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我們的公眾號后臺收到了很多家長的私信,很多家長說,孩子在進入青春期后,不知不覺竟然有強迫行為,特別容易鉆牛角尖,沉迷網絡,厭學,頂撞父母。他們為此很苦惱,不知道怎么辦。
強迫癥正在成為兒童和青少年中常見的精神障礙之一。強迫癥是一種長期逐步形成的心理問題,是一種慢性、難治性心理疾病。在這里,我們分享一些咨詢實踐及思路供家長參考,希望對更多的家長和孩子有幫助。
一位家長私信我們說,她兒子14歲,天天手機不離手,晝夜顛倒,厭學叛逆,不和父母交流,總是期望父母按他的意思說,如果父母沒有順從他,他就大吵大鬧,甚至砸東西,打父母,有時候會不停地洗手,手都洗到發白,還是感覺沒洗干凈似的。
這位家長非常焦慮痛苦,但是,她始終沒有找到有效的方法思路,帶孩子看了很多醫院的專家,也帶孩子看了不少心理咨詢師,但是效果微弱。怎么辦?
02
如今,暴露和反應阻斷療法(Exposure and Response Prevention 簡稱ERP)是在學術界公認的治療強迫癥最有效的方式。
這里的“暴露”是指個體直接面對讓自己產生焦慮的想法、沖動、或是物體和情境;而“反應阻斷”則是指當個體產生焦慮或強迫思維后,選擇不去做強迫行為。
孩子要學會在可以導致強迫癥狀出現的環境中暴露自己,學習了解強迫相關的想法、沖動,用新的健康行為替代強迫癥狀。這種方法除了可以在治療中使用更為專業的方法,也可以學習比較簡單的方法進行自助。
自助包括以下四個步驟:
一、再確認
孩子每天需要全心的覺察癥狀與想法、情緒、行為之間的關系。因為我們不是直接作用于癥狀,而是解決產生癥狀的想法、情緒和行為。
二、再歸因
當出現癥狀的時候要告訴自己“這不是我想要的,這是強迫癥”,停止對癥狀直接作出反應,將癥狀擺在一邊,做其他事情,有助于改善癥狀。同時更為深入了解強迫癥的生理因素和與之相關的心理因素,知道這是一種疾病,而不是你必須應對的事實。
三、轉移注意力
選擇自己喜歡的有趣的活動,運動、聽音樂、讀書、釣魚……來取代癥狀。這個過程并不容易,所以應該允許自己有15分鐘的時間再確認、再歸因。活動如果有一點點用,就要鼓勵和獎賞自己。只要不斷地練習,癥狀就會大大緩解。
有時你的癥狀來得太強烈了,以至于你無法用其他行為替代它。你就需要不斷重復以上步驟,同時提醒自己“不是我想,是強迫癥讓我做,即使它這次贏了,下次我會做的更好。”你需要知道,只要你有這樣的想法,即使癥狀出現了,你也走在治愈的路上了。
當然,你需要每天把自己成功的經驗記錄下來,鼓勵自己堅持下去,這也是不斷遠離強迫癥的過程。
四、再評價
這一步有兩個重點,一是要在強迫癥狀即將到來的時候準備承受,二是出現癥狀的時候不要自責,清楚它從哪里來,知道如何應對,拒絕讓他打敗你。當癥狀來臨時,你已經做好準備了。
除了暴露與反應預防,以一種新的“自我催眠”代替老的想法也至關重要。如果你是強迫性洗滌,你可以嘗試每次洗滌達到目標后,反復告訴自己“已經很干凈了,我可以去做其他事情了。”如果你總是反復檢查門窗,請試著專心、仔細、緩慢的完成這個工作,然后停一下,最告訴自己“我已經把門窗關好了,我看見我把門窗關好了”,就更能確認自己已經小心的關好門窗了。
反復重復,持之以恒。
給自己一個提示卡片,提示自己洗滌的時間、檢查的次數等,告訴自己只需要80分,而非120分。也可以讓自己能夠不被癥狀控制。
作為強迫癥患者,每個人都需要知道享受生活、學習、工作的過程,不要過分重視結果,享受欣賞過程,體驗自己的情緒,處理信念中的“應該”,知道所有的強迫癥狀都是對自己有意義的,在深層問題沒有解決之前,你還需要接納癥狀的存在。這些都對強迫癥治療至關重要。
最后,要知道一點,你需要在整個治療的過程中給自己制定一個計劃,確定一個行之有效的目標,逐漸的減少癥狀,不要太緊迫,你會慢慢看到生命中更美的風景。
在暴露和反應阻斷的練習中,患者會慢慢發現即使自己不去做強迫行為,其害怕擔心的事情也不會發生,同時強迫思維帶來的焦慮感和恐懼感也會逐漸消退。
承受強迫癥是非常痛苦的,勇敢面對問題,尋求專業幫助,要相信最終強迫癥是可以治愈并康復的!
青少心理健康問題
● 孩子沉迷游戲,上癮一個多月,不上學,怎么辦?
● 孩子過度焦慮,一到大考就逃避不上學,怎么辦?
● 孩子對老師或同學感到恐懼,不上學,怎么辦?
● 孩子封閉自己,不與人交流、不出房門,怎么辦?
● 孩子抽煙喝酒、夜不歸宿,不上學,怎么辦?
● 孩子抑郁癥、焦慮、阿斯伯格綜合征、雙相情感障礙,去不了學校怎么辦?
……
扶禾心理教育,專業咨詢團隊幫助青少年全面成長轉變、平穩度過青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