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千古才情萬古對》之紀曉嵐智對稱圣手

 

紀曉嵐智對稱圣手

紀曉嵐(1724—1805 ),名昀,又字春帆,晚號云石,又號觀奕道人,又稱茶星,死后謚文達,河北獻縣人,世為河間大族。是活躍在清代乾嘉盛世時的一位奇才。他有奇特的斗嘴偶對的天才,自幼便有斗嘴機靈鬼,偶對小人精的鄉譽;中年仕進,成為風流皇帝乾隆最喜歡的文臣和杰出的文學家、編纂家、學者、詩人和諧聯大師。他學識淵博,博學多才,能詩善文,精通書畫,性坦率,好滑稽,生性詼諧,喜隱語,一生曾與許多人斗智斗對,均無往而不勝,且無不出口珠玉,才華驚人,精妙絕倫。古籍及民間傳說中,關于他的奇聯妙對和軼聞趣事很多。由于他以博學多才名震中外,曾任《四庫全書》總編纂。他身上有三分官氣、八斗奇才,被后世譽為斗對圣手。加之有他的《閱微草堂筆記》、《紀文達公遺集》、《子不語》等傳世,文史留下大名。尤其是他的《閱微草堂筆記》,是他晚年傷世、搜羅佚聞、針砭官場和濁俗的奇書。
   
紀曉嵐出生在一個富貴的官僚士大夫家庭。祖籍應天府(今南京市)上元縣,明永樂二年(1404)作為充實畿輔的大戶,遷到獻縣景城。他的始祖名叫紀椒坡。傳說明代永樂二年,紀椒坡攜帶家眷,一路風餐露宿北行。某日中午,他們在一棵樹下歇息,因天熱人乏,紀椒坡很快打起盹來。恍惚之中他看見一個算命先生走來,就上前打問,這茫茫荒路何時能了?算命先生說:等看到車上了樹,牛上了房時,就算到了目的地。夢醒之后,他將夢中之事告訴了妻子,不料妻子說她剛才也做了一個同樣的夢,一家人好生奇怪。
   
這一天,他們來到一個名叫景城的小村子,找了個陰涼處休息。忽然紀椒坡看見一頭小牛犢在一屋頂上吃草,而妻子則同時發現有一架紡車掛在不遠處的一棵樹上。這不就是車上樹牛上房?一家人驚奇異常,便決定在此地安家落戶。他們在景城北面的一處舊宅院里住了下來。這套宅院是當年劉武周的庫房,據說宅中經常鬧鬼,長期無人敢住。當晚五更時分,院內狂風驟起,風停之后,傳來兩個人的對話聲。一個說:輕點,主家到了。另一個說:咱這些年總算沒有白等,那咱把鑰匙留下吧!”話音剛落,只見兩道白光射向屋中東西兩個角落。紀椒坡夫婦起床下地,發現兩個角落處各放著一把鐵锨。他們拿锨掘地,不大一會兒就露出兩缸白花花的銀子。其后紀氏家道發達,人丁興旺,成了景城一帶遠近聞名的富戶。
   
在文人筆下,紀昀的出生也頗具神秘色彩。清代學者江藩在《漢學師承記》中說:河間為九河故道,地勢低洼,天雨則汪洋成巨浸,水中夜夜有光。祖父天申夜夢火光入樓中而公生,火光遂隱,人以為昀乃靈物托生也。在一些野史筆記中,則說得更加離奇荒誕。如張培仁《妙香室叢話》說:相傳紀文達公為火精轉世。此精女身也。自后五代時即有之,每出見,則火光中一赤身女子,群逐之。一日復出,則見入紀家,家人爭逐,則見竟入內室。正嘩然間,內報小公子生矣。公生時,耳上有穿痕,至老猶宛然,如曾施鉗環者。足趾白而尖,又若曾纏帛者,故公不能著皂靴,公常脫襪示人,不知諱也。又言公為猴精,蓋以公在家,幾案上必羅列棒栗梨棗之屬,隨手攫食,時不住口。又性喜動,在家無事,不肯坐片時也。又傳公為蟒精,以近宅地中有大蟒。自公生后,蟒即不見。這些雖屬迷信附會之說,但卻不難看出,在世人眼中,紀曉嵐是一位出眾超群之人。這些神秘的光環加諸其身,只不過是將其超人之智、過人之學神化了而已。還有一些學者則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解釋紀曉嵐這位文壇巨匠出現的原因。阮元在《紀文達公遺集·序》中說:夫山川之靈,篤生偉人,恒間世一出。河間獻縣在漢為獻王封國。史稱:獻王修學好古,實事求是,所得書皆古文先秦書,被服儒術,六藝具舉。對三雍、獻雅樂、答詔策,文約指明,學者宗之。后二千余年而公生其地。這就是中國傳統的地靈人杰之說。這一說法雖不盡科學,但也并非無稽之談。在清朝前期,獻縣大地即人才輩出,僅考中進士者就有9人。紀昀以其高超的學識冠蓋學壇,折服眾士,與這一文化氛圍不無關系。
   
相傳紀昀年幼時即非常聰明。有一天,天已近晌午。紀昀的母親見紀昀的哥哥上學還不回家吃飯,便讓紀昀去學堂尋找哥哥。紀昀當時正在用一根鞭子打陀螺玩。聽母親有命,便搖晃著小鞭子到學堂里去找哥哥。當他來到學堂時,看見哥哥正在老師跟前挨站。一問,原來老師給哥哥出了:蘆葦織席席蓋葦。的上聯,要他哥哥對下聯。他哥哥對不出下聯來,老師便不許他哥哥回家吃飯。紀昀一瞅自己手上拿的那根用牛皮做的小鞭子,計上心來,對老師說:我替哥哥對下聯行嗎?”老師看他奶聲奶氣的樣子,料定他對不出來,便說:你要是能對出下聯也行啊!”于是,紀昀高興地脫口對道:
   
