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說:清朝名士鄭板橋,說過幾句很了不起的話:“聰明難,糊涂亦難,由聰明而轉入糊涂更難。放一著,退一步,當下心安,非圖后來福報也。”
絕頂聰明的人,不是故意裝糊涂,而是把自己聰明的鋒芒收斂起來,而轉進糊涂,這就更難了。
南懷瑾在說到“難得糊涂”時,講了一個故事來說明。這個故事的大意如下:
寧武子是春秋時期衛國一位很有名的大夫,歷經衛文公到衛成公兩朝。
衛文公時,國家政治清明,社會安定。這時,寧武子表現出了超人的智慧與能力,幾乎成了衛國的“第一聰明人”;到衛成公的時候,政治、社會,一切都非?;靵y,情況險惡,寧武子依然在朝,也參與了朝政。只是,這時的他表現得愚蠢魯鈍,好像什么都很無知,看上去純粹就是一個糟老頭。不過,就是這個前面聰明后面糊涂的人,安然度過了兩個局面完全不同的朝政??梢?,他后面的糊涂完全是裝出來的,不是真糊涂。
大師智慧活學活用
南懷瑾很推崇寧武子這種“難得糊涂”的處世哲學。他認為,寧武子前期所表現出來的那種聰明才智,還是有人做得到的,但處于亂世中的那種愚笨的表演,就很難學了。當初他的才能表現得那么高,應該遭人家妒忌;但是到了變亂的時候,他表現得碌碌無能,沒人打擊他,也沒有人仇恨他。他的這一點修養與性格是別人做不到的。
的確,對大多數人而言,由聰明轉糊涂是不容易的。通常人在得意時,聰明才智很容易露鋒芒,不過要做到樸實無華、老實平淡、笨笨無能的樣子,就很難了。
聰明和糊涂是處理人際關系的必不可少的技巧和藝術,本身并無優劣之分。只不過太聰明的人,學點“糊涂學”中的妙處,對自己大有裨益。古人云:“心底無私天地寬?!碧斓匾粚?,就不會對一些瑣事太認真,苦惱也不來了,怨恨更談不上。聰明是天賦的智慧,糊涂有時也是聰明的一種表現。人貴在集聰明與糊涂于一身,需聰明時便聰明,該糊涂時且糊涂,方能夠隨機應變。
當人一天天成熟,隨著年齡的增長,經歷越來越多,會漸漸發現,社會并不如想像中的那么美好。于是,便學會了濁眼看世界。許多事情,該糊涂時就別讓自己太清醒,不糊涂也要讓自己裝裝糊涂。因為,太清醒了,就很難保持一顆如水的靜心。這時候便深深體會到“難得糊涂”,方是人生佳境!
一個人走過了人生的幾多風雨,不愿也不想再去計較人世間的恩恩怨怨,是是非非。在非原則問題上不作計較,在某些原則問題上,也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在細小問題上,更不去做無休止的糾纏。理智處事,學會適應各種環境,應付逆境。以理智的“糊涂”化險為夷,以聰明的“糊涂”平息可能發生的種種矛盾。
對別人“糊涂”一點,這樣別人才會信任你,因為別人以為你很傻;
對朋友“糊涂”一點,誰付出的多一些少一些都好,只要大家開心就好;
對愛人“糊涂”一點,給他自由也是給自己空間;
對事情“糊涂”一點,路不走到最后一步誰也不知道結果,不必自封死路;
對生活“糊涂”一點,過一天算一天雖然不明智,但也未嘗不會快樂;
對未來“糊涂”一點,人生才會有更多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