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那些東西什么意思都沒有。”
“意思就在于它們本身。它們對觀眾意味著大量的感官享受。”
2. 跟受苦受難的太高的代價比起來,現在的幸福看起來往往相當廉價。而且,穩定當然遠遠不如動亂那么熱鬧,心滿意足也不如跟不幸做殊死搏斗那么動人,也不如抗拒引誘或是為激情和懷疑所顛倒那么引人入勝。幸福從來就不偉大。
3. 純科學的每一個發現都具有潛在的顛覆性。就連科學有時也得被看作可能的敵人。是的,就連科學也如此。
4. 跟幸福格格不入的不光是藝術,而且有科學。
5. 幸福是一個很難服侍的老板——特別是別人的幸福。
6. 如果一個人并沒有特別設置得可以接受幸福而不提出疑問,那么幸福就比真理還要難服侍得多。
7. 職責就是指責,應該如何選擇是無法討價的。
8. 我對真理感興趣,我喜歡科學。但是真理是一種威脅,科學危害社會。它的危害之大正如它的好處。它給了我們歷史上最平衡的穩定。
9. 為了安定的生活什么都是可以放棄的。
10. 我們進行了控制,當然,那對真理不算太好,對幸福卻大有好處。
11. 有所得必然有所失,獲得幸福是要付出代價的。
12. 我就喜歡你這種精神……的確非常喜歡,喜歡得就像我正式反對它一樣,
13. 那是關于幾百年前的上帝的書,不是關于今天的上帝的書。
14. 上帝可是不會變的……但是人會變。
15. 少年得志的人可能會這樣想,以為能使一切事物按他們的想法以及方式做很了不起,不必依靠任何人。對視野以外的東西一律不予考慮,不必因為總需要感謝別人、征求別人的意見,總需要祈禱而煩惱。可惜隨著時光的流逝,這些少年得志的人也必然會跟別人一樣發現,人未必是天生獨立的——獨立狀態并不是自然狀態。獨立在一定時間內也許可能,卻無法使我們平安到達目的地……
16. 宗教情緒是多余的東西。既然青年時期的欲望全都可以滿足,為什么還要尋求那欲望的代用品呢?既然我們能夠從自古以來的種種胡鬧活動中獲得盡情的享受,為什么還要追求那類娛樂的代用品呢?既然我, 的身心都能在活動中不斷獲得愉快,為什么還要休息呢?
17. 如果每個人的獨行其是,整個社會秩序就會被打亂了。
18. 貞操意味著激情,意味著產生神經衰弱,而激情和神經衰弱卻意味著不安定,從而意味著文明的毀滅。沒有大量風流罪過就不可能有持久的文明。
19. 默然忍受命運的暴虐的毒箭,或是面對著苦海,拿起刀子做個一了百了。
20. 痛苦是一種迷人的恐怖。
21. 一個道理或一種刺激在幾年之內重復一兩萬次道六七萬次,形成了一輩子也無法逆轉的心理定勢。
22. 一切物質欲望都滿足之后,人是否就幸福了?
23. 有一個道理卻不會錯:幸福總是與精神生活分不開的。物質固然重要,但忽視了精神生活,忽視了人的高貴情操和品德培養,那個社會里的人絕不可能真正幸福。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