牛皮擰鞭鞭打牛。
   
老師聽罷哈哈大笑,連稱妙,妙! ”便放了他哥哥。尚未進入學堂啟蒙的紀昀,小小年紀就替哥哥解了圍,一時才名傳出,人稱神童。紀曉嵐上蒙學時,蒙館的塾師姓石,是個十分迂腐、固執的書呆子。石先生平時說話,總愛咬文嚼字,挑剔字眼。人們背后都在嘲笑他。可他總是不改。
   
有一年冬天,紀曉嵐在學館里趁老師不在,和同學們在學堂里打鬧。他拿著一把扇子,學著村里演戲時傻老婆扇扇子的樣子,在學堂里扭了起來。這時,有一位南方的書客路過學堂,聽到里面鬧哄哄的,禁不住朝里面探望。當他看見紀昀穿著棉衣棉褲,手中卻搖著扇子,感到滑稽。出于好奇,他停住腳對紀曉嵐說:我給你出個對你能對上來嗎?”紀昀滿不在乎地說:你就出吧!”書客吟道:
   
穿冬裝,搖夏扇,糊涂春秋。
   
紀昀聽罷,不假思索,隨口即對:
   
居南方,來北地,什么東西!

   
①民間另傳系山西才子趙中元在南方任知縣歸鄉后,曾與一地方惡紳斗對。聯作:穿冬衣,戴夏帽,胡度春秋;居南方,走北地,什么東西。上下聯末字均為平聲,不合聯律。
    東西南北春夏秋冬,既工整,又辛辣,同學們聽了,頓時哄堂大笑。書客只好掃興而去。
   
紀曉嵐家雖久居北地,但仍沿襲著南方的一些習俗,每逢五月初五端午節,都要把做好的粽子送一些給近族、鄰居。有一年端午節,紀昀奉命給本族的三哥家送粽子。他三嫂也出生于書香門第,作詩對句無一不通,而且生性潑辣,和小叔子開起玩笑來無拘無束。當紀昀放下粽子正要離去時,三嫂卻喊住了他:五弟,平日我看你猴精猴精的,走道都沒個老實氣,今天我考考你,出個對子讓你對一對吧! ”紀昀一聽,立即來了精神。說:既然三嫂出題,小弟今日一定要和三嫂好好對上一對!”三嫂說:小鬼頭,你先別想占便宜,你就接句吧! 我這出句是剛才發生的實情實景,你聽好了:
   
五月五日,五弟堂前送五粽。
   
紀昀一聽,嘻嘻笑個不停,一邊往門口退,一邊佯裝為難地說:這可不好對,怎么凈是五呀,換個字不行嗎?”三嫂以為這次可把小叔子給難住了,得意地說:不能換,非對不可!”不料當紀昀退到門口時,瞟了一眼得意中的三嫂,說:不換也行,我還真想起來了,不知三嫂聽后滿意不滿意:
    
三更三點,三哥床上摟三嫂。

   
②關于此聯故事,民間又有傳說稱清代李調元曾于某年端午節與三嫂斗對。聯文與此有異。作:五月五日,五弟廚房討粽子;三更三點,三嫂檐下偷糍粑。三嫂讓他改過字才行,李調元則讓三嫂改掉字。于是將聯句改作:五月五日,五弟廚房吃粽子;三更三點,三嫂檐下舂糍粑。
    哎呀,羞死人了!”三嫂急忙用手捂住眼睛和臉,罵道:你這小該死的。但紀昀卻趁機跑掉了。
   
紀昀21歲那年,參加河間科試。所謂科試,就是每屆鄉試前,各省學政巡回所屬州縣舉行考試,意在選拔優等生員參加鄉試。24歲那年,紀昀參加順天鄉試。順天鄉試的主考官是刑部尚書阿克敦,副主考是左都御史劉統勛,二人對紀昀的才華十分賞識,因為他們發現紀昀的考卷儷語冠場,令人叫絕,遂定為第一名,并將紀昀和考中第六名的朱的姓名上奏給乾隆皇帝。
   
乾隆十九年,31歲的紀昀參加會試時,以他淵博的學識和出眾的才華,一舉成功,金榜題名,廷試為二甲第四名,賜進士出身,并入選為翰林院庶吉士。在清代的歷次會試中,這一科最得人,有王鳴盛、王昶、朱筠等。紀曉嵐果然不愧神童才子。一次,他與好友、大學士陸耳山郊游,去到一個名叫四眼井的地方飲馬。陸耳山問:若用四眼井。3 字為上聯,以何為對?”紀曉嵐應聲答道:即以閣下姓名:陸耳山。為對,可乎?”陸耳山聽了,贊不絕口。
   
有一次,河北天津太守牛稔文為兒子完婚,紀曉嵐派人送去一副賀聯:
   
繡閣團同望月;香閨靜好對彈琴。

  
 ③據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
   
第二天,紀曉嵐親自上門賀喜。一見牛太守便問:我昨天所送賀聯,引用君家典故,何如?”牛太守一聽為之一怔,再三咀嚼那副賀聯,方才如夢初醒,明白了這副看似平常的對聯還大有法門。原來,此聯在牛郎織女之賀的背后,暗藏著吳牛喘月對牛彈琴兩個典故,對仗工穩。而且巧妙地運用了熟典隱字的手法,暗切姓,寓莊于諧,形莊實諧,耐人尋味。賀喜賀婚,雖有許多工切典雅之作,但也有不少詼諧嬉戲之賀。俗語說新婚三天無大小,說明新婚期間親朋故舊無論老少都可以適當開開玩笑。紀曉嵐當時已是名儒顯宦,牛稔文又是當時的天津太守,算是封疆大吏。牛稔文之子結婚,紀曉嵐作為晚輩賀婚,猶如此戲謔為樂,足見其性格及行事風格之一斑。
   
