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了一定的歲數就會越來越不合群,并不是越長大越孤單而是越長大越成熟。如果有一天你發現自己變得沉著冷靜,遇到問題不再想著依靠別人,那么恭喜你,你已經成熟了。人一旦看透一些事情后,就會顯得比較冷漠不再如年輕時那般重感情,不愿意結交朋友,而是留下更多的時間獨處,提升自己或陪伴家人。當一個人開始不合群的時候,也是他在逐漸走向成熟。這大概就是為什么越來越多的人從同學聚會上消失的原因。剛畢業那會每個人都有著一腔熱血,分別之時熱淚盈眶,發誓未來的每一年都要和老同學聚聚,無論貧賤富貴皆不相忘。
結果往往不盡人意,當初的誓言隨風飄散,參加聚會的人越來越少,相見時的真情也愈來愈淡,甚至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相見不再是為了敘舊,而是炫耀,或求人辦事。這就讓原本用來溝通感情的聚會逐漸變了味,你一定能想象到“家宴”變成“應酬”之后給人心理上造成的落差感,同學聚會就是從第一年的家宴逐漸變成了后來的應酬。出現在同學聚會上的人越來越少,每個不愿意參加的人都有屬于自己的原因,總結下來,無非是這三種,看看有你嗎?有一類人確實很忙,他們或成了工作單位的精英,每天忙不完的事情,或自己創業成了經營者,有了更加繁忙的日程。這兩種人往往事業有成,但卻有錢沒有閑,“時間就是金錢”這句話在他們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連慢節奏的生活都過不上,更不要指望他們能去參加同學聚會了。當一個人越來越優秀的時候,就會看透許多旁人暫時看不透的事情,人與人之間的層次一旦拉開,關系自然變得陌生。正所謂“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眼界和思想不同的人很難坐在一起暢聊
事業有成者除了工作繁忙之外,更多的是在心底有了明確的人生規劃,他們的時間很緊張,每一分每一秒都有要做的事情,所以很難擠出時間來參加同學聚會,甚至他們一點都不想拉關系談交情。我們不得不承認,每個人的內心都是自私的,如果足夠強大沒有誰想要抱團前行,畢竟一個人是自在的,一群人則需要不停地包容,如此只會感到心累。生活本就已經夠累了,誰都想坐下來好好歇歇,如果可以,沒有人會愿意再給自己徒增行程。畢業數年之后,事業有成的忙人一般是不會去參加同學聚會的。這世上有人喜歡熱鬧,就有人喜歡冷清,無論是什么聚會都少不了活躍氣氛,這是愛熱鬧之人的專長,他們總能在集體的相處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甚至還能憑著個人獨特的能力出盡風頭。相比之下,那些愛獨處喜歡安靜的人就會顯得拘謹且無所適從。于不喜歡熱鬧的人而言,參加聚會對他們來說是一種消耗,原本神采奕奕的一個人在熱鬧的環境中感受不到快樂,他所能體會到的大概如魯迅先生所說的那樣“我只覺得他們吵。”人類的悲歡注定無法相通,聚會對有些人來說是在補充能量,對另一些人來說就會是一種能量的消耗。越來越多的人不愿意參加同學聚會還有一個最大的原因,那就是人性的攀比。成年人的世界里攀比是無處不在的,要面子幾乎是所有人的通病,于是好好的同學聚會就會變成一場無聲的面子爭奪戰。大家各自帶著虛假的面具,聚會成了一場表演,甚至比工作中的應酬還要考驗演技,有的人表面上云淡風輕,背地里已經把昔日的同學分了三六九等。但凡是比自己過得好的,今后可能用得著的人就笑臉相迎好好巴結一場,若是對著比自己混得差之人表情立馬大反轉,冷冷回應或者干脆不做回應。這就導致很多混得并不是那么好,生活并沒有那么順心的人逐漸不愿意再去參加同學聚會,生活已經那般無情,更不想再去同學聚會上給自己添堵。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