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分省錄取,原來是朱元璋的首創
馬上又到了高考的時間,朋友圈里的家長孩子們都在忙碌著,為自己的理想而奮斗。不知你發現了沒有?高考都是按省分區的,各省錄取各省的。就是說,每個省是一個考區,按本省的學生分數來劃錄取線。
不過,人們不知道的是,按照大地區來錄取的政策,卻是朱元璋的首創。這背后還有一場鮮血淋漓的殺戮。
1,隋煬帝發明了科舉制度
晚上,看朋友圈的老張發圖,顯示距離高考倒計時只有24天。圖片上是孩子的課程安排,密密麻麻的,凡有高考學子的家庭,這幾天都在拼命。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一分壓千人不容易啊。
其實,用考試分數來錄取人才,這在千年前,是一個劃時代的創舉。這就從根本上,打破了世家大族壟斷人才渠道的弊端。這是隋煬帝的一項創舉。后來武則天又對這一創舉,進行了更進一步的改革。可以說,隋煬帝發明了科舉制度。而武則天則發明了科舉制度的糊名制度。因為,這個糊名制度,從根本上改變了考試評分,因人而異的弊端。在沒有解除糊名之前,誰也不知道那個卷子是誰的。
到了宋代和明代,人們對科舉制度又要進行了更進一步的改革和創新。這種考試制度后來傳到西方,就演變成了西方的文官考核制度。在科舉制度的發展過程中, 朱元璋首創的以地區錄取制度尤為重要。
2.洪武十七年,朱元璋的科舉章程
元末明初,天下大亂,諸侯四起,烽煙并舉。尤其是北方長期處于戰亂之中,經濟文化遭受到了非常大的破壞。
朱元璋在沒有統一天下之前,就開始在局部地區,開始科舉考試,錄取人才。統一天下以后,沿用了宋元的科舉制度,把各地區選拔出的人才——舉人,集中到南京考試。先參加會試,再參加殿試。會試決定資格,只要通過會試的人,都有資格參加殿試。殿試人員,按照三甲錄取,一甲是進士出身,錄取三人,分別是狀元榜眼和探花。二甲錄取若干人,大概四到十五名之間,
從洪武十八年起,確定每一場科舉考試主考官兩人,同考官8人,以防他們相互串通作弊。除了考官外,還有運送試卷、抄錄試卷的等等,抄錄試卷是避免有些人按照筆跡,或留下暗記來作弊。
這些參加會試的人,都是通過鄉試后,才集中到南京來參加考試的。鄉試又稱為秋闈,每三年一次,鄉試三場,分別在八月初九、十二日、十五日。不過,鄉試錄取人數,各省按人口的多少確定的。或數十人,或一百數十人,全國錄取總額為一千人至一千二三百人。對鄉試參加者而言,考取了就是舉人,即具備做官資格。故而,事關重大。一旦中舉,也是風光無限,從范進中舉中就可見一斑。、
3. 洪武三十年考試,北方人無人考中
不過,這種分地區取人的方式,算不得真正的分地區錄取。這就要說,朱元璋創立的全國統一的分地區錄取的方案——南北榜。
這要從朱元璋面臨的一件事情說起。朱元璋是明王朝的建立者,也是大明王朝各種制度的制定者和實施者。自洪武十七年頒布的《科舉章程》實施后,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然而,到了洪武三十年,遭遇了一件大事。
這年的3月5日,是三年一次的會試放榜日子。就是說,從各地來到南京的這個舉人們,通過部里的考試,公布了成績呢。誰知道,榜單貼出來以后,卻遭受了大家的非議。
因為,人們發現了一個很奇怪的現象。這次上榜取中的人,全是南方人呢?沒有一個北方人。這是地區歧視嗎?
于是落榜北方人,集中起來,到禮部去討個說法。在科舉時代,這是大事件。這是很快通過錦衣衛上報朱元璋了。朱元璋很擔心哪!他擔心這次科舉考試會的結果,會引起南北雙方的對立,那就難辦了?
朱元璋立刻召見這科的主持人劉三吾,詢問詳細情況。朱元璋首先擔心的是,是否有舞弊情形。不過,劉三吾當時就說,都是公正錄取的。隨后幾天,錦衣衛的調查也證實,錄取沒有舞弊情形。人們把南北兩邊考生的試卷放到一起,仔細研究了一下。果然,北方考生的試卷水平明顯不足。
但是,面對北方舉人們提出的,為何專取南方人的詢問?卻無法回答。如何才能平息北方舉人的情緒,避免南北對立,這才是朱元璋主要考慮的事情。
4.南北榜,朱元璋率先分地區錄取
不過,朱元璋終究是朱元璋,很快他就想到了一個辦法!朱元璋的辦法是先讓禮部、翰林院的人出面,平息這些事情。誰知,在大朝會上,負責復查的翰林侍講張信認為,評卷和錄取工作都沒有錯,北方學子的水平就是差。
這下,朱元璋不滿意了,這樣一說,北方學子怎么辦呢?能看著,南北對立嗎?
朱元璋終究是雄才大略的,他很快就想出了一個解決辦法。他當機立斷,將這次科舉考試的結果同多年前“胡藍”大案聯系了起了。然后,讓錦衣衛出動,大肆拿人,將參與考試的考官們,被投入錦衣衛的牢獄。后來,這批人無辜之人,因此而無辜送了性命。
朱元璋下令再次出徹查。一個月后,復查的結果出來了,這次錄取的人全部成了北方人。這樣就出現了南北榜,南方人和北方人分地區錄取。
到了洪熙元年,這次確定了南北卷制度,南卷錄取60%,北卷錄取40%,這就是南北榜的人數地域劃分。當時,大明王朝有13個省,也就是評書中所說的:“北六南七”。可是,中間省份吃虧大了。后來,又給中原地區劃分了幾個名額。最終確定了南北中按照地區錄取的制度。
朱元璋首創確立的南北榜,那些考官們則付出了性命。從朱元璋的角度來說,通過南北榜,解決了南北讀書人的對立。從深層次上,解決北方士族對朱元璋的南方政權的認同問題。同時,也促進了北方經濟文化全方位的發展,加速了南北的融合。
洪武年間的南北榜事件,是科舉制度上的一件大事。但在歷史大事件下,往往有無數的無辜者的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