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Ling, 80后,現居荷蘭。曾供職于巴黎銀行,荷蘭銀行,目前是歐洲20強金融集團(14000 員工)唯一中國背景的高級項目總監。現實的理想主義者,夢想幫助更多人加速成長。
“堅持原創的公眾號不到7%,你真有眼光!”
6月初我作為主要嘉賓參加荷蘭著名大學為中國留學生們的組織的求職活動,并受到了很好的反饋。
近一個小時的個人演講,還有對4位同學的現場模擬面試和反饋,會后與很多同學的答疑交流,都給大家帶來了獨特的高效求職視角和職業規劃的思路。
為了讓更多職場新鮮人和要準備跳槽換崗的讀者們受益,我會陸續把主要演講內容整理在公眾號的推文中,一篇寫不完,請大家耐心關注后續。
就像我在演講中開頭說到,今天我講的內容大部分是在網絡上找不到的。
都是我根據十幾年招聘和職場經歷總結出來的insights(深刻見解),而且是經過實踐證明非常有效的思路。
沒有人在找工作階段是從打從心底快樂或者輕松的。 一次次拒絕或者沒有回音,面試中和等待過程中的忐忑,都是一種折磨。
首先,你要認知到這不只是場馬拉松,還是一場不知道終點的馬拉松。
直到終點出現前你都不會知道自己在哪里停留,你可能一直以為自己要往西跑,最后卻在北方落腳。
途中你可能會看到”疑似”終點的告牌,接近了才發現原來是個大彎,過了彎又是無盡的路。
先有了這樣的心理準備,開始求職后才不容易在不順利時輕言放棄,因為你會發現不順利才是”常態”。
所以,我首先強調了求職的三個基本原則:
1. 無論什么時候,總是會有工作空缺,等著人去填補。
你可能會想,這聽上去像句廢話。我強調這個原則的意圖是找工作,面試,保持一定能夠找到工作的自信心很重要。
沒有雇主想招一個對申請職位沒有把握的雇員。
如果因為一時的不順而開始懷疑自我,很容易走進沒自信 - 面試不通過 - 更沒自信 - 沒有機會的死循環。
即使是在經濟危機最嚴重的時候,都有空缺。關鍵是你怎么去找到它。
2. 你是否能夠找到得到這個空缺,取決于你找工作的方法。
我問了在場同學他們所了解的有哪些找工作的方法。大家回答五花八門。
有說求職網站的,有說公司網站,還有內部推薦,校園招聘等等。
我聽到這些回答心里還是挺開心的,說明大家思路比較寬,能夠看到多種渠道。
那你認為這些方法中的優先順序應該是怎樣的呢?很不幸的是,雇主的找人順序正好是和求職者的優先順序相反。
公司的優先順序:
1. 從內部雇傭以前的合同工或者轉正合適的臨時工,比如實習生。
2. 雇傭可靠的人,比如內部公司員工或者朋友推薦的。
3. 獵頭和中介。這些專業人士可以代表公司去找到合適的人選。
4. 網絡招聘啟事。
5. 簡歷。求職者主動投遞的簡歷。
大部分學生找工作的方法是海投簡歷,但海投簡歷的成功率不到2%。
如果求職者能夠站在公司的角度去考慮,優先考慮能不能獲得一份公司的臨時工作或者是認識公司的內部同事,然后通過他們的推薦進入正式職位。
3. 如果你在求職,無法找到這些空缺的職位,你就需要改變你現在在用的方法。這些職位依舊空缺,等著你去發現。
就像我在為什么我那么努力卻原地踏步?因為你整個思路都反了這篇推文里說過的,一個辦法行不通的時候,就該及時調整思路,總結經驗,保持靈活度,改變方法。
我也分享了我作為應屆畢業生,在沒有投遞任何簡歷的情況下就得到了一份業界競爭最激烈的工作的面試機會。
那是當時荷蘭最大國際金融集團的全球管理培訓生職位。這個職位有多熱呢,后來才知道淘汰率90%以上,而且申請的是各大著名高校的金融,經濟,數學等專業的頂尖畢業生。
畢竟有價值超過5萬歐元的培訓基金,全球輪崗的機會和走向管理層的快速通道是非常誘人的。
我是在去混吃混喝的場合得到的面試機會。那時還是2月份,我還沒有準備開始找工作。學量化經濟的學霸朋友要去參加這個集團的Quant day。
這種活動就是銀行為了吸引高端儲備人才所搞的非正式招聘活動。可以讓符合背景的應屆畢業生參觀銀行,和內部員工聊天了解工作內容等。有吃有喝,窮學生怎么能錯過此等機會。
于是我就去了,到了那,果然各種高大上。但我是從來不怯場的。本來也無意去這種偏量化模型的部門就職,所以就報著輕松的心態到處聊。
