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中國古代美男之四:周瑜

                                                                            清代周瑜畫像
  周瑜(175—210)字公瑾,三國時東吳大將,年輕時跟隨孫策,二十四歲拜中郎將,人稱“周郎”。江東喬(橋)公有二女,皆美貌超群;孫策自娶大喬,周瑜娶了小喬。周瑜后輔佐孫權,任前部大都督,風流倜儻,驍勇善戰,兼之長得碩壯俊美,是當時有名的“少帥”。在孫吳政權建立之初,他屢建戰功,最著名的戰例,是作為統師,指揮孫劉聯軍以火攻大敗曹操水軍的“赤壁之戰”。對斯人斯役,后人詩詞頗多吟詠。比如北宋大文豪蘇東坡那首被譽為“千古絕唱”的《念奴嬌·赤壁懷古》:“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以美人烘托英雄,勾勒出豐姿瀟灑、韶華似錦、年輕有為的周瑜形象。

       再如唐朝詩人杜牧那首膾炙人口廣為流傳的詠史名作《赤壁》:“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也涉及周瑜在赤壁以火攻險中取勝的史實,只是不去正面贊揚火攻的勝利,卻設想周郎如果沒有東風(風助火威)的幫助,戰局將結果迥異而致家國不保。(家國不保,二喬豈不被曹操擄去,囚于他飲酒行樂的銅雀臺?)此詩以二喬立意,仍以美人襯英雄,以小家系國家,說明孫氏霸業決于此戰,也從側面稱頌周瑜功不可沒。總之,周瑜與“赤壁之戰”,已成為歷朝歷代文人墨客禮贊吟詠的重大題材。

      
大喬和小喬
       扶助孫策 開拓江左

  

       漢靈帝熹平四年(公元175年),周瑜出生在一個士族家庭。其曾祖周榮先后在東漢章帝、和帝兩朝擔任過尚書令的職務。從祖周景、從伯周忠皆官太尉,位列三公。周瑜的父親周異則為洛陽令。

  在周瑜的幼年時期,東漢政權的統治正面臨嚴重危機。政治腐敗,經濟凋敝,各種社會矛盾空前激化。在鎮壓黃巾起義過程中,統治階級內部的各派勢力乘機擴充了軍事實力。他們之間的爭奪十分激烈,沖突日益升級。政局不穩,戰事頻起,加速了皇權的削弱和割據分裂局面的形成。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漢靈帝病死。關東地區的一些州郡牧守不滿董卓專政,紛紛舉兵討伐。附屬于袁術的吳郡豪族孫堅也參加了討董聯軍。臨行前,孫堅將家眷安置到舒縣。十四歲的周瑜結識了孫堅的長子孫策。孫策與周瑜同歲,都是心懷大志的少年。兩人情趣相投,關系很好。周瑜把家里的一部分住宅讓給孫策,還經常以財力對他進行幫助。

漢獻帝興平二年(公元195年),周瑜二十歲。他準備渡江探望在丹陽擔任太守的叔叔周尚。這時,周瑜收到了孫策從歷陽(今安徽和縣)送來的書信,來信邀他共下江東。四年前即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孫堅在進攻襄陽時,被劉表的部將黃祖殺死。父親死后,孫策投奔割據江淮下游的袁術。由于長期受猜忌和壓抑,孫策決定脫離袁術。他借兵三千準備返回江東故土,發展自己的勢力。正在尋找政治出路的周瑜收到書信后,馬上率領自己的部曲家兵數千人奔赴歷陽。同時,他還帶去了大批舟船糧秣。對于周瑜應邀而至,孫策大喜過望。他說:有了你周瑜,我的事業可以成功了。

  孫策進擊江東的軍事行動,進展得十分順利。周瑜及江東名士程普、張昭等人協助孫策先后打下秣陵、湖孰、江乘等地,趕走揚州刺史劉繇,占據他的治所曲阿(今江蘇丹陽)。十幾天的時間,孫策的軍隊增加二萬余人、戰馬千匹,威震江東。在繼續東進之前,孫策把鎮守江東要鎮丹陽(今江蘇南京)的重任委以周瑜,并對他講,我攻打吳郡(今江蘇蘇州)、會稽(今浙江紹興),平定山越(江東地區的少數民族),靠這些軍隊人數已經足夠了。你為我看守好丹陽就行了。

