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3月16日,《凡爾賽條約》遭到破壞,希特勒宣布德國軍隊將重整軍備,并實行兵役制,從而破壞了《凡爾賽條約》所規定的德國軍隊人數不得超過10萬的最高限額。
但是這些行動僅僅遭到了英國和法國的正式抗議。兩國似乎更重視加強條約中有關經濟制裁方面的條款。很多人認為條約太過嚴厲,而希特勒只是做了條約原本就不該限制德國做的事。1936年3月7日,在第一次冒險中嘗到甜頭的希特勒又派兵進駐萊因蘭,而根據《凡爾賽條約》,萊因蘭應該是非軍事區。但是這次行動就像上次一樣,并沒有遭到英法的阻止。
之后德國就開始進行實際的領土侵略活動,第一個目標便是同文同種的奧地利。在得到了盟友意大利保證不會介入后,德國就在1938年3月12日正式宣布兼并奧地利,奧地利成了德國的一個省。
在奧地利到手后,希特勒的注意力轉到捷克斯洛伐克。他提出的第一個領土要求是捷克斯洛伐克東北與德國接壤的蘇臺德區(Sudetenland)。在繁瑣的談判后,英國首相尼維爾·張伯倫(Neville Chamberlain)與法國領導人在希特勒的武力威脅下屈服,采取姑息政策,在慕尼黑會議上放棄蘇臺德,而捷克代表甚至都沒有被邀請參加會議,只是在做出決定后他們才被告知。雖然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提出抗議,但在德國的武力脅迫與英法兩國拒絕出兵干預的情況下只能最終接受。幾個月后的1939年3月,希特勒又破壞了原先的承諾,占領了余下的捷克領土。3月14日斯洛伐克宣布獨立并獲德國、英國與法國的承認,最后在1944年9月成為納粹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