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唯晨
01.
生活中很多人在親情中犯了糊涂,最終親人變仇人。
老話雖然拼命強調(diào)“親兄弟明算賬”但在一些人眼里完全跟廢話一樣。他們認為親人的親,主要體現(xiàn)在部分你我,若是明算了賬,便玷污了“親人”這個詞。
打臉的是,到最后往往那些明算賬的親情仍舊相互敬重,而那些部分你我的親人之間則“打”的不可開交。
說到底,原因只有一個。那便是沒有邊界感和拎不清所導(dǎo)致的情感失衡。
要知道親情和人脈是兩碼事,直系血親叫親情,旁系血親則叫親戚,而親戚則是人脈的一種。
思文有一場脫口秀調(diào)侃了自己跟婆婆的關(guān)系。她在臺上幽默地說:“我覺得婆媳相處其實一點都不難,最重要的就是要花錢。”臺下笑聲一片。
她之所以能說中大家的笑點,完全是因為這句話來源于生活,且發(fā)自內(nèi)心。
要知道,經(jīng)濟在人際關(guān)系中確實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特別是在非直系血親的親情中,這種人脈想要維系好,基本上都要靠利益或者花錢。
關(guān)于親戚之間因借錢而略顯親近,和因為討債而反目成仇的例子實在太多。
今年24歲的盧慧就遇到了件讓她十分憋氣又無能為力的事情。
02.
盧慧只有一個妹妹,姐妹二人從小就被奶奶嫌棄。奶奶只喜歡大伯家的哥哥,對大伯母和自己媽媽完全兩種態(tài)度,對她們更是跟看不見一樣。
她們的父親是個老實巴交的農(nóng)民,一輩子沒什么大能耐,經(jīng)濟來源除了種地還偶爾跟著施工隊外出接點零活。
農(nóng)村對沒有兒子的家庭或多或少都有些歧視。這件事情對盧慧的父母影響很大,她從小就知道由于自己和妹妹是女孩子,父母一直被人笑話。
于是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好好學(xué)習(xí),長大掙錢在城里買房子把父母接走。
果然,盧慧的成績一直拔尖,從小學(xué)到初中再到高中從來都是老師標榜的優(yōu)等生。反倒是她的妹妹,不過僅小她3歲,心思一點都不成熟。注意力從來不在學(xué)習(xí)上。
初中沒讀完就撐不下去,最后沒參加中考,去讀了5年制技校。
妹妹畢業(yè)參加工作的時候盧慧大學(xué)還沒畢業(yè)。掙錢后的妹妹是個月光族,每個月的工資還不夠自己花。更別提能考慮將來買房把父母從村里接走。
再后來,妹妹談了個男朋友,對方吊兒郎當(dāng)?shù)妹孟矚g。執(zhí)拗不下只好隨了她。
小女兒嫁人后,父親明顯有些慌。畢竟,在此之前他并沒深刻地體會到“老無所依”這個詞。
小女兒出嫁后很少回娘家,偶爾回去一次也是待不多會便走。而大女兒盧慧則遠在外地讀書。一年也就回來兩次。有時候暑假還做兼職不回家。
03.
內(nèi)心孤單的人最容易被人蠱惑,特別是當(dāng)對方營造出美好夢境時,簡直會奮不顧身往陷阱里跳。
再說盧慧的大伯,大伯跟父親一樣是個土里刨食的窮人,唯一不同的是大伯家有兒子。
要知道在他們心目中,有兒子就是有希望。傾盡所能也要供兒子讀書,然后掏空家底替兒子娶媳婦,最后耗盡余生給兒子兒媳當(dāng)牛做馬。
即便如此,這父母出門去還將胸脯挺得筆直說:“我有兒子,遭的這些罪都是福。那些沒兒子的想遭這茬罪也沒機會。”
在無知者眼里,兒子是天上的祥云,女兒是水溝里的淤泥。他們總能用各種奇葩的句子自圓其說。
比如“等我百年后,有兒子摔盆。”
首先,這是封建迷信。其次,現(xiàn)在都已經(jīng)嚴格要求火化,再過幾十年后哪里還流行摔盆。
可有些人非是不信。一輩子吃苦受累,就為了閉眼的時候能有個所謂的“體面”。
盧慧的父親在狹隘的生活環(huán)境影響下,徹徹底底被洗了腦。他的心態(tài)年輕時還算淡定,隨著二女兒的出嫁和自己年齡的增長,逐漸變得焦躁。
當(dāng)?shù)氐娘L(fēng)俗,一個人故去后若沒有兒子摔盆就要由侄子代勞。
也正是抓住這一點,大伯打起了自己弟弟的主意。
04.