  丹陽虎踞龍盤,形勢險峻,是通往江南的要沖之地。袁術不愿讓孫策據有丹陽,派遣其弟袁胤取代周尚,擔任丹陽太守。周瑜無力對抗,被迫遵從袁術的命令,和叔叔一起離開丹陽,來到袁術的住地壽春(今安徽壽縣)。

  袁術賞識周瑜的才干,建安三年(公元198年),想任命他擔任手下的將領。這時周瑜已在袁術帳下三年,對袁術的目光短淺、驕橫無知,十分鄙視。尤其是建安二年,袁術不顧部下反對,擅稱帝號,成為眾矢之的,這種愚蠢的作繭自縛,更引起了周瑜的厭惡。而孫策卻已陸續削平江南各郡的割據勢力,奪占吳郡、會稽等地,既而又與袁術決裂,設置官府,委任長史,在江東初步建立了孫氏政權。判定袁術終無所成的周瑜,不愿再留在壽春,決心回到孫策那里。周瑜拒絕將軍的稱號,向袁術提出要到居巢(今安徽桐城南)為長的請求。居巢離長江很近,周瑜的企圖是,從居巢順流而下直奔江東。袁術不知周瑜假途東歸的用意,竟滿足了周瑜的要求。 在居巢,周瑜結識了臨淮東城(今安徽定遠)的豪族魯肅。在他的勸說之下,魯肅放棄東城長的官職,背叛袁術,與周瑜結伴東渡。

  到達江東以后,周瑜受到隆重的禮遇。孫策特意為他準備好上等的館舍、豐厚的賞賜,并親自出城歡迎。孫策授予周瑜建威中郎將的職務,還撥出二千名步兵、五十名騎兵屬他指揮。周瑜時年二十五歲,因為儀容俊美、風流倜儻,江東人都昵稱他為“周郎”。孫策以他為牛渚鎮守,不久又改派為春谷長。牛渚、春谷與廬江郡一水之隔,兩處都是扼守江東的咽喉要地。孫策考慮舒縣周氏是廬江的名門望族,派周瑜為督,可以充分利用他的家族的社會影響,以招募人馬,延攬人才,擴大力量。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六月,袁術病死。他的軍隊大多歸順了占據皖城(今安徽潛山)的廬江太守劉勛。孫策害怕劉勛成為第二個袁術,決定設計消滅他。于是,他故意勸誘劉勛襲擊海昏上繚的山越,然后乘虛而入,與周瑜分率二萬余人偷襲皖城。輕取皖城后,周瑜隨從孫策在尋陽和沙羨,分別打敗回師救皖的劉勛以及趕來救授的黃祖。經過幾次大仗,孫策俘獲對方部曲士兵三萬余人,戰船七千余艘,實力大增。通過這次向西用兵,豫章(今江西南昌)、廬陵(今江西吉水西北)一帶也盡歸江東所有。戰爭結束后,周瑜以中護軍、領江夏太守的職務(孫策授予周瑜這一職務是在取皖城之前)鎮守巴丘(今湖南岳陽),防范占據荊州(今湖南、湖北)的劉表東侵。