紀曉嵐平日走路,速度極快。每次上朝時,同僚們都趕不上他。有一位任編修的官員,名叫彭元瑞,便以此為題出上聯戲紀曉嵐:
    
曉嵐確是神行太保。
   
紀曉嵐一聽,應聲對道:
   
云楣不愧圣手書生。
     
云楣是彭元瑞的號。神行太保圣手書生是《水滸》中戴宗和蕭讓的綽號。此聯對得如此工整有趣,一時傳誦不已。
   
紀曉嵐門下士人中,有父子二人,都是乾隆戊子年應試中的進士。有人以此為題作一上聯:
    
父戊子,子戊子,父子戊子。
    因重字多,讀音近,時人難以對出下聯。
   
有一天,恰好有師徒二人登門拜訪紀曉嵐,因師徒二人的官職同為司徒,紀曉嵐便以此為題對下聯為:
   
師司徒,徒司徒,師徒司徒。

   
④關于此聯來歷,民間又傳系某秀才與路人斗對、某尚書對同僚出句等等。
   
巧思之至,妙對之絕。
   
有人將孔老夫子《論語》中的名句作為上聯:
    
惟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
   
請紀曉嵐對下聯。紀曉嵐接口對道:
   
有寡婦見鰥夫即欲嫁之。
   
聽者無不為其俏皮絕倒。道學家天天念存天理,滅人欲女子餓死事小,失節事大。而紀曉嵐所對此聯,不正氣破道學家肚皮么?
   
乾隆三十三年,乾隆帝以紀昀學問素優,命加四品銜,任左春坊左庶子加翰林院侍讀。侍讀學士就是人們常說的陪皇帝讀書的人,每天都要給皇帝講《漢書》等書籍,守在皇帝身邊,不能離開一步。這種生活,單調無聊,還得事事小心,時時檢點。稍有疏忽,皇帝發了脾氣,隨時都有殺頭或坐牢的可能。正所謂伴君如伴虎也。紀曉嵐當了一個時期的侍讀學士之后,心中時有苦悶,提不起精神,情緒悒郁,步履遲緩。日子一長,心事難免露于臉上,被皇帝發覺了。
   
皇帝素知他才學出眾,胸有抱負。同時也體諒他身居幽室,有離鄉背景之苦衷。所以,雖然覺察到他不大安心,卻也不忍責怪他。于是半開玩笑地對他說:紀曉嵐,我看你面色不佳,必有心事。我替你猜猜,如何?”一聽皇帝如此說,紀曉嵐更是憂心忡忡,但又不好拒絕,只好說:陛下請猜。皇帝說:依我看,你是:
    
口十心思,思妻、思子、思父母。
   
啊呀,皇帝發覺自己的心跡了!”紀曉嵐不覺暗吃一驚,但從口氣上聽,皇帝并沒有責怪的意思。再揣摩皇帝的話,分明是一副對聯的上聯。如果對得好,說不定會帶來好處的。想到這里,他立即跪下,虔誠地說:皇上猜得不錯! 如蒙陛下恩準,讓微臣回去省親一次,微臣感戴圣恩不已。我是:
   
言身寸謝,謝天、謝地、謝君王。

  
 ⑤關于此聯,民間傳說頗多。電影《三笑》有唐伯虎追秋香時曾對祝枝山出句。聯語與此相類。作:十口心思,思家思國思社稷;八目尚賞,賞風賞月賞秋香。一說為清代神童才子王爾烈對皇帝出句,又說系清代探花劉鳳誥對皇帝等等。
   
上聯以析字手法,把字析為口十心;下聯也以析字手法,將字析為言身寸。由于紀曉嵐才思敏捷,立刻對出了十分工整的下聯,使皇帝大為高興,當場就批準他回家探親了。
   
紀曉嵐回家省親之時,正逢春節。他鄰居有一家3 兄弟,日子過得很窮,都還未能成家,因而常受一些富戶的歧視、欺侮。紀曉嵐知道這弟兄仨為人誠實,便于除夕前親自題寫了一副春聯送去,以壯其門庭。聯曰:
   
驚天動地門戶;數一數二人家。
   
橫披:先斬后奏

  
 ⑥這則對聯故事,民間另有一說。稱古時一姓王的農夫書聯貼在門上,被外出游蕩的國王看見,將農夫捉進宮中。農夫說自己有一個兒子王大毛在王宮里當執法衛士,故寫此聯。國王聽后認為有理,怒氣全消。王某所寫對聯是:驚天動地事業;數一數二人家。橫披:得天獨厚。
   
仨兄弟見侍讀學士親自為自己家題寫春聯,高興得不得了,立即將春聯貼在大門上。因其書法絕妙,語句不凡,震動很大。加上紀曉嵐是侍讀學士,是陪皇帝的人,一下子轟動方圓數百里,圍觀者不計其數。
   
不料此事被一家財主知道了。因這財主一向與紀曉嵐家不和,非常嫉恨紀家,總想找個機會,抓住紀家的把柄。他們聽說紀曉嵐為鄰居一鄉民寫了一副犯上春聯,便買通官府,上告京都,誣陷紀曉嵐犯了欺君之罪
   
乾隆皇帝得知此事后,龍顏大怒,當即宣旨召紀曉嵐即刻回京。紀曉嵐不知何事,趕忙連夜回京,面見乾隆皇帝。乾隆皇帝一見氣喘吁吁的紀曉嵐,火冒三丈地質問道:你可知罪?”紀曉嵐十分鎮靜,慌忙跪倒:微臣回家省親乃萬歲當面恩準,實不知罪從何來。乾隆皇帝氣咻咻地說出寫春聯一事。紀曉嵐一聽,便知有人暗中告了黑狀,忙分辯道:萬歲息怒。春聯雖系微臣所寫,但并無過錯。這家哥仨,老大是賣爆竹的,不是驚天動地門戶?老二是集市上的經紀,管過斗的,豈不是數一數二人家’?老三是賣燒雞的,不正是先斬后奏( ) ’?
   
