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唯晨
或許你并不知道,這個世界上有些人的堅強,像極了冷漠。熱情的人不一定深情,冷漠的人也不一定薄情。不能直視的,除了太陽還有人心,有些人寧愿自己孤獨地撐著,也不愿意將內心的感情說出口。著名作家龍應臺曾在書中寫:“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這一生,父母在,人生尚有往來,父母走,人生只剩歸途。父母給予了我們生命卻無法陪我們走向終點。世上最悲傷的事莫過于,眼睜睜地看著最親的人漸行漸遠,最終消失在生命的盡頭。于是有的人選擇不看,有的人假裝不留戀。
林清玄說:“父母對待兒女,雖然兒女像風箏遠揚了,父母的心總還是綁在線上。充滿愛的臉是文字難以形容的。愛,只能體會,不能描繪。”小時候我們以為父母無所不能,只要遇到困難他們都會幫我們解決,所有的要求幾乎都會被答應。長大后我們才發現,父母不過是這紛擾世界上最不起眼的普通人,他們根本沒有能力去改變任何事情。其實,我們日漸老去的父母從來都是報喜不報憂,無論是經濟上還是情感上,都不愿意給子女增加負擔。所以有些時候父母會顯得格外薄情,他們口中的不耐煩背后藏著的是不愿意牽絆你的心。
曾在網上看過這么一句話:我們要在薄情的世界里深情地活著。而事實上我們的父母在老去之后,卻無時無刻不盡量在深情的情緒里讓自己薄情。父母和兒女無論感情如何,總有一天都會永遠分別。當父母還年輕的時候總會舍不得兒女遠行,但隨著他們年齡的增長卻會慢慢放開雙手,不再反復叮囑。如果有一天你突然發現那個反復嘮叨的人不再嘮叨,不要急著竊喜,自由的背后往往藏著孤單。我有一個朋友,小的時候特別厭惡自己的母親,因為母親總是不停地在耳邊嘮叨,剛入秋便提醒他穿秋褲,冬天還未到,就早早準備好大棉襖。關鍵是無論冷暖,這些衣物都必須得穿。
可就在今年,他卻永遠失去了他那嘮叨的母親。其實母親在離開之前有很長一段時間里已經同他斷了聯,不再嘮叨,也不再管長管短。似乎想通了,也好像徹底放開了。然而讓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母親的薄情是因為太過深情。父母總是害怕自己的突然離去,讓子女無法適應,所以他們會早早做好準備。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放開雙手,甚至故意制造矛盾,同子女鬧翻為的就是在自己離去之后,最心疼的孩子內心不會太過苦痛。沒有誰能夠與另一個人一生相伴。那短短的幾十年一閃而過,再回首恍如隔世,即將離去的人們更擔心的是就此一別再無重逢。如果有一天你身邊的人突然變得薄情,請不要只看表面,或許他們別有苦衷。
柴靜曾說:“有些笑容背后,是咬緊牙關的靈魂。”天下的每一雙父母都在無時無刻地為自己的子女拼命。他們努力改變下一代的生活環境,想要讓他們不再吃自己吃過的苦,走自己走過的路。有些時候父母所表現出來的薄情根本就是無奈。他們在即將撐不住的時候為了不將實話說出來就會選擇“耍無賴”。小的時候我曾見過雞媽媽追著自己的孩子拼命驅趕,那鋒利的喙啄在小雞們的頭上,兇殘且暴戾。然而就在不久之前,雞媽媽曾為了保護自己的孩子,敢與大黃狗對峙。無論是動物還是人,都需要成長,獨立是一件美好又痛苦的事情,如果沒有人真心實意地推一把,很難有人做到真正獨立。
不要怪父母的薄情,他們或許也不想這樣,只是為了你的以后不得不如此。父母的薄情有時候是想讓你成長,有時候是不想讓你擔心。在他們看似薄情的外表之下,隱藏著的是濃烈的愛。薄情有時候是一種鞭長莫及的無奈。曾經你最愛吃的糖果,如今已經不再期待,曾經你最喜歡的飯菜,如今也隨處可買。那個不被需要的人其實內心不只有無奈,還有被生活擊碎的期待。《人生的枷鎖》里寫:“唯有父母的舐犢之情,才算得上是真正無私的感情。”其實,這一生無論你走多遠飛多高,家就只有一個地方,那便是父母所在的地方。
作者簡介:唯晨,自由撰稿人。熱愛文學,對詩詞及文學作品有一定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