 
        中流抵柱 力主抗曹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四月,孫策被殺,其弟孫權繼位。當時江東的孫氏政權只是初具規模,并不鞏固:外有強敵曹操、劉表;境內的一些縱深之地還有很多小股的割據勢力,統治營壘中不少人左瞻右顧,“以安危去就為意,未有君臣之固”(《三國志·吳書·吳主權傳》),形勢緊迫,人心惶惶。這種局面直到周瑜率領大軍從巴丘趕來才有改觀。周瑜和張昭主動把一些瑣碎的行政事物分管起來,全力支持和輔佐孫權,迅速安定了江東的局勢。周瑜親自出面挽留準備北行的魯肅,把這位一直沒有得到孫策重用的政治人才推薦給孫權。后來,魯肅成了江東政治舞臺上極為活躍的政治家。 官渡之戰后,北方地區的政局發生重大變化。兵多地廣的袁紹被曹操打敗后病死,兩個兒子相互攻殺,力量削弱。曹操兵威大盛,實力日增,開始雄踞中原。曹操為試探江東的虛實,于建安七年(公元202年)派人下書要孫權送人質給他。孫權召集臣下商討解決辦法。面對曹操的訛詐,許多人猶豫不決。周瑜堅決反對向曹操屈服。他認為,江東自然環境優越,交通便利,兵精糧多,具備割據條件,完全不應該向曹操低頭。送去人質反而會陷入被動,受到曹操的鉗制。周瑜的意見得到了孫權母子的一致贊同。孫權的母親還囑咐兒子要像對待兄長一樣的尊重周瑜。

  從建安五年(公元200年)開始,周瑜一直坐鎮吳郡,為孫權出謀劃策,平亂討叛。其間,為安定內部,周瑜曾多次帶兵鎮壓山越的反抗。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周瑜親自督討麻、保二屯的少數民族。這次戰爭十分殘酷,周瑜將俘獲的部落首領一律梟首示眾,同時還把一萬多人強徙到江東政權的腹心地區。

留吳期間,周瑜曾多次奉命進攻劉表。孫權與劉表誓不兩立,一是因劉表占據的荊州與揚州毗鄰,屬于江東政權向西開拓的對象;二是因孫權的父親孫堅死在劉表的部將黃祖手里,雙方有世仇。孫權繼承孫策的政策,不斷地西進,其主帥常由周瑜擔任。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初,周瑜向孫權舉薦劉表的降將甘寧。孫權接受甘寧的建議,親自統兵進攻屯軍夏口(今湖北漢口)的黃祖。周瑜被委派為前部大部督。兩軍進行了一場激烈的水戰,江東軍隊終于攻陷夏口,殺死黃祖。消滅黃祖,為孫權奪取荊州掃清了道路。

  

       這一時期,北方的曹操已經徹底消滅了袁氏的殘余力量,并打敗了三郡烏桓。他把被烏桓俘獲的漢人十余萬戶和幽州、并州的烏桓三萬余落遷入塞內,基本統一了北方。曹操雄心勃勃,企圖乘勝南進完成統一的大業。這年七月,曹操親率大軍進攻劉表,準備奪取荊州。曹軍未到,劉表先期病死,其子劉琮不戰而降。劉琮投降,事先沒有通知住在樊城的劉備。劉備寡不敵眾,不敢迎戰,只好一路南退,狼狽地逃到夏口。 曹軍南下荊州,給江東政權造成嚴重威脅。特別是曹操得到荊州的大批水師戰船,又據有糧食武器儲備豐足的江陵(今湖北江陵),更使江東朝廷上下十分不安。九月,孫權親臨荊州前線。劉備的謀臣諸葛亮也趕到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拜謁孫權,極力勸說孫權、劉備兩家聯合破曹;同時孫權收到曹操的書信,信中威脅說,準備以八十萬水軍與孫權決一死戰。事態嚴重,江東上下十分驚恐。

