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布尼茨
在中世紀,德國哲學家跟其他歐洲哲學家一樣,用拉丁文寫作。第一批嚴格意義上的德國哲學家是一幫神秘主義者,都是教士。這些人為艾克哈特等人打下了基礎。文藝復興時期的德國哲學家庫薩的尼古拉深受艾克哈特的影響,他的一些思想,如矛盾雙方的共存原理,被萊布尼茨和黑格爾吸收進了他們的學說。
雖然萊布尼茨仍主要用拉丁文和法語寫作,但他是第一位無可置疑的偉大的德國哲學家。他沒做過哲學教授,在世時出版的著作很少,但對后來德國哲學的進程產生了決定性影響,從某種意義上說他是德國觀念論的奠基者。
羅素說:“萊布尼茨的文筆枯澀,對德國哲學的影響是把它弄得迂腐而干燥無味。他的弟子沃爾夫(Wolff)在康德以前一直稱霸德國各大學。然而萊布尼茨畢竟還是個偉大人物。他是數理邏輯的先驅,他的哲學里的種種假說雖然離奇飄渺,但是非常清晰,能夠嚴密地表述出來。”萊布尼茨一個很離奇的假說就是他的單子論。他提出,宇宙的基本元素是單子,特殊的事物可以被一直劃分下去,直到達到一種不可分的基本元素為止,那就是單子,單子是組成復合物的單純實體,它們沒有部分。從這一基本特征出發,萊布尼茨推導出了單子的其他各種特性。
首先,單子沒有廣延,因為任何有形的東西都是可分的,因而必然有部分;反之,沒有部分就沒有廣延。而廣延是物質的屬性,單子沒有廣延,所以它們不是物質實體,是精神實體。
其次,單子不能以自然的方式產生和消滅。因為沒有部分,所以不能被組合或分解,所以單子只能以非自然的方式突然地產生或消失。也就是說,單子是上帝從無到有創造的,并最后歸之于無。
再次,單子不受外部的影響,因為只有具有廣延的東西才能劃分出內外界限。單子沒有部分,也就沒有可供外物出入的窗口,不能接受其他實體的作用。各種單子之所以能和諧地運行,是因為所有的單子都被以同樣的方式編制了程序,它們都是上帝推動的,它們之間的關系是前定和諧的。
最后,萊布尼茨還提出了關于事物的差異律:自然界沒有兩個東西完全一樣,“在一個花園中找不到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單子的不同之處在于其表象程度的差別。單子是能動的,其能動性在于其表象活動。單子按照表象的清晰程度分為三個等級:最低級的單子只有細微的知覺;高一級的單子具有動物靈魂,除了細微知覺還有記憶;最高級的單子具有理性靈魂,只存在于人的自我意識之中。
萊布尼茨的單子論以上帝的存在為前提,他又反過來用邏輯定律證明上帝的存在。根據充足理由律,一切偶然事物的存在都有充足的理由,這些充足理由要追溯到事物的系列之外,就證明了一個必然實體的存在。上帝按照充足理由律,在無數可能的世界中選擇了一個現實世界。因為上帝的意志是全善的,所以他選擇的現實世界是一切可能世界中最好的世界。既然我們所處的世界是最好的世界,那為什么現實中充滿著邪惡呢?萊布尼茨說,惡是局部的,局部的惡從總體上看是善。
比萊布尼茨理論的細節更重要的是它假設的基礎:理性,認為我們能夠論述現實的本質。他把神學跟理性主義結合了起來。德國哲學家彼得·斯勞特戴克(Peter Sloterdijk)在他剛出版的《哲學氣質》一書中說:“萊布尼茨把人定義為能干的、明智的主體,他為現代主體性的形成做出了貢獻。萊布尼茨式的世界明亮、友好,它的主體能夠毫無顧慮地行動,在充滿風景和值得探討的謎團的宇宙中,人是理性的神明。在萊布尼茨之后的世界,主體和存在之間忠實的關系遭到了破壞,隨著存在主義、生命哲學和各種體系的興起,主觀和客觀理性之間樂觀的匹配不復存在。從那以后,主體陷入了各種類型的理性之間的總體戰爭,未來人類需要復興樂觀主義原則,對此萊布尼茨是最重要的靈感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