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唯晨
姻是一場漫長的對話,夫妻之間若不能相互坦誠相互信任,這場對話就會轉化成吵架。婚姻中的爭吵小則傷情,大則傷心。
生活中會遇到各式各樣的問題,每個人看問題的角度不同,得出的觀點也不盡相同。若雙方能夠相互理解包容,問題自然化小,反之,則會引發出一系列的不良反應。
我媽媽是個善良的人,才不像你想的那么不堪
-01-
自從翠翠嫁給喬東后就隱隱覺得婆婆似乎不怎么待見她。想到出嫁前母親再三叮囑,到婆家一定要孝敬公婆,跟婆婆處好關系。翠翠就努力地想要討婆婆歡心。
人與人之間相處就是這樣,一方過分示好,另一方就會逐漸不領情。翠翠的婆婆就是這樣。原本翠翠嫁進來她就有些不適應。
畢竟喬東沒成家時,幾乎天天都跟母親有說不完的話。雖然成家后的喬東并沒有和父母分開住,畢竟有了妻子,和母親說話的時間以及分享的事就變少了。
又加上喬東的父親是個木訥的男人。從喬東記事都不怎么見父母之間有喜笑顏開的交流,不是一臉嚴肅就是苦大仇深。
父親的嚴肅讓他從小就知道心疼母親,每天盡力的哄母親開心,在學校里發生的事回家都是跟母親分享。兒子終究不像老公那樣冷漠木訥。看著長大后這是個溫暖的大男孩,母親內心非常自豪。
-02-
這樣和諧的三口之家在翠翠嫁進來后,卻成了暗藏矛盾的家庭。矛盾主要根源還是來自喬媽媽內心的不平衡,家里突然多了個人,還是一個和兒子最親近的人,她的內心多少開始失落。
這種情緒還沒來得及平衡,就見翠翠又是嘴甜的喊爸叫媽,又是裝模作樣的包攬家務,勤快得像個田螺姑娘。這樣的兒媳婦,很快就籠絡了公公的心,婆婆卻因為她的賢惠更加厭煩她。
在一次婆媳倆獨處的時候,翠翠又在廚房忙著大顯身手,打算趁此機會跟婆婆交交心。出嫁前母親就說了,婆媳相處講究以心換心,兒媳是小輩,理應主動討好婆婆,你對她好她才會疼你。
誰知道當翠翠把飯菜端到桌子上叫婆婆吃飯的時候,婆婆卻說:“兒媳呀,今天就咱倆在家,那兩個爺們都不回來吃飯,你就別裝模作樣了。”
翠翠聽婆婆這么說,懵了一下說:“媽,您說啥呢?我什么時候也沒裝,既然嫁過來了咱們就是一家人,我孝敬您和爸都是真心的。”
婆婆冷笑了一聲說:“我是看出來了,如今在這個家里現在你才是女主人喲。”
-03-
婆婆這樣說話,等于挑明了不待見她。翠翠之前一直覺得是自己多想了才沒跟老公說,如今婆婆說出這樣的話,她再也忍不住心里的委屈。
到了晚上喬東回到家,翠翠就把白天的事一五一十的跟他說了。滿心的委屈只想求得老公的安慰。誰知道喬東聽完她的描述和推斷,不耐煩的說:“我媽是個善良的人,才不像你想的那么不堪。你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即便她那么說了,也是在跟你開玩笑。”
喬東的話讓翠翠覺得寒心。她第一次意識到,在老公眼里婆婆從來都是那朵圣潔的白蓮花,自己只不過是一個愛多想還胡亂揣測人心的“小人”。
第二天早上翠翠賴在床上沒有起來做飯,中午也沒再急著往廚房湊。她想既然婆婆那么怕自己搶功,干脆自己啥也不干了,功勞都是她的。
這樣一來婆婆的工作量馬上就大了起來,喬東見翠翠什么都不幫母親做,忍不住開始呵斥她不懂事。公公看兒子兒媳要吵架,連忙過去勸架,拉著喬東不讓他再多說。婆婆卻躲在廚房聽著外面三個人嚷嚷,一句話都不說。
婆媳矛盾成了影響新婚夫妻感情的主要因素
-04-
婚姻中夫妻之間本就需要經歷無數次的磨合才能逐漸走向幸福。往往有愛情的兩個人之間在磨合時,并不會讓彼此感到太痛苦。痛苦的是磨合的過程中夾雜著其他感情和人。
親情就是那個比較難兼容的感情,婆婆也常常成為那個阻隔夫妻感情的人。并不是說親情排斥愛情,也不是責怪婆婆故意挑事。事實上這種情況的出現并不是誰刻意為之,只因感情本就是個矛盾體。
從母親的角度來說,自己和兒子的感情被半路殺出來的兒媳分去大半,怎么想怎么別扭。
從妻子的角度看,老公是自己的愛人。婆婆自身又有愛人,怎么就不能從孩子的婚姻中體面退場,回到自己的婚姻中去呢。
一個為人母和一個為人妻的角色,讓她們固執地認為自己才是那個重要的人,理所當然應該占有大部分感情的人。
如此一來,新婚夫婦在感情磨合的過成中,婆媳矛盾就成了影響夫妻感情的主要因素。
為了雙方長輩而常常吵架的夫妻,不成熟
-05-
在我看來,一對為了雙方長輩而常常吵架的夫妻,表現出來的只有不成熟。
一段婚姻里,嚴格的說有發言權的僅是夫妻二人。至于其他人,至親也好,手足也罷。他們不過是作為一個圍觀者發表自己的意見。要不要聽從,能不能采納還是看夫妻二人如何抉擇。
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婚姻觀和價值觀。那些從心底把伴侶當成辯論對象的人,傻得可憐。
婚姻是兩個人愛的對話,才不是據理力爭的論辯。
今日話題:你怎么看在妻子和母親發生矛盾的時候,喬東從自己的感情上出發判斷對錯?期待你的留言點評。
唯晨說:愿你的生活 在遇到我的文字后 更加美好
喜歡請點贊加關注,感謝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