       張昭等人被曹軍的氣勢嚇破了膽。他們認為,曹軍力量強大,并以漢相的名義,打著皇帝的旗號征討四方。抗擊曹軍,在名義上便很被動。況且江東的優勢在于憑借長江天塹,曹操得到荊州,收降劉表的水軍,獲取大量的戰船,天險成為雙方共有的東西。實力懸殊,江東只有迎降曹操才是出路。 孫權接受抵抗派魯肅的建議,將受命去鄱陽的周瑜召回商討對策。周瑜反對投降,極力主戰。他向孫權一再強調割據江東的可能性。他說,江東地域遼闊,兵精糧足,內部安定,政權鞏固。曹操名為漢相,實是漢賊。孫權雄才大略,完全可以繼承父兄基業,為朝廷掃除污穢。他還認為,曹操有一系列的致命弱點。比如北方沒有完全平定,后方并不很穩固,特別是關西的馬超、韓遂尚在函谷關以西騷擾,使曹操放心不下。除有后顧之憂外,曹軍還面臨許多無法克服的困難:他的將士主要是北方人,來到南方,“舍鞍馬,杖舟楫”,同習于水戰的江東軍隊交鋒,是舍長用短。由于北方人不能適應南方的水土,容易發生疫疾。曹操違犯兵家作戰的大忌,不顧后果,貿然用兵,必然自食惡果。周瑜又戳穿了曹操所謂八十萬大軍的騙局,指出他的實際兵力不過十五六萬人,而且久戰疲敝,戰斗力不強。劉琮的荊州降兵至多七八萬人,也疑慮重重,士氣很低。固然曹軍人數略多一些,但實際并不可怕。周瑜堅決向孫權請戰,表示只要撥他五萬精兵,就可以打敗曹操。

       周瑜的分析振奮了孫權的精神,堅定了破曹的信心。孫權用刀砍去奏案的一角,警告勸降的臣下說,誰再敢說迎接曹操的話,下場就和這個桌子一樣。他親熱地拍著周瑜的脊背說,公瑾,你的話說到了我的心里。別人都是在為自己打算,只有魯肅和你才與我同心同德。讓我馬上召集五萬精兵尚難辦到,目前三萬人馬,我已選好,戰船軍糧都非常充裕。你和魯肅、程普先行一步,我繼續籌劃兵源給養,作你們的后援。當即,周瑜、程普被孫權任命為左、右都督,分領大軍逆流西上,和劉備并力,迎擊曹軍。 在樊口(今湖北鄂城附近),周瑜所率的江東水師與劉備的軍隊會合。孫劉聯軍合計五萬人左右。

       赤壁鏖戰 名揚天下

  

       曹軍船艫相接,浩浩蕩蕩,順流而下。在赤壁(今湖北武昌縣西赤磯山),曹軍和孫劉聯軍相遇。周瑜的推測成為事實,疫疾已在曹軍中流行,生病的人很多,戰斗力大受影響。結果兩軍交鋒,曹軍初戰失利。曹操將大軍退到江北的烏林(今湖北洪湖縣東北,長江北岸鄔林磯),上岸安營扎寨,與進逼而來的聯軍隔江對峙。 兩軍僵持的局面對人孤力單的聯軍不利。周瑜的部將黃蓋建議說,敵眾我寡,不宜在這里同敵人持久消耗。曹操針對北方軍士不習水戰的缺陷,采用方連戰艦,首尾相接的方式進行補救,這樣就為我們提供了可以用火攻打敗他的機會。周瑜采納了黃蓋的建議。

  黃蓋按照與周瑜制定的計策,寫信給曹操表示愿意歸降。曹操沒有識破這是詐降計,答應接受黃蓋。黃蓋預先將幾十艘小船內塞滿薪柴,灌上魚膏,外面用帷幕、旌旗遮掩好。然后,他選擇了一個東南風猛烈的夜晚,率領著船隊向江北沖去。在離北軍二里的水面上,黃蓋命令各船同時點火。火猛風烈,船行如箭。由于曹軍以為是投降,沒有防備,結果小船點燃了他們的戰艦。剎時間大火騰空而起,火舌向對岸舔去,很快延及曹軍的營壘。江北頓時陷入一片火海之中。曹軍將士亂作一團,被燒、淹死者難計其數。曹操猝不及防,無心迎敵,索性命人把未被點燃的戰船和不便帶走的軍需付之一炬,帶著殘部向北敗逃走。聯軍在劉備、周瑜的帶領之下,水陸并進,一直追到南郡。曹操不愿在荊州久留,遂任命曹仁把守江陵,自己則撤回北方去了。赤壁一戰,曹軍損失嚴重,死亡的人數超過一半。戰死之外,還有大批將士因饑餓、疫疾而命喪黃泉。戰爭的勝利,加強了孫氏政權在江東地區的割據地位,也使劉備避免了覆亡的危險。

