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大腦的性別差異,你一定聽說過無數版本。比如男性大腦空間感強,女性大腦擅長同時處理多個任務。暢銷書在宣傳著“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網站上還會蹦出來類似“測測你的大腦是男性還是女性”的心理測試……所有的這些都在說:男人和女人是多么迥異的兩種生物,從身體特征到大腦結構,再到思維方式。
這些都是胡扯。
女權主義者們早已無數次科普。如今,自然科學研究者也加入其中,提供了一份有力的新證據。
來自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的Daphna Joel和同事開展了首個關于人類大腦性別差異的研究,她們認為并不存在“女性大腦”或“男性大腦”這種東西。大多數人的大腦都是“男性特征”和“女性特征”的混合。性別也不是截然二分的,在很多情況下,區分性別毫無意義。這項研究已于日前發表于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認為人們的大腦非男即女的說法太過陳舊,”Joel認為。“這類理論認為一旦胎兒發育出睪丸,就會分泌讓大腦變得男性化的睪酮。如果這一理論正確,那么就會存在兩種類型的大腦。“
為了檢驗這一理論,Joel和她的同事分析了1400個13-85歲被試者的大腦掃描的不同之處。她們一共辨認了29個呈現出性別差異的大腦區域,包括涉及記憶的海馬體,以及負責風險規避的額下回。
而當研究者們分析了每個個體的大腦掃描圖時,她們發現,極少有人擁有基于其性別可能被期望具備的所有腦部特征。在全部樣本中,只有0%-8%的人有一般定義中的“全男性”大腦或“全女性”大腦。“大部分人都在中間地帶。”Joel說。
這意味著,總體來看,大腦結構的性別差異的確存在,但每個大腦都有個體特征,是不同特征的混合,不是只有兩種類型的大腦。
天生差異?或文化期待?
“人類大腦不能被劃分為截然不同的兩種,這一證據新穎、有說服力。它在一定程度上也很激進,”瑞士伯恩大學的Anelis Kaiser說。
盡管研究者考察的只是大腦結構而非功能,但這項研究為性別并非男女二元提供了生物學上的證據。
這一結果還是會令很多人感到驚訝,包括科學家們。美國洛克菲勒大學的Bruce McEwen說:“我們終于開始認識到傳統理解的‘男性’和‘女性’都有多復雜,這項研究又向前邁向了一步。我認為它會改變人們的看法。“
英國杜倫大學的Markus Hausmann則對此并不吃驚。他的研究領域是認知中的性別差異,例如是否如一般所認為的,男性通常比女性有著更好的空間意識。“我們發現所有這些與空間有關的技能,只有極少數與性別相關。我們還發現了一些女性在空間問題上的表現優于男性——認為男女大腦就是黑白二分實在是太簡單太天真。”
更何況即便現在仍存在性別刻板印象,但女生在數學和科學學科中的表現也已經不比男生差。
“人們對男性和女性的表現和職業選擇有一種執念,”馬里蘭大學研究大腦性別差異的Margaret McCarthy評論說,“這項研究挑戰了男女差異是基于生理不同的觀念。”
奧地利維也納醫科大學性別醫學部的主任Alexandra Kautzky-Willer也同意事情沒那么簡單。“當作為整體來觀察時,你會發現男人和女性之間存在差異,這對于診斷和治療來說很重要,”她說。“但在同性別之間存在更多的差異。我們需要去考察一個人所處的文化、環境,所受的教育和他在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
但如果沒有其他身體部分和更多信息的大腦擺在一個神經科學家面前,他們可能還是能判斷出來它是屬于男人還是女人。例如,男性的大腦通常體積更大,也可能有更多的“男性特征”。但這項新研究發現,預測一個混合特征的大腦的性別幾乎不可能。
一個無性別的未來
Joel憧憬著這樣一個未來:人們可以不再被以性別歸類。
“總是以性別來區分人,這是錯誤的。這樣說不僅出于政治正確,而且在科學上也正確——每個人都不一樣。”
雖然有些科學家認為這永遠不可能實現,作為靠性繁殖的人類,辨認一個人的生理性別是一件無比重要的事。
但即便如此,Joel的研究也能夠幫助人們理解性別本身并非二元。畢竟,有一些人并不愿意被定義為男人,也不愿被定義為女人,另一些人則感到性別是流動的。
“我們需要開始去思考,性別對于人類來說有多重要。然后在不需要問性別的場合,不要去問。”
所以,別再相信什么“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的鬼話了——我們都是地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