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目前有15個副省級城市,其中,10個省會城市,5個為計劃單列市。
10個省會城市是:廣州、武漢、哈爾濱、沈陽、成都、南京、西安、長春、濟南、杭州。5個為計劃單列市包括深圳、大連、青島、寧波、廈門。
這些城市之所以被列為副省級,是為了加快城市經(jīng)濟與社會發(fā)展,并且有利于發(fā)揮中心城市的輻射作用。那么,這15個副省級城市2022年發(fā)展的如何呢?我們根據(jù)GDP作個比較。
一、總量排名,基本穩(wěn)定,武漢、廈門進位
№1.深圳,繼續(xù)保持第一,GDP 為32387.68億元,同比增長3.3%。副省級城市中唯一的“3萬億元”城市。全國城市排名保持第三。
№2.廣州,GDP 為28839億元,同比增長1%。面對國內(nèi)外形勢和超預期因素影響,全年總體保持恢復態(tài)勢。
№3.成都,GDP跨越2萬億臺階,達20817.5億元,同比增長2.8%。
№4.武漢,預計總量達到1.9萬億元左右,超過杭州的18753億元。同比增長4.5%左右,是15個城市最高的。
№5--№10.杭州、南京、寧波、青島、濟南、西安6城市繼續(xù)增長,穩(wěn)定在“萬億元俱樂部”。
№12.廈門,GDP實現(xiàn)7802.7億元,增長4.4%,增速高于全國1.4個百分點,居全國15個同類城市首位;經(jīng)濟總量在全國15個同類城市排名提升至第12位。
№13--№15.東三省省會城市沈陽、長春、哈爾濱墊底。
二、增速排名,差異較大,預計長春為負
增速看15個城市中有9個城市增速超過全國平均線3.0%。其中,武漢(預計4.5%)、西安(4.4%)、廈門(4.4%)、大連(4.0%)超過4%。
成都(2.8%)、哈爾濱(2.5%)、南京(2.1%)增速不及全國;杭州(1.5%)、廣州(1.0%)增速僅超1%。而長春預計負增長。
從名義增速看,廈門達到10.93%,一枝獨秀;大連、寧波、武漢、西安增速也超過了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