        赤壁一戰,周瑜的英名傳揚天下。 周瑜到達南郡后,以數萬大軍圍攻江陵城。江陵城內糧草充足,加之曹仁防守嚴備,周瑜一直未能取勝。周瑜為分散消耗曹仁的兵力,派甘寧西上攻取夷陵(今湖北宜都)。甘寧一戰得手,曹仁果然分兵,企圖以五六千眾奪回夷陵。周瑜采納呂蒙建議,只留下少許人繼續圍困江陵,自己親率大軍去救甘寧。周瑜行至中途,發現江陵到夷陵之間有一處險要的必經之道。他便忙派出三百余人,用砍伐的樹木將險道阻塞。周瑜趕到江陵,當日即與曹仁在城下激戰起來,圍城的曹軍被消滅一半以上。曹仁抵擋不住周瑜的攻勢,又擔心江陵有失,連夜撤往江陵。曹軍行至險道,發覺陷入困境:前面有樹木攔路,后面是周瑜窮追不舍。為了逃命,他們只好丟掉馬匹,越過路障,步行遁逃。這一夜,周瑜截獲曹軍戰馬三百余匹。 不久,周瑜在長江北岸建起營壘,準備長期圍攻曹仁。此后一年多的時間,兩軍一直在江陵相持。雙方進行過多次較量,彼此各有勝負。每戰,周瑜必身先士卒,跨馬入陣。在一次混戰之中,他不幸為流矢射中右臂,受了重傷。曹仁聽說周瑜傷重行動不便,認為有機可乘,立即召集軍隊前來罵陣。周瑜忍著箭傷,掙扎而起,到各營鼓舞士氣。曹仁討不到便宜,只好退兵。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十二月,守江陵的曹軍傷亡過重,曹仁被迫放棄南陽。把曹軍趕出荊州后,周瑜以偏將軍領南郡太守的職務鎮守江陵。同年,孫權為表彰周瑜的功勞,特別把下雋等四縣封作他的奉邑。

  

      

       志在荊益 英年早逝

  

       曹操的勢力北退后,劉備乘勢占據武陵、長沙、桂陽、零陵四郡。他自號左將軍、領荊州牧,設大營于油江口,易其名為公安。劉備為鞏固同江東的聯盟,冒險東去迎娶孫權的妹妹,并向孫權提出借南郡的要求。在借與不借南郡的問題上,江東政權的內部存在分歧。周瑜不但不同意魯肅借南郡與劉備的意見,而且主張把劉備軟禁在江東不放。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他上書給孫權說,劉備是個心懷大志的人,手下又有關羽、張飛這樣的名將輔佐,絕不會久屈人下。周瑜認為,應把劉備弄到吳郡,廣筑宮室,多置美女,用腐化的生活消磨他的意志。把關、張兩人,瓦解分散,各置一方。然后派出與自己能力相當的人去攻打他們,事情就可以解決了。相反,割借劉備土地,再放任三個人聚在一起,這好像蛟龍得到了云雨,他們怎么會甘當池中之物。孫權考慮到曹操的威脅仍然嚴重存在,江東需要孫劉聯盟,況且劉備也不是美女珍玩就能上鉤的人,所以沒有聽取周瑜的建議。

       劉備返回公安,聽說此事,心有余悸地說,我險些死在周瑜的手里。 建安十五年十二月,周瑜去京口(今江蘇鎮江)面見孫權,提出奪取益州的計劃。益州在荊州的上游,相當于今四川省地區。這里形勢險塞,易守難攻,沃野千里,稻香魚肥,素有天府之國的稱號。割據益州的劉璋暗弱無能,內部矛盾重重。占據漢中一帶的張魯又屢次與劉璋發生戰爭。周瑜以為,曹操受到重大挫折后尚未復原,又有心腹之患,不敢輕易舉兵南下。益州局勢不穩,正好乘隙而攻。占據益州后進而消滅張魯,再與反曹的馬超結盟,這樣就形成了反曹的包圍圈。周瑜答應奪取益州后,他還鎮襄陽(今湖北襄樊)對抗曹操。他樂觀地說,如果這個計劃能夠實現,消滅曹操,統一北方是可以辦到的。在征得孫權同意之后,周瑜立即啟程返回江陵,作攻取益州的軍事準備。但是,周瑜走到巴丘(裴松之注云應為巴陵)的時候,突然身染重病,不幸去世。臨終前,他上書孫權,推薦魯肅接替自己的職務。周瑜語重情長地勸誡孫權“先慮未然,然后康樂”,除要防備北方的曹操,還要警惕占據荊州的劉備。 這一年,周瑜三十五歲。

