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下午,“蛟龍”號載人潛水器7000米級海試完成了預定的全部試驗任務。中國自行選拔培訓的8名潛航員和試航員共18人次參與了下潛。全球載人深潛歷史上到達和超過這一深度的11個人當中,中國占有8位。
北京時間6月30日15時許,隨著在馬里亞納海溝試驗區進行7000米級海試第六次下潛的“蛟龍”號返回母船,“蛟龍”號載人潛水器7000米級海試圓滿、超額完成了今年海試預定的全部試驗任務。此次海試創造了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使中國具備了在全球99.8%的海洋深處開展科學研究、資源勘探的能力。
據悉,在今年進行的6次下潛中,“蛟龍”號3次超越7000米,最大下潛深度達到7062米,每次下潛都按照預定的試驗內容達到了目標。試驗期間,對潛水器289項、水面系統24項功能和性能指標進行了逐一驗證,對關鍵指標進行了多次充分驗證。試驗取得了寶貴的地質樣品、生物樣品、沉積物樣品和水樣,以及大量的海底影像資料,這是目前世界科學家利用載人潛水器首次在馬里亞納海溝7000米級深度的海底獲得的第一手寶貴資料,充分證明了“蛟龍”號所具備的優越的海底作業能力。這次試驗揭示的馬里亞納海溝7000米級深度生物多樣性和地質多樣性等特征,展示了國際科學界尚未揭開的深海奧秘。
截至2012年,中國載人潛水器7000米級項目已經走過了10年,海上試驗歷時4年,7000米級海試過程中,中國自行選拔培訓的8名潛航員和試航員共18人次參與了下潛,下潛深度全部超過7000米。全球載人深潛歷史上到達和超過這一深度的11個人當中,中國占有8位。
海試現場指揮部總指揮劉峰稱,海試是“蛟龍”號步入日常業務化運行的開始,接下來為全國乃至世界的科學家提供優質應用服務仍然任重道遠。今后,潛水器國產化率肯定會提高,但研發深海高技術裝備仍然離不開國際合作。對于民用深海裝備來講,“集成創新”是國際常用的便捷方式。此外,從明年開始計劃再招收8名-10名潛航員,男女不限。同時,潛水器的工作母船已通過國家發改委立項評審,之后將進行可行性研究、初步設計等,真正投入應用尚需三四年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