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王賁率軍南下攻打齊國,齊王建不戰而降。十年的時間,曾經戰火連天諸侯割據稱雄的時代就此結束,中國進入中央集權的大一統國家。秦國數代朝臣與國君的畢生夙愿,就此在嬴政手里完成,這大一統可來之不易啊。秦孝公到嬴政之間的每一任君主都勤勤懇懇,雖然嬴蕩有成為昏君的潛質,不過他很快把自己玩死了。
又在臨死前傳位給弟弟嬴稷,維護了秦國的安穩,而在嬴稷手里秦國更上一層樓。從秦國的發展歷史就能看出,一個國家的能臣重要,但賢主更為重要。戰國時期的能臣何其多,其余六國卻始終無法強大,這正是因為他們不似秦國,一連出了六七位明主??上У氖?,秦的運氣大抵是在這幾位明君身上耗光了,最終出了一個耗盡前人努力的敗家子胡亥。
當然這與秦始皇死得突然,未能及時安排好后事,也有一定的關系。不過這里有一點很奇怪,秦當年如此強盛,竟然在秦始皇死后不過三年就亡了。這個偌大帝國的崩塌還似乎還很平靜,且秦號稱百萬雄兵,卻在章邯率領二十萬人投降之后再也沒有像樣的抵抗。秦的百萬雄兵去哪里了?為何不回咸陽救駕?
這要從當年的混戰說起,中原各國忙著征戰的時候,北邊的匈奴也沒閑著。時不時的來搶劫與其接壤的秦、趙、燕,如今三地合為一地,匈奴卻還是侵擾不斷。為了解決匈奴對秦王朝的威脅,秦始皇命令蒙恬帶著三十萬大軍北擊匈奴,后來蒙恬身亡。王離接任了他的位置,然而他雖然出身將門世家,卻沒有祖父、父親卓越的軍事才能。
他帶著部分秦軍回援,被擊潰后不知所蹤,很有可能被項羽殺了。原先派出的三十萬人徹底瓦解,這只是秦分出去的部分軍隊,還有五十萬在南邊。為攻下嶺南,也是讓嶺南更好的融入中原王朝,秦始皇移關中五十萬秦人去了嶺南。這一舉動動搖了秦的統治基礎,為關中空虛,農民軍得以長驅直入埋下了引線。
帶領這五十萬人的是趙佗,中原混亂之際,他令人構筑了捍衛的防線。同時反了,自立為帝,號稱南越武王。但也有一個說法,那就是五十萬人曾受到過秦始皇的指令,不得回援。作為一個極有先見之明的統治者,秦始皇未必不明白此舉會動搖統治根基,可他還是毫不猶豫派出了五十萬人,為什么?
百越人比六國人抱有的敵視更為強烈,要想讓百越也成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那么通婚是最好的方式。所以這五十萬人并非是去鎮壓看守越民的,而是去融入,為了緩和中原人與當地人的矛盾。不過這融入顯然短時間內沒法完成,因此秦始皇才下了死命令,這支軍隊只需駐守邊疆。除去邊疆失利,其他的都不用管,所以他們在秦亡的時候才沒有回援。
當然這一說法也只是傳言,秦始皇是否有下過這么一道命令,后人已不得而知。畢竟當年秦末的混戰之后,很多史料丟失,這才留下了眾多謎團。但秦始皇為了穩固邊疆,能派出八十萬大軍,可見其魄力。而且這一做法確實有效,北邊的三十萬修筑長城保衛了邊民,南邊的五十萬令百越永久歸為中原王朝的一部分。秦始皇的很多舉動或許不利于當世,卻是真正的功在千秋,也難怪偉人說:祖龍魂死業猶在。
參考資料:《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