  孫權對于周瑜的病逝,悲痛萬分。他流著眼淚說,周瑜有幫助我奪取天下的才能,現在突然病死,讓我依靠誰呀?他親自穿上素服主持喪禮,進行哀悼,并動身到蕪湖迎回用瑜的棺槨。后來,孫權經常與別人追憶周瑜的功績,稱贊“公瑾雄烈,膽略兼人”,“昔走曹操,拓有荊州,皆是公瑾,常不忘之”。還說在“腹心舊勛”之中只有周瑜的主張常常和他一致,對江東政權的功績任何人也無法同周瑜相比。

  孫權高度評價周瑜,除表彰他為建立江東政權所立的汗馬功勞之外,還有感念周瑜對孫氏兄弟耿耿忠心的成分。孫權繼位之初,年輕無威,臣下對他不大恭敬。功勛顯赫、把握重兵的周瑜極力樹立孫權的威信。他反復對同僚宣傳孫權能“親賢貴士,納奇錄異”(《三國志·吳書·魯肅傳》),是個可以成就大事業的人,并帶頭像對待孫策一樣地尊重孫權,忠誠地履行臣下的禮節和職責。赤壁戰前,曹操欣賞周瑜的才干,曾秘密地派遣著名的說客蔣干去勸降。周瑜知道蔣干的來意后,請他參觀大營,行視倉庫中的糧儲軍備,又在酒宴上擺下服佩珍玩。然后他對蔣干說,大丈夫一世,為的是能遇上個知己的君主。我與主公從外人看是君臣關系,實際上我們親如骨肉。這種言聽計從、禍福與共的情份,就是像蘇秦、張儀這樣的古代辯士復生,也不能把我說動,何況你蔣干呢?對于孫權的命令,周瑜堅決執行,從不打任何折扣。他反對借地給劉備,但是孫權一旦作出決定,他馬上給劉備讓出了長江以南的南郡土地。 周瑜為人豁達,從不忌賢妒能。他注意發現和提攜有真正才能的人,經他薦舉的如魯肅、甘寧這樣的政治、軍事人才就有很多人。程普早年追隨孫堅,是江東政權的元勛,曾看不起周瑜,多次欺辱他。周瑜處處謙讓,從不和他計較。周瑜的寬忍,終于使程普大受感動。老人越來越欽佩周瑜,遂成忘年之交。程普心悅誠服對人講,和周公瑾來往,好像在飲美酒,不知不覺就讓人醉了。

  可惜周瑜英年早逝。正史記載他是征戰中被箭矢射傷,積郁而病死軍中;且稱頌他“心胸開闊”、“能得人心”;而演義、戲曲則說他“心胸狹窄”、“氣量狹小”,是被諸葛亮施計“三氣”而亡。這兩種對立的評價,褒貶不一,針鋒相對,真可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似乎蓋棺仍未定論,實在耐人尋味。
  貶抑周瑜的說法,主要來自元末明初羅貫中所著《三國演義》。
  “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此說見于《三國演義》第五十五回,是“諸葛亮三氣周瑜”中的“二氣”。講的是劉備喪妻,周瑜便向孫權獻上“妙計”:假意將孫權之妹嫁與劉備,以此為誘餌將劉備騙至東吳“幽囚于獄中”,當作人質以要挾蜀漢索還荊州。誰知諸葛亮老謀深算將計就計,派趙云攜“錦囊三策”武裝保護劉皇叔前往東吳成親,不但假戲真做,劉備得了孫夫人,雙雙巧計脫逃,還讓關云長接應趙云,使孫權、周瑜的追兵損失慘重。這個“東吳招親,弄假成真”的故事在民間流傳甚廣,其結局是周瑜一氣之下急火攻心箭傷復發,生命岌岌乎危哉!

