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 教科版科學 四年級上冊:2.6 營養要均衡 教案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1.人體所需的營養種類和數量是有一定范圍的,所以我們需要搭配膳食,保證營養的均衡。
2.搭配膳食營養要做到品種多樣,并保持合理數量。
科學探究目標:
1.通過閱讀資料的方式,獲取有用的信息,并通過自己的分析以及集體的研討,形成認識。
2.有效處理營養需求量與食物量之間的關系,根據處理后的信息科學地搭配菜品。
科學態度目標:
1.在理解平衡膳食的基礎上,建立健康生活的意識。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1.體會食物營養與人體健康的關系,科學知識可以指導人們科學飲食。
教學重點:
合理搭配膳食,保證營養的均衡
教學準備:
1.為學生準備:平衡膳食食物搭配記錄表
2.教師準備:平衡膳食寶塔資料、掛圖、教學課件等等
教學流程
教學環節
教師指導
學生學習活動
設計意圖
一、導入
案例分析:上節課我們認識了食物中的營養成分,請大家分析一下小明家長的做法對嗎?
小明喜歡吃肉不喜歡吃蔬菜,但家長總讓他除了吃肉之外還要吃些蔬菜,這是為什么?
學生思考回答問題:家長想讓小明吃更多種類的食物提供更多地營養物質。
通過學生分析生活中的事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二、聚焦
出示豐富的食物圖片:
問題:食物的種類非常豐富,它們各自蘊含不同的營養成分,怎樣合理搭配食物才有利于我們的健康呢?
舉例:1、有的人說喜歡吃的就多吃?
2、有的人說各種食物平均吃?
3、有的人說哪個食物營養多就多吃?…說說你的想法
學生思考問題:我覺得我們根據不同食物中所含的營養進行搭配著吃才健康,如果我們總依據個人的喜好去吃東西很容易出現營養過剩或營養不良的現象。
激發學生研究興趣
三、探索
介紹中國居民膳食寶塔:
許多國家都很注意居民的飲食健康,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是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結合中國居民的膳食結構特點設計的。它把平衡膳食的原則轉化各類食物的重量,并以直觀的寶塔形式表現出來,便于群眾理解和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平衡膳食寶塔共分五層,包含我們每天應吃的主要食物種類。
介紹具體信息:
谷類食物位居底層每人每天應該吃250-400克
蔬菜和水果占據第二層,每天應吃300-500克和200-400克
魚、禽、肉、蛋等動物性食物位于第三層,每天應該吃125-225克
奶類和豆類食物占第四層每天應吃奶類及奶制品300克和豆類及豆制品50克
每天烹調油不超過25g或30g,食鹽不超過6g
膳食寶塔為居民健康飲食提供的信息是什么?
問題:我們如何依據平衡膳食寶塔設計自己的一天的食物呢?
舉例說明同類互換,多種多樣原則。
膳食寶塔包含的每一類食物中都有許多品種,雖然每種食物都與另一種不完全相同,但同一類中各種食物所含營養成分往往大體上近似,在膳食中可以互相替換。例如50g瘦豬肉相當于30g牛肉干,相當于80g生雞翅。又如50g大豆相當于110g豆腐干,相當于350g內脂豆腐。1500毫升的水相當于6瓶250毫升礦泉水。
例如: 250克谷薯類相當于2到3碗米飯。
例如:雞蛋一個大約50克重。
組織學生設計自己一天的食物。
分享交流
了解中國居民膳食平衡寶塔的信息。
了解膳食平衡寶塔每層信息情況
學生思考回答:“平衡膳食寶塔”告訴我們,在一天中要吃的食物有哪些種類。
“平衡膳食寶塔”下一層的食物食用量要大于上一層的食用量。
思考介紹自己的想法
學生了解膳食互相替換的原則。
學生應用學具材料設計自己一天的健康飲食。
學生分享交流自己的一天飲食情況設計。
通過舉例的方式激發學生思考興趣,指引出思考方向。
了解中國居民膳食寶塔的由來
具體認識膳食寶塔各層信息。
培養學生總結概括能力
培養學生靈活的思維意識。
四、拓展
不挑食、不偏食才能夠從食物中獲取均衡的營養,這是良好的飲食習慣。如果營養獲取不均衡,會影響到身體健康。人體所需的營養種類和數量是有一定范圍的,所以我們需要搭配膳食,保證營養均衡。
學生了解人們飲食為什么要多樣。
培養學生不挑食、不偏食的良好生活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