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案簡介:
張某,男,40歲。運動少,熬夜多,壓力大,中度脂肪肝2年,超重(身高1.69m,體重75kg)三年,糖耐量異常4年。無高血壓病史。
一診:2013年6月27日
一年來空腹血糖(FBG)從6.9mmol/L漸至一月前的11.93mmol/L。
刻診:口渴飲溫,且晨起口苦口臭;臉色穢暗,但精力體力尚可;大便偏干但粘滯不爽,或有不盡感,小便黃;胃口甚佳,但未予控制;睡眠一般,腹大似鼓,余無其他不適。查空腹血糖11mmol/L↑, 餐后2h血糖(PBG)13mmol/L↑,糖化血紅蛋白(HbA1c)8.8%↑;尿常規:尿蛋白(—),尿糖(—),尿白細胞(—);血脂三項:總膽固醇6. 3mmol/L↑,甘油三酯3.2mmol/L↑,低密度脂蛋白1.4mmol/L;脈弦滑,舌質暗紫、舌下靜脈紫曲、舌苔邊與根黃膩。
西醫診斷:1、2型糖尿病;2、高脂血癥;
中醫辨證:少陽膽與少陽三焦濕熱蘊結兼瘀血不化、伴陽明腑實
方藥:大小柴胡湯加減:柴胡20生大黃10(后下)黃連30黃芩15枳實10赤芍15法夏15干姜10丹參20黨參15天花粉15蒼術20:7劑,每天1劑,水煎服。并開具生活醫囑:不吃脂肪與糖類食物,戒除熬夜習慣,堅持每天都有中等有氧運動。
二診:2013年7月4日
嚴格遵守了醫囑,藥后無胃腸和其他不適,大便稀軟暢順,口渴顯減,晨起口苦口臭變輕,節食但精力和體力不衰,唯感運動后四肢與腰部稍有酸楚感,舌質和舌下同上,舌苔根仍稍黃膩;查空腹血糖為9.98。效不更法,上方減黃連至20;加蒼術10:14劑。水煎服,每天1劑,并繼續遵守生活醫囑。
三診:2013年7月-30日
藥后大便反變條軟狀,小便變清,三周來體重減輕1.5kg,精力體力反增,停藥已半月余,食睡可,口苦口臭去,臉色漸澤,舌苔黃膩基本消失,舌質和舌下紫暗減輕,脈稍弦滑。既效不更方,又峻藥丸服。處湯丸二方:
1、湯劑:上方黃連減至15克,生大黃減至5克(后下),加生黃芪30:14劑,每天1劑。
2、丸劑:生大黃5虎杖15黃連30黃芩10枳實10干姜15法夏15赤芍15葛根30丹參20柴胡15蒼術20丹參20鬼羽箭10生曬參10生黃芪30茯苓15炒白術10山藥30天花粉15炙甘草5:14劑,水泛為丸,每天3次,每次8克,飯后溫服,服3個月。
3、生活醫囑:同上。
2014年4月告,上述藥丸服了二個療程(即半年),并且生活方式變好,食睡二便正常,精力和體力旺盛,查總膽固醇5.5mmol/L(較前下降),血糖接近正常(FBG6.3mmol/L,PBG10.9mmol/L,HbAlc6.6%),而且體重67kg(較前下降),脂肪肝消失。
【病案分析】
1、少陽口渴乃少陽經腑同病,膽火灼津與三焦水液不化共同為病的結果
少陽三焦為水火氣機運行之通道,亦為病久正氣恢復及祛邪之道路。針對少陽經腑同病,易化火、易氣郁,易生痰、飲、水、濕,其治療宜立足“少陽通道'而以調暢樞機為治療大法,以柴胡劑暢達樞機,樞機暢則少陽膽火得除,少陰三焦痰、飲、水、濕得化,而口渴得除。
第97條小柴胡湯所主或然證——“渴”即為既清膽火又暢三焦的具體體現。所以其方后加減法既有“若渴者,去半夏”,又加人參合前成四兩半,栝蔞根四兩”之加減,引申之,恰可用治既有津傷又有飲阻的消渴。而第147條:“傷寒五六日,已發汗而復下之,胸脅滿微結,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出,往來寒熱,心煩者,此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湯主之”。此渴之機,仍不出為少陽病兼水飲內結,即上有寒熱,下有寒飲,而治以柴胡桂枝干姜湯,和解散寒、除少陽之膽熱、化三焦之痰飲。
但是不是一定要去半夏,則又應視臨床夾痰飲之輕重。如同為小柴胡湯證的口渴,第99條:“傷寒四五日,身熱惡風,頸項強,脅下滿,手足溫而渴者,小柴胡湯主之”。此三陽并病而以少陽為主,其“手足溫”與“渴”可予小柴胡湯原方即不去半夏也不增人參,更不加栝蔞根而解。
筆者體會,經腑同病與火炎水郁是少陽病的一大特點,臨床十分常見,正因如此,小柴胡湯才既用黃芩清膽火,又用半夏去三焦痰水,尤其當苔膩、便溏或便粘或便滯時,尤其津傷也不去半夏。同樣立足臨床,如果口渴明顯,便干溲黃,人參用量照樣得加,天花粉同樣用。本案正是基于這種認識,黃芩、半夏、黨參、天花粉始終并用。
2、少陽為樞,其病易伴發太陽、陽明、太陰之氣不和
少陽經腑生理上與太陽、陽明、太陰密切相關,所以病理上少陽病就易兼太陽表證(如柴胡桂枝湯)、陽明腑實(如大柴胡湯)和太陰脾虛(如柴胡桂枝干姜湯)。本案沒有兼太陽之表,但卻兼了陽明和太陰。所以全程大小柴胡湯合方,而且還加黃芪、生黃芪、茯苓、炒白術、蒼術和山藥,以益太陰氣。
3、通腑瀉下是降糖的要點
血中多余之糖即是有形之“污濁之血”,屬中醫痰濁或瘀血。只要本不應有“邪”氣,就可考慮有表證即汗之,有里實則下之,而不能僅僅限于化痰或化瘀。尤其當病在三陽,或體實任汗下時,邪去則痰瘀得去,痰瘀去則糖、脂、尿酸、血壓等隨之而降。不獨糖尿病如此,高血壓病、高脂血癥、高尿酸血癥等慢性非傳染性疾病,莫不如此。本案正是基于這一觀點,在用半夏和茯苓化痰濁,丹參、鬼羽箭化瘀血的基礎上,始終用大黃瀉下,即便丸劑階段,考慮到大黃久用之弊,而輕其量但加虎杖以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