周瑜點將臺

  “既生瑜,何生亮!”——這是《三國演義》第五十七回中周瑜被諸葛亮“氣”死時的最后感嘆。此語被后人寫詩詮釋為“蒼天既已生公瑾,塵世何須出孔明!”意即諸葛亮計高一籌,專“克”周瑜,生逢同時便命該倒霉。由于此前有“三氣”作鋪墊,這一聲絕望而無奈的感嘆,便成為褒亮貶瑜的經典語言。被貶抑的周瑜,以悲劇人物的失敗夭亡而告終。
  對周瑜的褒揚,則主要見于晉人陳壽所著史書《三國志》。
  周瑜“性度恢廓,大率為得人”——此語出自陳壽《三國志·吳書·周瑜傳》,譯成白話,就是說周瑜心胸開闊氣度恢宏,且大體上能得人心。這與前面《三國演義》的說法完全相悖。傳中還引述了周瑜早年和孫策交往中將自己住的大宅院主動讓給孫策,常常到廳堂上拜見孫母,與孫策互相幫助互通有無;以及后來與孫權交往中,敬重孫權,以對君主的禮節對待當時只有將軍職位的孫權等,以此說明周瑜的寬厚待人與容人雅量。不過該傳中也實事求是地指出周瑜“惟與程普不睦”。
  然而,對于這種“不睦”,《三國志·吳書·周瑜傳》引晉虞溥《江表傳》的一段文字,可以說是最好的注釋:“(程)普頗以年長,數陵侮(周)瑜。瑜折節容下,終不與校。普后自敬服而親重之,乃告人曰:‘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時人以其謙讓服人如此。”讀這段文字,很有點像讀《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中的那段“將相和”,周瑜對程普的寬容大度極似藺相如之對廉頗;所以,嫌隙不睦并不能作為周瑜“狹隘”的依據,而只能從程普的自視年長而“數陵侮瑜”中去找原因。恰恰相反,由于周瑜的寬宏大量與忍讓容人,不但化解了矛盾,還最終使程普感動得“敬服而親重之”;尤其是程普發自肺腑的那句“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將周瑜的雍容大度、寬厚待人凸顯得精辟而又感人。
  “曲有誤,周郎顧。”——《三國志·吳書·周瑜傳》引“時人謠曰”的六字民謠,形象地描繪了周瑜從小就“精意于音樂”的天賦,“雖三爵(喝過三大杯酒)之后,其(樂調)有闕誤,瑜必知之,知之必顧”(覺察了必回頭提醒樂隊錯了)。精通音樂而達到這種“有誤必知”、“每誤必察”的專家的水準,這從另一個側面說明了周瑜文武兼通的儒雅氣質與廣博修養。而這種常人難以企及的音樂素養,其對個人胸襟性情的潛移默化的陶冶作用,則是顯而易見,不容抹殺的。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三國兩晉南北朝軍事史之三國時期的重要戰爭(3)
《世界軍事戰爭史-084》赤壁之戰
赤壁之戰讓曹操的統一夢瞬間幻滅
孫堅-孫權:如何評價孫權
二十六史精選故事202、曹操赤壁慘敗其實是人民的不幸
八、吳魏赤壁之戰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且末县| 上杭县| 石狮市| 峨眉山市| 饶河县| 化州市| 大兴区| 平乐县| 丘北县| 梅河口市| 绍兴市| 怀柔区| 文山县| 玉林市| 神农架林区| 安陆市| 鄯善县| 贞丰县| 罗定市| 岳西县| 逊克县| 前郭尔| 壤塘县| 洛阳市| 土默特右旗| 青铜峡市| 西华县| 五台县| 黄平县| 高邑县| 柳江县| 托里县| 寻乌县| 昂仁县| 义乌市| 南丰县| 吐鲁番市| 五台县| 友谊县| 句容市| 礼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