這并不過分呀!”紀曉嵐這一解釋,惹得乾隆皇帝大笑不止,便赦紀曉嵐無罪。
   
在一次宴會上,紀曉嵐和赴宴的人們以對對聯談機斗鋒。一幫南方來的大臣說他們南方是:多山多水多才子。
   
意在取笑紀曉嵐,因為紀曉嵐是北方人。誰知紀曉嵐胸有成竹,接口對道:我們北方是:
一天一地一圣人。

   
⑦相傳清代神童才子王爾烈亦曾與人對過類似的對聯。其時王爾烈奉命任江南主考。到某學院時,有人在他下榻的館驛門上貼半聯考他:江南千山千水千才子。王爾烈書對句予以反擊:塞北一天一地一圣人。也有民間傳說稱,清代陜西才子王杰(字文瑞)曾對某舉子出句。
     
一天指天安門,一地指地安門,圣人指人所共知的至圣尊師孔老夫子。一下子說得南方士子們啞口無言。
   
乾隆皇帝50 歲生日時,設宴招待眾大臣,不少大臣送禮寫文章,歌頌乾隆。但紀曉嵐僅臨宴吟出一副對聯,便博得乾隆皇帝歡心。紀曉嵐所吟對聯是:
    
四萬里皇圖,伊古以來,從無一朝一統四萬里;
   
五十年圣壽,自今而后,尚有九千九百五十年。

   
⑧據《萬壽圣典》、《楹聯叢話》。
   
這副對聯,之所以能博得乾隆的歡心,是因為奉承話已說到至極。常言說,人生七十古來稀。活到50 歲,一生已去大半。人常說,做了皇帝想成仙,活著的,想不死,還想活得隨心所欲,自然更渴望隨心所欲的生活以至永遠。而不死永遠又是客觀規律所不容許的。這一點,誰都懂。但封建社會中人們認為皇帝不是常人,總要特殊一點,要活一萬歲。紀曉嵐正是抓住了皇帝的這種特殊的渴望和心理,說,你雖屆50,但年齡還輕得很,尚有9950年好活哩。這一拍一捧,乾隆自然高興。后來,到乾隆皇帝80歲生日時,紀曉嵐又如法炮制,再作一副賀壽聯道:
   
八千為春,八千為秋,八方向化八風和,慶圣壽,八旬逢八月;
   
五數合天,五數合地,五世同堂五福備,正昌期,五十有五年。

   
⑨據《楹聯續話》。據載,當時吏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彭元瑞亦曾用嵌字法制一壽聯:龍飛五十有五年,慶一時,五數合天,五數合地,五事修,五福備,五世同堂,五色斑斕輝彩眼;鶴算八旬逢八月,祝萬壽,八千為春,八千為秋,八元進,八愷登,八音從律,八風縹緲奏丹墀。雖內容、寫法與紀曉嵐聯均十分相似,但覺過于堆砌羅列,不如紀曉嵐之作典麗渾成,貼切不移。
   
有一次,乾隆皇帝在乾清宮里開了一個千叟宴,即請當時全國一千多名年齡最大的老頭,舉行宴會。宴會上,有一位年齡最大的老翁。乾隆一聽老翁的年齡,文思勃發,口吟半聯道:

花甲重逢,外加三七歲月。
   
在場的皇親國戚、達官貴人素知萬歲爺喜以吟聯取樂,一聽出句,便各自搜腸刮肚,想對出好句來,享受皇上的夸贊,可是又都無能為力。到底還是紀曉嵐才思敏捷,立即對出對句:
   
古稀雙慶,內多一個春秋。

  
 ⑩此聯故事民間又傳為清代乾隆皇帝游杭州靈隱寺,見到一位141 歲的老翁,即制此聯。此聯民間所傳有異文。為:花甲重逢,增加三七歲月;古稀雙慶,更多一度春秋。一作:花甲重開,外加三七歲月;古稀雙慶,還少一個春秋。
    這副對聯,不僅對仗工穩,而且含有一道數學應用題。花甲60 歲的別稱,古稀70 歲的別稱。這樣,這副對聯可以列成下面的計算式:
   
上聯:(60×2)+(3×7)=141
   
下聯:(70×2)+1=141
   
可見,這位老翁當時已有141 歲高齡了。對聯倒成了精巧有趣的數學運算題,而且采用了加法析數格,確實妙趣橫生。
   
有一年立春時節,同仁作盤春會。紀曉嵐因故赴宴來遲,同仁們便要罰他吟對聯。吟不出不準他入席,且不許在聯句中用一類字眼,但卻必須在聯句中表達出催促開席之意。有一位同仁故意出一比離此題甚遠的上聯命其對:
   
太極兩儀生四象。
   
紀曉嵐微微一笑,不假思索地對道:
    
