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是我國重要的財政凈上繳省份。雖然福建的財政收入總量在全國排名并不靠前,但是卻能為我國財政作出重要貢獻。2023年1-2月福建財政收入(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46.60 億元,增長 5.9%。其中稅收收入 529.92 億元,下降 5.9%。稅收收入未能恢復增長是福建財政收入不穩定的關鍵。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福建各地在1-2月的表現。
廈門作為計劃單列市,財政收入一直位居全省第一。1-2月廈門財政為235.78億,成為僅有的突破二百億的城市。雖然廈門的財政增速達到6.2%,但是從稅收收入來看,表現不夠理想。重要稅種中增值稅實現141.1億元,同口徑增長6.8%;企業所得稅實現75.3億元,增長-21.1%;個人所得稅44.4億元,增長-2.7%。三大稅種均未能為全市財政提供重要支持。
福州1-2月的財政收入178.57億,下降4.7%。福州1-2月的財政收入姍姍來遲,成為全省最后一個公布數據的城市,或許是因為福州是全省唯一負增長的城市。福州作為全省重要的財政收入來源地,而且又是省會,財政收入表現確實不夠理想。
泉州1-2月財政收入為134.14億,增長10.9%。泉州財政收入自從被福州超越后,兩地的差距就越來越明顯,不過當前泉州的表現要超過福州。泉州這一座民營經濟之城,財政收入和GDP的比例一直相對較低。
漳州(63.87億)和寧德(56.08億)兩地的財政收入在1-2月在六十億上下。其中寧德的財政增長高達47.1%,收入暴漲17.95億元,增速遙遙領先省內其他城市。寧德是福建近幾年財政表現最出色的城市。借助新興產業的發展,寧德經濟已經走上快車道。
龍巖(39.91億)和莆田(37.58億)兩地財政收入在1-2月未能突破四十億大關。其中龍巖的原因主要在于增速過低,僅有0.7%,勉強保住正增長。莆田增長4.3%,表現也較為一般。乏力的增速讓其想要追趕寧德和漳州成為泡影。而身后的追兵則越來越近。
三明(26.13億)和南平(24.10億)兩地的財政收入在1-2月表現出色,增長分別為16.0%和10.3%,表現位居全省前列。
對于福建各地的表現,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