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晚九點,不見不散
??
??
中國被公認為是全球第二大有聲書市場。
2020年,中國有聲書用戶將達5.62億,市場規模將達82.1億元(約合11.7億美元),年均增長率達36.4%。超過63%的聽眾是30歲以下人群(2018年數據)。
——《2018~2019中國有聲書市場專題研究報告》
有聲讀物最明顯的特點:利用碎片化的時間獲取知識。
每天8小時盯著屏幕,下班后完全不想看手機;在人潮擁擠的地鐵上,水泄不通,沒有座位的社畜連手機都拿不出來;等公交地鐵或者排隊的時候,看手機容易錯過正事……
因此,在強烈的視覺疲勞之后,人們迫切需要一個既能夠滿足精神需求又無需耗費眼力的閱讀模式,有聲讀物應運而生。
目前國內擁有兩百多家有聲讀物的平臺,其中耳熟能詳的有喜馬拉雅、蜻蜓FM、荔枝FM、懶人聽書等等,后來也有一些平臺看到了商機,在主打音樂的背后,附加聽書項目,比如網易云音樂、QQ音樂等等,還有主打閱讀的APP,像微信讀書、樊登讀書等等。
相比于歐美一些國家,國內圖書轉化成有聲讀物的占比不足市場份額的一半,在30%~40%之間。作為一個小眾的出版物,它像后起之秀,每年以兩位數的速度增長,遠遠超過了人們的預期。
??
碎片化起大作用。
當你做手工的時候,當你畫畫的時候,當你洗衣服的時候,時間悄然流逝,不過當你點開音頻,聽著搞笑的段子、喜歡的網絡文學或者聽英語磨耳朵,這樣是不是增加了時間的厚度。
碎片化聽起來是個貶義詞,原因在于拘泥于字面的意思,未能將知識系統化,并且熟練運用在實踐生活中,因此碎片化的知識逐日累加,在浩瀚的腦容量里如星河一般,東一個西一個。
有聲讀物也在不斷創新,朝著數字出版物的落腳點——用戶體驗改進平臺模式。與國內頂尖的出版社合作,比如中信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等,旨在傳遞優質的內容讀物;培養優質的主播,拋開內容,有聲讀物最吸引讀者的便是天籟之音。
有聲讀物深度洞察人心,它的廣告比視頻少。即便是有,通過性價比高的會員充值也能免除。
在價格上,有聲讀物的優勢更加明顯。因為從紙質書轉化過來的,有聲讀物的成本會大大低于紙質書,尤其是當下,紙質書的價格一度飆升,六年前一本普通的平裝文學讀物不過20~30元,現在已經翻了一倍。(愛看書的我在下單前也得三思一番。
??
政策投入。
據媒體報道,從2008年至2016年,國家累計投入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242億元,支持文化產業項目4100多個,平均每年投資30.25億元。作為后起之秀,有聲讀物備受青睞。
2018年,騰訊領銜投資喜馬拉雅FM 4.6億美元。2020年3月,蜻蜓FM宣布獲得了來自小米集團的戰略投資。2020年6月,今日頭條推出了“番茄暢聽”App。2020年9月,網易云音樂上線“聲之劇場”。2020年12月,“微信聽書”App正式推出。2021年1月15日,騰訊音樂娛樂集團(下稱騰訊音樂)與中國音頻平臺懶人聽書的全部股東達成協議,以27億元收購懶人聽書100%股權。
國家政策是導向,資本支持是動力,內容服務是社會需求,循環往復,推動有聲讀物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