春宵一刻值千金。
   
據《階外史》。
   
對畢,紀曉嵐入席道:我餓極了,無暇與諸公爭勝。同仁們一聽,無不為之絕倒。同仁所出上聯,乃是絕對,久無人能為,語出《易·系辭》: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紀曉嵐所對下聯,出自蘇軾《春宵》詩。集句為對,數數相符,且語帶雙關,果然是妙句本天然,信手偶得之。因為此聯不但對仗工穩,且語中含有催促開席之意,妙語如珠!即使如此難對的久傳絕對,對于對聯圣手紀曉嵐來說,真是駕輕就熟,運用得得心應手,爐火純青。
   
徐州有一家著名的飲食店,店堂正中懸掛著一幅匾額,上書天下第一羹”5 個大字。原來,這里有一段故事。
   
相傳清代乾隆年間,徐州易牙菜館來了兩位舉止不凡的客人,執意要幾樣地方風味的古典佳肴。廚師就用現成的烏雞薏米做成羹,端上桌。客人一見烏雞薏米,香味撲鼻,入口一嘗,鮮美醇香,贊不絕口,忙問其名。廚師說:雉羹也。以烏雞代雉。昔日彭祖進奉堯帝的。上首客人十分贊賞,即席口占半聯道:
   
一奚烏雞,雞羹傳世。
   
下首坐的那位,應聲對道:
   
戔金竹, 鏗調鼎。
   
據民間傳說。
   
妙對一出,四座皆驚。原來上首坐的是乾隆皇帝,下首坐的便是大才子紀曉嵐。紀曉嵐這次是陪乾隆皇帝微服私訪來的。乾隆聞對,當即封雉羹為天下第一羹,即今天徐州一帶的湯。相傳系我國烹飪鼻祖鏗首創。古代雉羹是用野雞加薏米(最初為稷米)同燉而成。后來徐州廚師把薏米換成麥仁,野雞改為家雞,再放進蔥、姜、胡椒等佐料,精心燉熬,便成了鮮香可口的
   
乾隆年間,京師工部、水部合署辦公的衙門失火,皇帝命大司空金簡督工重修。金簡借機將從老百姓身上搜刮來的金銀,中飽私囊。當時,有人在新建的工、水部衙門上寫了半副對聯:
   
水部火災,金司空大興土木。
    句中巧嵌金木水火土”5 五行字,當時人們認為是絕對。
   
紀曉崗聞知此事后,有一天見了中書科權臣和珅,他知道和是乾隆皇帝的親信,權勢很大,朝廷官員都懼怕他三分。但紀曉嵐卻不買他的賬,每在皇宮相遇,總要設法諷刺挖苦一番,而和珅因胸無點墨,卻意識不到。這一次,紀曉嵐見了和珅,想到了水部新修衙門貼出的半聯,便對下聯道:
   
南腔北調,中書科什么東西!
  
 據《清朝藝苑》。《對聯話》則謂金土松出句嘲某中書:南人北相,中書令什么東西。時工部毀于火,方在營造中。某亢聲對以:水部火災,金司空大興土木。聞者皆賞其精穎。民間又傳,清光緒年間湖南寧遠縣知縣王銅被罷官回鄉后,因義和團起義,縣府為壓所謂妖氣,下令每鄉建一火神廟。一個北方去的中軍官乘機中飽私囊,并在王銅所在的鄉建的火神廟廟門上大書半聯:水冷金寒,火神廟大興土木。王銅聞訊,憤而書對為:南腔北調,中軍官什么東西。此聯民間傳說有異文。一作:水部火災,金司空大興土木;南人北相,中書君什么東西。一作:水暖金寒,金司空大興土木;南腔北調,中書令甚的東西。
   
內嵌東西南北中”5個方位詞。當時人們更以為絕妙無比。
   
此事傳到和珅耳中,和大為惱火,便懷恨在心。后來和珅升任尚書,紀曉嵐仍是侍郎。  

一天,紀曉嵐同和在花園中飲酒,突然有一只狗從他們旁邊跑過,和珅明知故問:是狼(侍郎)是狗?”紀曉嵐一聽和話中有話,機警地答道:垂尾是狼,上豎(尚書)是狗。巧妙地把尚書二字藏入話中,取其諧音斗智。和珅知道自己不是紀曉嵐的對手,只好認輸。
   
后來和珅修了一座尚書府,為了附庸風雅,先請對聯高手寫了一副自吹自擂的對聯,又去請紀曉嵐為他的府第正廳題寫匾額。紀曉嵐雖然很不樂意為和珅這個植黨營私、招權納賄的權臣寫,卻又不便推辭,略一躊躇,便揮筆題寫了竹苞二字,字面取竹苞松茂之意。和珅看后,大為高興,便命人請工匠刻在楠木板上,懸在正廳大門上。還常以此在同僚中炫耀。
   
一天,乾隆皇帝來到和珅府中,見匾額上的字是紀曉嵐所題,心中犯疑,凝神注視再三,禁不住撫掌大笑不止,和珅不解。乾隆對和珅說:卿被紀曉嵐捉弄了! 把竹苞二字拆開來看,不就變成個個草包’4 個字了?”和珅聽罷,哭笑不得,雖心中有氣,卻又無法發作,真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從此便和紀曉嵐結下了冤仇。后在兩淮鹽運史盧雅雨虧空公款一案中,和珅認為紀曉嵐與盧家有姻親關系,便借機報復,向乾隆告發紀曉嵐。因而一場厄運降臨到紀曉嵐頭上,他被發配新疆,度過了兩年多謫戍生涯。
   
