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約恩·隆伯格 發自紐約
3月23日夜晚,13億人的燈光在8:30、9:30和10:30熄滅—這和一年中的其他夜晚并沒有什么不同。在無電可用的情況下,這些人不得不在太陽落山后生活在黑暗之中。
同樣在當晚,另外10億人從8:30~9:30關燈參加“地球一小時”的環保活動。
組織者表示,他們提供了一種方式,讓人們可以借此表達為全球變暖“做點什么”的愿望。但嚴峻的現實是:“地球一小時”留給人們一種錯誤的印象,而且,由此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也有增無減。這項活動可能會激發人們的正義感,但這種徒勞的象征意義恰恰揭示了今天自我感覺良好的環保主義問題出在哪里。
“地球一小時”告訴我們,應對全球變暖是件輕而易舉的事。但熄燈產生的效果恐怕只是視物不清。
請注意,活動并沒有要求您關閉任何確實不便的物品,比方說暖氣或空調、電視、電腦、手機,或者依靠充足而便宜的電能賴以維系現代生活的形形色色的技術。如果每年熄燈一小時的確有益,那么剩下的8759小時我們為什么不能堅持?
人們想當然地認為熄燈一小時會降低全球電廠的二氧化碳排放。但即使全球所有人關閉一切住宅照明,且節省的電能完全轉化為二氧化碳減排,也不過相當于中國暫停二氧化碳排放不到4分鐘。事實上,“地球一小時”將會增加二氧化碳排放。
英國國家電網運營商已經發現,小規模用電下降并不會導致入網電量降低,因此也不會反過來降低排放。此外,“地球一小時”期間顯著的電力需求下降將導致一小時內的二氧化碳排放降低,但之后燃煤或燃氣電廠恢復供電時所造成的能耗激增將抵消降低的一切排放。
而很多參與者們點亮溫馨的蠟燭,雖然看上去是如此的自然環保,但蠟燭終歸是化石燃料—而且其照明效率僅相當于白熾燈泡的不到1%。關一盞燈、點亮一支蠟燭可能會抵消理論上的二氧化碳減排;但點亮兩支蠟燭則意味著二氧化碳排放升高。
電力令人類受益巨大。將近30億人仍靠在室內燃燒牛糞、樹枝和其他傳統燃料來做飯取暖,由此產生的有毒煙霧每年約導致200萬人死亡,其中多數是婦女和兒童。同樣,短短100年前,普通美國家庭每周花費6小時在寒冬臘月將6噸燃煤鏟進爐灶(而這還不算清理地毯、家具、窗簾和被褥灰塵的時間)。如今在發達國家,電爐和取暖器已經讓室內空氣污染成為過去。
同樣,電力實現了世界機械化,結束了絕大多數最繁重的勞動。洗衣機將女性從倒水和在搓衣板上捶打衣物的無窮無盡的時間消耗中解放出來。冰箱讓幾乎所有人能夠吃到更多的蔬菜和水果,并讓人們不必再食用能導致胃癌的變質食物,讓20世紀30年代曾經在美國最普遍的胃癌現在成為現今人們罹患比例最低的癌癥。
電力讓我們灌溉田地并從空氣中合成肥料。它發出的光讓我們在太陽落山后仍能維持積極、高效的生活。富國民眾平均耗費的電能,相當于雇傭56名傭人所能產出的能效。就連撒哈拉以南非洲民眾消耗的電能也相當于雇請3位傭人協助勞動。這些人的用電量不僅不應該減少,相反還應該進一步增加。
這不僅關系到世界貧困人口。因為能源價格中包含越來越高的綠色補貼,德國有80萬個家庭已無力繼續承擔用電費用。而英國現在有超過500萬民眾燃料短缺,該國的電力監管機構現在已公開表示擔憂,因減排目標可能導致英國在不到9個月時間內因短缺而停電。
今天,太陽能和風能僅能滿足我們一小部分能源需求—風能僅占總需求的0.7%,而太陽能僅占0.1%。這兩項技術目前都成本過高。而且相關技術也并不可靠(不刮風的時候怎么辦我們還不知道)。即便應用樂觀的假設,國際能源機構預計到2035年風能將占能源總量的2.4%,而太陽能僅占0.8%。
要想實現綠色能源目標,我們必須放棄對不靠譜的太陽能和風能的過時補貼政策,這項政策失敗了20年,再過22年仍然不會成功。相反,我們應該著重創造更有效的全新綠色技術,以期替代化石燃料。
如果當真希望為人類和地球創造可持續的未來,我們就不應該重新投身到黑暗之中。用關燈享受燭光晚餐的做法來應對氣候變化,不免有點“沒有飯吃,為什么不吃肉”的味道,實在不知民間疾苦,因此僅僅適用于供電充足、生活舒適的精英人群。
關注綠色能源的研發工作或許不像參與由手電和善意組成的全球聚會那樣感覺愜意,但相比之下,這個辦法卻要明智得多。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