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川現(xiàn)在生態(tài)葬好像挺流行的,這也算是文明新風尚吧。就是不知道殯儀館需要排隊等火化嗎?剛才威記刷消息,看到圈里好幾個朋友都有親人去世,這有些湊巧趕到一起了,他們說都要排隊等候火化。有兩個朋友的親人都選擇了生態(tài)葬,一個就是把骨灰埋樹下,一個則是撒進黃河。
說起來銀川這幾年生態(tài)葬挺多的,少了那種陋風陋習,威記感覺事情也少了不少。以前有親人過世,那叫一個繁瑣,從報喪到下葬,一般都要七八天,然后還各種念經(jīng),酒席輪換等等,搞得太疲憊了。
聽說生態(tài)葬還有補貼呢,具體是怎么樣的這個就不知道了。還是祝朋友們一切安好吧!
實行移風易俗,對活著的人來說,也是不再是一種負擔。有個朋友說得好,生前多盡孝,總比死后各種鋪張浪費要好。
以前有些地方就是這樣,生活條件好了,卻出現(xiàn)了不少子女不贍養(yǎng)父母的現(xiàn)象。在老人去世以后,卻要給老人家風光大葬,喪事是辦得熱熱鬧鬧。就算是經(jīng)濟條件差,家里沒錢的,借錢也要辦一個熱鬧的喪事。
不知道這些人是怎么想的,“百善孝為先”這是一句中國人普遍都知道的老話,生前對老人好點,不比什么都好嗎?
有的人覺得,在老人去世后風光大葬,別人就會說他們是孝順的子女了,其實平時怎么樣,鄰居都是能看得到的;有的就更過分了,純粹就是攀比,什么都講究排場;最可惡的就是趁機斂財。
人的一生或許會有很多遺憾的事。其中有一件就是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對于父母來說,他們對于子女的愛是毫無保留的,永遠都是坦蕩無私、任勞任怨的。而子女對于父母呢?
如今很多人迫于生活壓力或者各種原因,都離開了家鄉(xiāng)不在父母身邊。每次回家可謂是見一面少一面。所以趁著父母還在,在有限的時間里及時行孝吧。不要等到父母離去了,再去舉辦毫無意義的風光大葬,那樣又有什么意義呢?
他們在乎的是這些嗎?他們只在乎能看到自己孩子在身邊,僅此而已!
這里是銀川!發(fā)現(xiàn)銀川之美,感受銀川之美!
我是威叔,用溫暖的文字,翻起塵封的記憶,記錄銀川的人文歷史!謝謝閱讀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