紀曉嵐遭受這次磨難雖時間不長就過去了,兩年多后他又被赦罪賜還,治裝東歸,重返京師,但對他的思想感情、立身處世乃至性格都產生了很大影響。這一方面使他對人生、社會有了更深的了解和體驗,深感人生之艱難,仕途之險惡,世風之澆薄,人心之多詐。另一方面也消磨了他往昔的鋒芒,變得世故起來。但仍未改幽默詼諧之性格。
   
有一次,乾隆皇帝與群臣談詩論文時,以當時北京的著名旅店天然居為題,擬成一副對聯:
   
居然天上客;客上天然居。
   
這是一副回文聯,即不論是正讀還是倒念,都能成句,有一種回環往復之美,人稱其絕。
   
接著,乾隆又說這副回文聯又可作為一比出句: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命眾臣擬出對句。眾大臣搔頭抓耳,無一應聲。這時,紀曉嵐以北京大佛寺為題,擬出一副回文聯:
   
人過大佛寺;寺佛大過人。
   
然后又將此聯展開,作為對句,妙對乾隆的出句:
   
人過大佛寺,寺佛大過人。
   
民間傳對句為:僧游云隱寺,寺隱云游僧。另有人對作:人來交易所,所易交來人。亦有人對為:人中柳如是,是如柳中人。還有人對作:郎中王若儼,儼若王中郎。再有:燈深村寺鐘,鐘寺村深燈。民間又傳此聯系一賣菜老翁對廣州天然居茶樓懸聯應征。
   
又有一次,乾隆皇帝出句說:兩碟豆。
   
紀曉嵐答對:一甌油。
   
乾隆皇帝狡黠地看著紀曉嵐,改口說:我說的是林間兩蝶斗。
   
說完,看著紀曉嵐,以為這一次可算把紀曉嵐難住了。不料,紀曉嵐也改口道:是呀,我對的是水上一鷗游。
   
此聯民間另傳作:花間兩蝶斗;水上一鷗游。
   
乾隆聽罷,更是撫掌稱妙,夸贊不已。
    
有一天晚上,紀曉嵐陪乾隆皇帝夜讀。忽然,乾隆問紀曉嵐:北京城附近有哪些縣?”    

紀曉嵐略一思索,笑而不答,信手寫成一副對聯:
    
密云不雨,旱三河,雖玉田亦難豐潤;懷柔有道,皆遵化,知順義便是良鄉。
  
 當代書法家劉炳森將此聯改作:密云布雨,引三河,灌玉田,萬年豐潤;平谷移山,填靜海,建樂亭,百世興隆。嵌入密云、三河、玉田、豐潤、平谷、靜海、樂亭、興隆共8 個縣名。
    
這副對聯,十分貼切自然地嵌入了當時北京城周圍的8個縣的縣名,而且含有治理之道。乾隆看罷,更是稱贊不已。
    
一次,乾隆率數名隨從及紀曉嵐同游江南。當他們經過南通州時,乾隆即興出上聯道:
    
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但他反復試對,仍不能對出下句,便命手下人等屬對。幾個隨從個個絞盡腦汁,仍不能對。紀曉嵐聽到這件事后卻裝作不知道,故意不作聲,等到乾隆問他時,他應口答對下聯:
    
東當鋪,西當鋪,東西當鋪當東西。
    
民間另傳此聯系一個未留下姓名的隨從所對。民間又傳,清代山西才子趙中元在南方任知縣罷官歸家后,某日與一秀才斗對。秀才的出句是:東當鋪,西當鋪,東西當鋪當東西。趙中元應聲為對:春讀書,秋讀書,春秋讀書讀春秋。上下聯末字兩平,似不足取。
    
原來,紀曉嵐聽說乾隆出句命對的事后,一時也無法屬對,苦苦思索之中,他信步走到通州街上,忽抬頭看到這里當鋪特別多,靈感突發,變憂為喜,只是裝作不知道。直到乾隆問他時,他才脫口答對。據說,由于這一聯妙對,乾隆當即將紀曉嵐的官職提升了三級。
    
乾隆率群臣游江南途中,見某地有一蓮池,一片碧綠,含苞待放的荷花伸出水面,尤其美觀別致。乾隆忽有所感,出句說:
    
池中蓮苞攥紅拳,打誰?
    命隨行大臣對下聯,仍無人能對。紀曉嵐抬頭見岸上有一片茴麻,郁郁蔥蔥,如手似掌的綠葉在微風中搖曳,遂以此為題對道:
    
岸上麻葉伸綠掌,要啥?
    乾隆皇帝聽罷,十分稱道。
    
有一庸醫,醫術極拙劣,常出事故,曾把紀曉嵐的病耽誤了好幾次。紀曉嵐對他很不滿意。可這庸醫偏偏喜歡附庸風雅,再三索要紀曉嵐的墨寶,意在借紀曉嵐的聲望、地位來抬高自己的身價。紀曉嵐實在推卻不過,只好給他寫了一個匾額,僅明遠堂”3字。庸醫看這匾額字面很漂亮,高興而去,懸于屋門。旁人不解紀曉嵐題這3個字的用意,他解釋說:經書上不是有不行焉,可謂明也已矣不行焉,可謂遠也已矣的句子嗎?像他這樣的庸醫,只好說他不行’”。聽的人為之啞然,無不稱妙。過了些時日,這個庸醫又來糾纏紀曉嵐,索要兩副對聯。紀曉嵐早已料到庸醫或遲或早必然會有這一著,便把早已想好的兩副對聯一揮而就,交給庸醫。其一是:
    
不明財主棄;多故病人疏。
    
是將孟浩然五言詩中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兩句,易,易才明明財;又將病故”2 字易位,變成故病。因而語意大變為:醫術不高明,會被人舍棄;診病多事故,定被病人疏。信筆巧改,含義大相徑庭。其二是一副七言聯:
    