當場有一些漂亮的HR小姐姐們,感覺比我年紀大不了多少,所以我就把她們當著學校的師姐們接觸。我和其中一位聊的特別開心,湊巧的是她還真是我念碩士的同院系不同專業的師姐。
聊了十幾分鐘,講了我來留學的經歷等等,她接著說:“you don't like typical Chinese students (你和一般中國學生不同欸,這打破刻板印象的時刻在我的職業生涯中時常出現),你很open,你的英語說得很好。我這邊有個職位,你可以試一試。”
于是乎我就直接跳過簡歷篩選環節,進入面試。我現在還和這位HR姐姐保持聯系,她是我職場強勢開場的第一位“伯樂”。
我分享這個經歷并不是要證明我這個人多好命,而是想告訴大家要給自己的生活保留一些發現新事物的運氣。
運氣很重要,但光靠運氣是不夠的,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認真對待每個機會,展現最好的自己,機會就會送上門來。
而且找到這些“紐帶式人物”并和他們建立聯系是最高效的方法。
他們可以是你的校友,你的導師,你的朋友,你的鄰居,任何可以讓你接觸到工作空缺的人。抓住機會去能夠找到他們的場合去接觸,帶著一顆真誠的心和自信。
可以說,我身邊70% 以上的人都是靠各種紐帶而找到工作的。
找工作不是一件丟臉的事,這只是一個人生(幾乎)必經的過程,找得快找得慢不重要,重點是有沒有找到適合、喜歡的。
我常說這事跟找男朋友一樣,要大聲說出來,別人要是有機會就能介紹給你,白白錯過好機會不是很可惜嗎?
雖然說這是一場你跟你自己的旅程,沒人能真的代替你將一支腳放在另一支腳前向前跑。但如果幸運的話有人陪著你或帶著你走,一路上或許會輕松許多,或少走許多彎路。
從前面找工作方法的優先順序就可以看出,求職者和雇主常常是站在對立的角度解決問題的。
我面試了上百位應聘者,招過很多各種級別職位的空缺,這里談談這里面的不對等猜想。
求職者想讓工作變成錄用游戲,但雇主卻想盡快結束淘汰賽
招人重不重要?很重要。但也很費時間和精力。
當我們有職位空缺時,首先,是很想盡快找到合適的人選填補這個空缺的。但看簡歷,安排面試都是在我們的日常工作之上的額外任務。
所以當我們面對一大堆簡歷時,首先做的事情就是盡快把那些看上去不合適的淘汰掉,這樣才能把一堆簡歷,控制到可面試的數量。
讀簡歷,一般用時 8 - 30秒。
求職者希望雇主認真的看簡歷,費了多少精力才把一生的資歷寫在一張紙上,被這么對待,是不是覺得很不公平。但現實就是這樣殘酷。
我們要把時間留給去認真考察那些有很大希望得到職位的人。參考前面的原則,如果你有可靠的內部推薦,這個死亡環節就可以完美跳過。
2. 你希望雇主從你過去的表現,總結在簡歷里的信息來評判你是否合適。
實際上呢,我們會通過面試來全面考察你。
寫好簡歷,拿到面試機會還是長征第一步。只是證明你的硬性指標(學歷,工作經驗等)上符合要求。面試中的每個動作,眼神,甚至是面試官的心情都能影響到結果。
我還遇到過已經得到面試機會,因為中途和HR郵件溝通不順暢而被取消面試機會的同學。估計她自己到最后都不明白做錯了什么吧。
她只是在郵件里說了句在我們看來不經大腦思考,只從自身考慮的語句,而這些行為恰恰是不符合職位需要的思維方式。
我在演講中一在強調肢體語言的重要性。特別是在西方職場,握手的力道和眼神接觸體現整個人的氣場。
我的握手曾被一位Ted演講家感嘆說是強有力的女性power (力量)。不多見。可能是因為工作中接觸男性領導人居多,被練出來了。
越是有自信有權勢的人,握手越有力。我工作中經常不帶戒指,特別是有突出裝飾的。因為好幾次,對方握手正常用力,我的手指被摁疼卻只能強忍不叫出來。
并不是要你把別人握疼,而是要有一定的力道來體現你的自信,不能軟塌塌,濕乎乎。一碰到這種應聘者,首先就留下不好的第一印象,要靠后面加倍努力扳回一城。
如果不確定自己握手力道的和同學朋友多練習幾次就找到感覺了。也歡迎大家預約和我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