的企業股價通常較高,一旦發現價格優良的績優股,會大量購買,大膽購買,巴菲特認為,正確的投資方式是把大量的資金,投入那些你了解,而且對其經營深具信心的企業。
他建議每個投資人都給自己一張卡片,上面只允許自己打12個小洞,每買入一個股票就打一個洞,打完12個,就不能再買股,只能持股,集中精力尋找少數幾家優秀的公司,就能確保自己不隨便投入資金,買入連自己都不知道是否值得的公司,如果你對投資略知一二并能了解企業的經營狀況,那么選5-10家價格合理且長期競爭優勢的公司,在高概率事件上下大注。
長期投資
長期投資的核心包括兩個方面,
1,投資有長期投資價值的企業。從短期角度我們認識到,利率的變化,通貨膨脹,對公司的收益的預期都會影響股價,但隨著時間跨度的加長,持股企業的經濟效益趨勢才是最終決定股價的因素
2,堅持長期持有。投資大師羅伯特.哈格斯建議,把資金周轉率定在10%到20%之間,10意味著持股10年,5意味著持股5年。
巴菲特鼓勵投資人買股票后應長期持有,但是必須有兩個注意兩點,一是這些公司必須是優秀公司,二是這些公司繼續保持之前我們看中的優秀狀況。這說明了我們要一直不停地觀察市場,確保這個公司的優勢不被取代,假如發現有一家競爭者保持與這個公司同樣的競爭力,但是價格是這個公司的一半時,則可以賣掉前者套利,而買入后者。
投資策略,巴菲特怎么選公司
對于如何選擇企業,巴菲特總結了以下四大類,十二條原則
1,看企業
原則一,選擇簡單,容易了解的企業,其實很多真正能夠賺大錢的企業業務反而是單一而簡單的,比如可樂,迪士尼等,巴菲特之所以能夠對企業有較高程度理解,是因為他有意識把自己的選擇限制在他的理解力能達到的范圍內。
原則二,有穩定的營運歷史,這家公司必須步入正軌,經得起時間考驗,巴菲特認為劇烈的變革與豐厚的投資是不相容的。
原則三,有美好的發展前景,最值得擁有的企業,是有長期遠景,且擁有市場特許權的企業。
在巴菲特的投資概念中,尋找績效卓越的”過橋收費企業”,就是他成功利用選股準則的生動體現。
1,能生產使用率很高且耐久性端的產品,但這些產品多半是耳熟能詳的消費性品牌,所以商家必須銷售以維持基本營業量,,如可口可樂
2,能提供反復性服務的傳播事業,也是廠商必須利用來說服大眾購買其產品的工具,如廣告公司
3.能提供一般大眾與企業持續需要的重復消費服務的企業,例如:殺蟲公司,專業清潔公司,家政公司等
2,看經營
原則四,有理性的經營者,急為股東利益考慮的經營者,理性的經營者會把多余的現金,投資在那些資金成本報酬率更高的計劃里面,具體我們可以分成兩種情況
1,如果再投資收益率超過公司股權資本成本,則應保留利潤再投資
2,再投資收益率低于資本成本,即在本公司業務上投資只能獲得平均水平甚至低于平均水平的投資回報率,也沒有合適的投資機會,則最好的做法就是分發權益收益或者回購公司股票
原則五,對股東實誠的經營者,誠實的經理人員會像對待自己的財產一樣對待自己的公司。把每一分盈利都用于提升股東的利益上,而非讓自己的辦公大樓更氣派。
原則六,不會盲從其他法人的經營者,聰明的經營者懂得通過分析實際情況自動做出合理的經營情況,而非出于慣例驅使的盲從,大部分管理者都會以為與自己同類企業競爭比較的過程中,不能控制自己行動的欲望,產生過激的行為,或明知錯誤卻不肯懸崖勒馬,或盲目模仿,爭相攀比,耗盡分配資金等,這些行為都會為公司蒙受一定損失。
3,看財務
原則七,把重心集中在股東權益報酬率上,集中于權益資本收益,就是已投入股權資本的收益情況,巴菲特更愿意經營利潤對股東權益的比例來評價一家公司的經營業績,而不是每股收益。
原則八,計算股東盈余,即公司稅后利潤加上折舊,攤銷等非現金費用,同時減去資本性支出費用以及可能需要增加的運營資金量。巴菲特通過這個來尋找產生超過營運所需現金的公司,而將不斷消耗現金的公司排除在外。