新鬼煩怨舊鬼哭;他生未卜此生休。
    
上聯語出杜甫詩《兵車行》名句,下聯語出李商隱《馬嵬》詩名句。雖信手拈來,卻涉筆成趣,真是對這個庸醫的絕妙諷刺。
    
有一年元宵節,皇宮中舉辦燈展,花燈上有題詩,有謎語,也有對聯。乾隆與一班文武百官及宮娥彩女,一同觀燈游樂,只見一個大彩燈上,有紀曉嵐寫的一副燈謎對聯:
    
黑不是,白不是,紅黃更不是,和狐狼貓狗仿佛,既非家畜,亦非野獸;
    
詩也有,詞也有,論語上也有,對東西南北模糊,雖為短品,也是妙文。
    既愛屬對,又愛猜謎的乾隆皇帝,和滿朝文武官員,都被紀曉嵐這副謎語對聯難住了,猜了半天,也不知所云。這時,紀曉嵐自己揭示了謎底。原來,這副燈謎對聯的謎底是兩個字,上聯是字,下聯是字。眾君臣聽罷,無不稱妙。
    
有一天,紀曉嵐和幾位同僚在軍機處辦公。當時正值三伏天,酷熱難耐,紀曉嵐怕熱,脫了上衣,揮汗審稿。忽報皇上駕到!”他來不及穿衣服,只好躲在床下。過了好一會,他聽無人說話,以為皇帝已走,便從床下伸出頭來問道:老頭子走了沒有?”哪知乾隆皇帝未走,斥道:紀昀無禮!因何叫朕為老頭子?”紀曉嵐見已無可挽回,只好從容答道:萬歲為老;皇上是一國元首,首即頭也;皇上又是天子。三者合起來,不正是老頭子? ”乾隆聽罷,大笑不止,不但未加責罰,反予賞賜。
    
紀曉嵐在南書房時,常入宮奏事。一天,有個太監出句難他。對頭是:
    
三元解會狀。
    
紀曉嵐不假思索,應聲便對:
    
四季夏秋冬。
    
太監以為抓住了紀曉嵐的把柄,反問道:四季為春夏秋冬。春在哪里?”紀曉嵐實際上早已胸有成竹,答道:春在哪里,只有你自己知道!”眾人聞聽,大笑不止。
    
由于紀曉嵐生性幽默風趣,而又才思敏捷,出口成趣,因而為時人所喜愛。每逢他入朝,連太監輩也喜歡找他索笑話。一天,一個太監見紀曉嵐走來,攔在道上索紀曉嵐講笑話。紀曉嵐假作思索狀,說:有一個人……”太監見他停下來不說了,忙問:這個人下邊還有何事?”他說:下邊沒有了。太監知道自己被揶揄,乃相與大笑而去。
    
乾隆皇帝在位時,每年秋天都要駕幸熱河,且日子總是定在中秋節后一天進入狩獵場,直到九月重陽節過后才回都,途中來回都要經過一個叫萬松嶺的地方。因為此處滿山蒼松,風景別致,乾隆每年重陽節這一天都要在這里登高。
    
庚戌年,已80歲的乾隆在赴熱河狩獵途中又在此處歇息。當他周覽行宮的陳設,回頭對隨行的大臣彭元瑞說:把原來撰寫懸掛的楹聯全部換成新撰寫的。等我重陽歸來時仔細評點!”彭元瑞不敢怠慢,連日構思屬對,想早日完成任務。
    
一天,他在萬松嶺行宮前漫步,抬頭看見四面蒼松夾擁著一條車駕行經之路,直好似一排排衛士侍立。一陣輕風吹過,松枝搖動,仿佛老翁的美須銀髯飄拂,煞是好看。這一景致,一下子觸發了他的靈感,隨即吟出半聯:
    
八十君王,處處十八公道旁獻壽。
    有了出句,還得對出對句。彭元瑞反復琢磨,覺得出句借十八公代松,用了《江表傳》之典,且十八八十兩個數字顛倒使用,巧奪天工。可上哪兒去找與這在萬松嶺上祝皇上八十萬壽節的情景工稱貼切的對句呢?再三思索,實在無法,他只好打算放棄,可又不甘心。忽然他想到了自己的好朋友、對聯圣手紀曉嵐,便將出句寫在一張紙上,派手下人飛乘快馬,星夜趕往北京,送呈當時任《四庫全書》總纂官的紀曉嵐。紀曉嵐接到彭元瑞派人送來的出句,笑著說:圣手書生又來考我嗎?”當即命來人稍等,稍頃即讓來人將信原封帶回。彭元瑞原以為即使找到紀曉嵐,也還須再等些時日,紀曉嵐方能對出對句,沒想到送信人這樣快就返回來了。及至接信一看,不免一愣。心想:怎么原信退了回來? 難道他也對不出么?”拆開信封一看,原來紀曉嵐將對句寫在出句的旁邊了。對句是:
    
九重天子,年年重九塞外稱觴。
    吟誦再三,彭元瑞不由不嘆服:曉嵐勝我一籌,虧他才思敏捷,造語巧奪天工,吾不如也!”
    
