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16日,我率中山大學總裁班學員赴日考察精益管理。一路上,我們感受最深的就是管理模式與文化習性的關聯。
精益管理作為一種管理模式不難理解,也不難掌握。但在國內企業的應用很不理想呢?有的企業應用了精益管理,業績得到了一定改善,人員卻大量流失,最終業績還是下滑;有的企業應用了精益管理,也像以前上馬ISO一樣,熱鬧一陣,最后不了了之,成為面子工程。
對日本的考察,特別是對日本人生活習慣的考察,讓我們找到了精益管理在國內企業難以扎根的根源:人的習性。
很多領導或企業的老板喜歡把對人的管理和對事的管理打包,交給副手分管,并說:這個部門、這個工廠、這個車間就交給你了,你幫我管好它。
他們還表示:只要幫我管理好了,你要多少錢都行。番禺有一位老板曾對筆者說:“曾教授,我這人文化不高,但是我對人很實在。誰要真的對我好,我什么都可以給他。”然而,他失望了。他優待過很多下屬,但沒人能將他的廠管好。
為什么領導者把人和事一起交待下去,結果總是讓自己失望呢?
第一章我們論述了企業管理中人事不分導致“好人辦壞事”“強勢不強效”“小事變大事”等種種弊端;從管人與管事在取材、標準、風格、方法、心態、角色、效用等七個方面的不同,提出人事分離,領導管人、流程管事的主張;并搭建起“老板帶隊來管人”“部門橫向來管事”“界限分明、避開陷阱”的人事分管的基本框架。本章我們重點討論領導管人的四大要點:一曰認同,二曰信仰,三曰習性,四曰關系。
第二章我們主要分析了領導管人的四大要點,提出了“先認后管——管理源于認同”“先幫后管——認同源于幫助”“習性決定成敗”“好企業是所好學校”“堅持就是信仰”等全新的主張,并為企業設計了“人際關系改造的十二劇場”,提倡企業建立一種以認同、習性、信仰、關系為核心的中國式管人哲學。本章我們更多地引進西方式管理制度,主要介紹流程管事的六大方法,分別是限制選擇法、橫向控制法、三要素法、分段控制法、數據流動法、稽核控制法。
在第二章我們談了很多傳統的、中國式管理的妙處,主張從培養員工對領導的認同、幫助員工養成好的習性、樹立員工與整個企業的正面信仰、通過各種“關系網”激活員工積極性等六個方面來帶隊伍。這都是在挖掘中國傳統文化在管理方面的積極因素。我認為,要管好人、帶好隊伍,必須立足于中國傳統的人文環境,提倡中國式管理。然而,任何管理模式都是有弊端的,中國式管理的問題是它只對管人有效,如果將它的范圍擴大到對事的管理,則會麻煩不斷。所以我在前三章提出“人事分離”“領導管人,流程管事”“縱向管人,橫向管事”的主張。本章將詳盡分析傳統的中國式管理有哪些弊端,為什么說將它的范圍擴大到對事的管理會導致無效,甚至麻煩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