一個人愚昧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既愚昧又固執(zhí)。
等盧慧得知堂哥結(jié)婚從自己父母手里“借”走10萬塊的事情時,一切都已經(jīng)發(fā)生過了。
堂哥沒考上大學(xué),高中畢業(yè)后就外出務(wù)工。在外面談了個女朋友,對方條件一般,娘家風(fēng)俗卻很“貴重”。光彩禮就要了18萬8,還不算上首飾衣服等禮品。
也就是說,堂哥娶個媳婦至少要花30萬。大伯明顯沒有這么多錢,東拼西湊仍舊不夠。最終將主意打到自己弟弟身上。
盧慧的父親本就重親情。聽說侄子結(jié)婚要用錢,哥哥嫂子又一遍遍地到家里哭窮打感情牌。多年不在家的侄子也頻頻登門。親情的狂轟濫炸讓他不由自主地心軟。
考慮到自己沒有兒子,哥嫂又信誓旦旦地承諾往后侄子給他當(dāng)兒子用。
哥哥又誠懇地說:“弟弟,你家兩個女孩壓力小,借10萬給侄子結(jié)婚用。本家親才是親,閨女到底是外姓人。”
就因為一句“本家親才是親,閨女到底是外姓人”盧慧的父親從大半輩子省吃儉用存下來的16萬里拿出10萬“借”給了侄子。
用他的話來說,這叫投資親情。
等盧慧得知后,提醒父親盡快將這筆錢討回來,父親卻固執(zhí)地說:“大人的事還輪不到你個丫頭片子管。”
05.
跟父親溝通無果后,盧慧就已經(jīng)清楚這10萬塊錢根本不可能再收回來。
想起來自己這么努力就為了能畢業(yè)后找個好工作,多掙錢買房子將父母從老家那烏煙瘴氣的環(huán)境中接出來。卻沒料到,父親根本等不及,他將一切都壓在了那片悲哀的鄉(xiāng)土里。
甚至不惜為了那個根本指望不上的侄子,跟自己親生女兒鬧掰。
盧慧說:“父母省吃儉用攢下十幾萬,堂哥結(jié)婚張口借十萬,明知不會還。還要裝出一副信誓旦旦的模樣。實在太可惡。”
她希望自己的父母能盡早明白過來,不要在往后的日子里繼續(xù)被所謂的“親情”迷惑。
她說:“我其實不是心疼那10萬塊錢。我真正心疼的是父母的省吃儉用。他們的一生實在太苦了,連帶著我和妹妹的童年。
我真沒想到,有一天他愿意拿出10萬塊錢,去換一個不確定的‘摔盆’。”
要知道,在很多偏遠地區(qū),長輩們的思想已經(jīng)完全固化。他們不愿意接受新事物,不愿意跟著社會一起前進發(fā)展。只想留在自己的認知里,哪怕那個認知徹頭徹尾就是個錯誤。
時至今日,類似于盧慧家鄉(xiāng)“侄子比閨女親”的地域仍舊不在少數(shù)。
在這里,唯晨只想說:長輩們,無論您生了兒子還是女兒。在有生之年如果能夠?qū)ψ约汉命c,就不要將生活過得太苛刻。
衡量幸福的標準不是風(fēng)俗,也不是別人的“口水”。幸福是你吃飽后有個強健的體魄,穿暖衣時由內(nèi)而外感受到的溫?zé)帷?/span>
今日話題:你怎么看有些地方“侄子比閨女親”的觀點?
唯晨說:愿你的生活 在遇到我的文字后 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