原則九,尋找高毛利率的公司,通常毛利率高的公司,不但是經營利潤高的公司,同時也是成本控制很好的公司。
原則十,對每1美元的留存收益,確定公司已經產生出至少1美元的市場價值。如何選擇一家具有良好的長期發展前景,并且以股東利益為導向,精明能干的管理層來經營的企業?巴菲特認為通過公司市場價值的增量和留存收益的增量來驗證,公司股票市值增量至少應該不低于留存收益的數額
4,看價值
原則十一,確定企業價值,評估企業價值的方法是在企業的生命周期中預測將會產生的現金流量,也就是股東盈余,再以適當的利率折現成現值。巴菲特所用貼現率,就是美國政府長期國債的利率或到期收益率,對于這個利率,他并不加上風險溢價,然而當利率下跌的時候,他將慎重的調高折現率。
原則十二,以顯著的價值折扣收購企業,一旦確定了企業的價值,下一步就是注意價格,巴菲特通常會在企業能以顯著的折扣購得,也就是,每一家公司購進的價格和他計算出來的企業價值之間有一定的安全邊際,才會買下它,這個安全邊際的緩沖效果將會保護他,不受到公司未來現金流量變動的影響。
巴菲特的“心”
有了正確的方向,正確策略,就該到正確的心態啦,對于巴菲特的投資心態,我們可以簡單分成三部分
不貪心,說到這里,就不得不提老爺子最具代表性的那一句“別人貪婪的時候我恐懼,別人恐懼的時候我貪婪”,其實貪婪與恐懼,都是跟在股價背后衍生出來的,即使我們可以通過一些分析還有估值的方法算出公司的價值,但我們永遠無法預測股價什么時候是最低點,什么時候是最高點,我們都希望可以在最低點買入,最高點賣出,在漲的時候買入更多,在跌的時候持有更少,于是股價漲的時候容易使人貪婪,加大投資,股價跌的時候容易使人恐懼,對公司失去信心,而理性的投資人應該抑制住這種沖動,只要堅守好自己的策略,就能獲得相對穩定的回報。即使不能獲取最大的差價,也平常心對待,因為穩才是最重要的。
有耐心,如果你足夠的長壽,堅持長期投資,復利的力量可以使你的收益級數上漲,只要耐心等待就可以啦。巴菲特持有華盛頓郵報的股票,一拿就是34年,總共上漲了128倍,這中間不知經歷過多少次的股海風波,'股神'的驚人耐心由此可見一斑。再猛烈的暴風雪終究會過去,災難也總會有結束的一天。只要確定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保持好冷靜的心態,磨煉好自己的耐心,你的投資,一定會迎來滿意的回復。
有信心,通俗一點來說就是要hold住hold住再hold住,不要被起伏的股價亂了心神,要對自己有信心,在著名的1987年美國股市'黑色星期一'暴跌中,眼看自己持有的重倉股大幅暴跌,明知自己的財富大幅縮水,巴菲特卻平靜異常,他只回答了一句:也許股市過去漲得太高了。為什么他能夠如此從容不迫?原因其實很簡單:他堅信他持有的這些上市公司具有長期的競爭優勢,具有很高的投資價值。股災和天災一樣,遲早會過去。他持有的公司股價一定會反映出其內在的投資價值。
看完之后我不僅感嘆,股神不愧就是股神啊,與眾不同,這可是多少在股海里面隨波俗流最后被收割的韭菜們所做不到的呀,因為貪婪,所以跟風,因為不懂,所以人云亦云,因為恐懼,所以脆弱的心忍不住跟著股價起起落落,追漲殺跌,即便每天看形勢看k線,把股價盯出一個洞來,依然看不出個所以然。而我們的股神,一不看股價,二不看形勢,甚至對什么熱門股,高科技股無動于衷,靠的,就是他背后龐大的知識體系的支撐與獨有的投資智慧啊。曾經有一粉絲問巴菲特“價值投資的奧秘是什么”,股神答“獨立思考和內心的平靜”,其實所謂大道至簡,不過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