乾隆返回萬松嶺行宮,果然仔細欣賞了行宮各處新換的楹聯,尤其贊賞彭元瑞撰書的這副絕妙佳聯。這位身居九重的天子不時吟誦著九重重九獻壽稱觴,后來竟放聲大笑起來,隨即傳彭元瑞進行宮,賞賜白銀及許多珍貴物品。彭元瑞不敢貪功,當即跪拜啟奏:出句是微臣所撰,卻無論怎樣苦思也難以屬對。對句乃求紀昀大人所屬,請圣上將這些贈品移贈紀大人吧!”乾隆一聽對句是紀曉嵐所對,更是高興,道:上下聯都很好,你自然該賞。再備一份賜紀愛卿也就是了。從此,這段文人相親撰壽聯的故事,遂不脛而走,傳布甚遠。
    
紀曉嵐雖然吟誦過幾副歌頌乾隆皇帝的對聯,但他卻并不是一個一味阿諛奉承的人。乾隆皇帝生性風趣,每當退朝回到內廷時,常對幾位機要大臣說:上朝行君臣之禮,退朝圖友誼之歡,諸卿不必拘泥。
    
一天,他與幾位大臣在內廷打麻將牌,一張八仙桌圍坐著君臣4 人,其中也有紀曉嵐。乾隆忽然提問說:八仙指哪八位仙家?”平日最愛打趣的紀曉嵐回稟道:八仙者,指呂洞賓、漢鐘離、曹國舅、張果老、鐵拐李、韓湘子、藍采和、何仙姑也!”乾隆佯裝不知,試探地問:他們當中看來是7 個男的1 個女的了?”紀曉嵐不知是計,說:是的。于是,乾隆以此為題出句命大臣們對。出句是:
    
七男一女同桌凳,何仙姑怎不害羞?
    紀曉嵐不假思索地急忙對道:
    
三宮六院多姬妾,圣明主理當自愛!
    
乾隆一聽,臉色陡變。因為這對句分明有諷刺皇帝之意,但紀曉嵐并不著急,坦然地問:皇上,臣所對工也不工?”乾隆再三吟哦,確覺得不僅對得工穩,而且說得有理,于是怒意漸消,笑道:對得妙。為君者理當自愛!”當時在場的其他大臣,都為此捏了一把冷汗。
    
紀曉嵐博聞強記,知識豐富,但這并非一日之功,也不是全憑天生有才。他曾說他自己從4 歲起直到老年,沒有一天離開過筆硯和書籍。他曾擬了這樣一副自挽聯:
    
浮沉宦海為鷗鳥;生死書叢似蠹魚。
    
上聯寫自己的從政經歷,下聯寫自己的治學生涯。正因為他具有蠹魚(即蛀書蟲)的精神,才能達到學識廣博。
    
作為清代著名妙對大師,紀曉嵐畢生所對奇聯妙對不可勝數。他生前曾說:天下未有不可對之對。足見其才智之高超,而且這話說得也很有道理。但是,世間事物千奇百怪,無奇不有。就是這位人稱斗對圣手的妙對大師紀曉嵐,卻偏偏被他的妻子難倒了一次。
那是一天晚上,明月當空,銀輝遍地。紀曉嵐的妻子看到住屋對面的塔里有燈光,觸景生情,出句道:
    
塔里點燈,層層孔明諸角()亮。
    
其妻用三國時大政治家諸葛亮的姓名、字描繪出塔里點燈時的一幅美好夜景圖。紀曉嵐一時無句,苦思半天,仍沒對上。其妻笑著說:今日難倒才子也!”由于沒有對上對句,紀曉嵐感到很不痛快。一天,他漫步藕池邊,看見一位少婦在洗蓮菜,靈感突發,當即返回,對妻子足對出對句:
    
池中洗藕,節節胎()白理()長根()
    
此聯故事,民間另有傳說稱,清代神童才子李調元曾對某士子出句。此聯民間傳說中有異文。作:月照窗內,個個孔明諸角亮;藕栽池中,節節胎白理長根。這則故事傳至民間,為之足對者甚多。如對句較為貼切者:熬廣舉火,步步照云照子龍。池中采藕,節節太白理長根。解放后有人對作:風送幽香,郁郁畹華梅蘭芳。惜以郁郁個個畹華孔明均難稱其工。
    
用唐朝著名詩人李白的字和別稱,描繪出少婦在池邊洗藕的細微情景,惟妙惟肖。但是,沒想他妻子又將原來的出句變為:
    
月照紗窗,個個孔明諸葛亮。
    
此聯故事,民間又傳紀曉嵐之妻的出句為:紗布糊窗,個個孔明諸格()亮。又傳作:塔內點燈,個個孔明諸閣()亮。惜至今無人能對。澳門有兩位醫生曾懸重金向全世界華人世界征對,且在句前加一字,變出句為:明月照紗窗,個個孔明諸格亮。一年中無人奪冠,僅有數人獲鼓勵獎。后獎金又加了許多,在更寬更廣的范圍內征聯。最終仍無結果。
    再次向紀曉嵐挑戰。紀曉嵐冥思苦想多日,終未能對出,成了他畢生惟一未能對出的絕對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紀曉嵐滑稽詩對
分類楹聯欣賞
紀氏宗祠對聯
對聯故事6、聯林絕配
乾隆出上聯:東當鋪,西當鋪,東西當鋪當東西,紀昀下聯無人超越
妙趣橫生的趣聯故事(十三)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曲麻莱县| 武山县| 修武县| 绿春县| 西林县| 合江县| 牡丹江市| 自贡市| 双桥区| 龙岩市| 集安市| 桓台县| 万宁市| 万盛区| 乐至县| 临朐县| 景谷| 清丰县| 阿勒泰市| 富源县| 洛宁县| 桃园县| 仁化县| 左云县| 聊城市| 达日县| 惠州市| 西林县| 西华县| 莱芜市| 南宁市| 德昌县| 石门县| 潞城市| 莱州市| 东乡族自治县| 蒙自县| 宁河县| 咸丰县| 九江市| 崇礼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