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天前的夏至狗肉節整得沸沸揚揚,都成每年的節目了,爭議都在吃不吃這個問題上。今天翻《史記》讀,看到這么一句話:初伏,以狗御蠱。用白話文來說就是:三伏天到來的時候,殺狗來抵御熱毒邪氣入侵身體。
狗肉大熱,三伏天吃狗肉,就是以毒攻毒。公元前700年,陜西地區植被豐富,氣候炎熱,處在河西走廊的進出口,冷熱交替各種疾病邪惡肆虐。關中關外的古人就已經知道狗肉可以怯邪熱。為了健康,所以上升到全國性的行為來操作了。除了《史記》,其實還有很多古籍都提到過吃狗肉的習俗,比如《禮記·王制》中的燕饗之禮“一獻之禮既畢,皆坐而飲酒,以至于醉,其牲用狗……”《周禮·天官冢宰》以及《周禮·天官·食醫》中皆載“豕宜稷,犬宜粱,雁宜麥”;而《禮記》中記載的周代宮廷佳肴“八珍”中的“肝膋”,則完全就是以狗肝為原料的。這些都早于秦時期。
當年秦始皇派五十萬大軍征討廣西,留下來的人把殺狗祭祀的傳統也流傳下來,本來是伏天吃狗肉,由于廣西氣候炎熱早,就提前到夏至來了,但是有些地方還是講究“大暑狗”的。一直以來,狗肉都是被作為祭祀來存在。
我國民間有“天上的飛禽,香不過鵪鶉;地上的走獸,香不過狗肉”之說。更有狗肉滾三滾,神仙都站不穩的諺語。有的地方為了避諱,還把狗肉稱為地羊肉。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各個省份都有吃狗肉的習慣,只不過更多的是在冬至吃。

岑溪白切狗肉
各地的狗肉名饌看到肉讓人流口水,沛縣狗肉,亳州鹵狗肉,花江狗肉,靈川狗肉,柳州脆皮狗肉,賓陽白切狗肉,廣東五香狗肉,朝鮮族狗肉火鍋。。。。。。讓人眼花繚亂。

生燜狗肉
狗肉算是人類的一部飲食進化史,又是一部祭祀禮節史,興衰榮辱,不是單單吃或不吃就能抹殺的,您喜歡吃嗎?
艾葉狗肉煲
生燜狗肉
主料,狗肉剁塊
配料:紫蘇,芘伬,蒜苗
調料:五香料,豆腐乳,南乳,生抽,鹽味,料酒,姜蔥蒜
工藝:
1,狗肉汆水打沫,洗干凈瀝水
2,燒油下狗肉煸干水分,下爆香姜蒜,豆腐乳南乳,料酒翻炒,倒湯(沒過肉)調味。
3,大火燒開,小火加蓋焗燜至爛。下蒜苗,
4,蒜苗熟出鍋裝盤,撒上切絲的紫蘇和芘伬。
特點,香味濃郁,風味獨特。
亳州鹵狗肉
這里是銀川!銀川桂香苑威記私廚歡迎您!
頭條獨家首發!桂臨塞上出品!謝謝閱讀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