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年級學生的學習指導
(分析、方法)
小學:
1--2年級:
一二年級是基礎教育時期,也是孩子成長的重要時期。孩子成人后的許多道德、情感、觀念都在這一時期養成,所以這一時期也是很重要的培養期。
1、學習興趣的培養:要從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的好奇心入手,讓其學會自我動手去探索未知世界,并從其興趣去引導,對其作對的事和努力所做到的事要給予贊賞和鼓勵。
2、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在一二年級必須養成四大學習習慣:專心聽講,認真閱讀,工整書寫,獨立完成作業。
【注】專心聽講:學生對于問及是否上課注意聽講了,第一反應就是抵觸,作為學管師應注意方法方式,例如今天上課學了什么? 做有意思的是什么?老師上課怎么樣?如果孩子總是什么都不能說出個所以然來的話,那我們就要注意了,孩子有思想開小差的習慣。
認真閱讀:告訴家長要讓孩子在家養成每天閱讀半個小時以上的習慣。有了閱讀習慣,對將來高年級閱讀課本,預習功課就會感覺是一件很輕松的事了,也為孩子將來自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工整書寫:有的孩子說話很流利,但寫字很慢、很潦草,如果老師生字多一點的話,完成練習就會感到很吃力,到了中高年級就有可能對作文產生厭煩感。這是思考力、想象力、文字表現力不足的緣故。由于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容易接受暗示的影響,老師和家長可以從寫話本著手,讓其知道作業就得是工整的,只有工整的作業才能得到老師和家長的夸獎,讓其在自然中形成工整書寫的好習慣。
按時獨立完成作業:除了數量還要注重質量的完成,對孩子完成作業的時間效率問題老師和家長要重視,最重要的就是要教孩子給自己提出學習內容的數量和質量的要求,一坐到書桌前就要進入適度緊張的學習狀態。我們還要關注孩子是否有不懂就問,在學習中找問題的習慣。如果沒有,我們應該引導孩子去養成獨立思考和善于提問的習慣。這對孩子的創造性思維和將來進一步學習都很重要。
家長必修:
1、要讓家長嘗試培養學生靜心地坐下來,以活潑的思維代替活潑的行動。提醒家長這些有意識的訓練一定要在鼓勵和表揚中進行。
2、明確告訴孩子,自上學期就要努力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放學回家必須獨立思考完成作業后才能玩耍。養成預習明天上課內容的習慣,自覺認真檢查作業的習慣,發現錯誤一定要勇于自我承擔和自覺處理。
3、鍛煉孩子做事有條理的習慣。
4、鍛煉孩子時間觀念,一切要以表去做。
5、最重要的就是保護孩子熱愛學習的情趣。
家長注意:(學管師需要和家長說的)
1、不要當著孩子的面評說老師的過錯或作業上有什么問題。很容易就造成挑撥孩子與老師之間的關系,讓孩子對老師逐步疏遠起來。不利于將來老師培養孩子習慣的養成。
2、不要坐在孩子旁邊監視其寫作業。
3、一些家長發現學生作業有差錯或不會做時,會馬上給孩子指出來,這樣很容易妨礙孩子獨立思維能力的發展,進而形成對家長的思維依賴。
4、家長不可替寫作業,這樣會對孩子自我責任承擔和自我學習意識造成很不利的影響。
3--4年級:
三四年級是小學低年級向高年級的過渡期,在這時期里學校教育的內容和方式發生了一些明顯得變化,使得孩子在學習方面出現分化現象。這一時期的學生是我們需要關切,鼓勵和幫助的。
分化現象:
原因:孩子個性更為獨立,自身心理有了變化。
學習內容復雜化:動腦筋的內容多了,直觀簡單的少了。
被動學習轉向了主動學習體現,學習成績分化: 剛入學90分很容易得到,到了3年級以上難度加大,成績下降。
學習能力分化: 一個學習之余做感興趣的事情的孩子和一個只讀懂書上東西的孩子,他們的學習能力在三年級開始體現出差異性。
紀律分化:學習好,認真聽講,成績優秀; 學習差了,跟不上,搗亂,遲到,曠課。
解決辦法:
1、培養自主學習的習慣。(寫成長日記,自查自省)
2、放大孩子的優點。(表揚要具體,不要寬泛。賞識孩子聰明不如賞識他努力)
3、糾正不良習慣。(讓榜樣的力量幫助孩子改正不良習慣;用好習慣取代壞習慣:例如:每天記5個單詞;作業自檢;計時作業或考試等)
4、家長要把良好的情緒傳遞給孩子。
5、關注孩子情緒情感的細微變化,并讓孩子學會接人帶物。
5--6年級:
這個階段是小升初的重要階段。也是心理成熟的少年期(注意力、記憶力和思維能力有明顯提高)。
注重學習方法和學生自身品質的培養:
1、提高孩子的自我認識水平。
2、根據孩子的學習能力和學習風格實施個性化教育。
3、注重培養孩子的學習方法和學習品質。
家長需配合:
1、加強社會實踐活動。
2、經常與孩子平等的交談與討論問題。(談話的方式有漫談式,調查式和批評式。一切從教育的需要和效果出發,一定要注意時間地點和場合以及講話的方法方式、語調。)
3、確定一定的家規,保持家庭教育的一致性。
初中:
初中1--2年級:
初中是孩子人生的第二站,一個嶄新階段的開始。在這個階段學生不但要會學習,還要會考試,為初三中考做好準備。
初中生常見的學習方法七大問題:
1、聽課和筆記抓不住要領,效率不高。
2、死記硬背,不消化理解。
3、不懂不愛問,有問題不及時請教老師,同學。
4、不看課本,不復習就做作業。
5、忽視基礎和基本訓練,偏重鉆難題。
6、不重視理論聯系實際
7、自學方法差。
影響孩子學習方法的因素:
1、對學習方法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2、對各科學系特點認識不足。我們應當幫助學生了解各階段,各學科的特點,使他們能及時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作為班主任應及時和學生個科任課老師溝通,為學生制定各階段,各學科的學習計劃,目標及指南。
3、對自身的狀況和條件認識不足,對自己目前的學習狀況沒有客觀,清醒的認識;對自己的個性特點認識不清。
4、缺乏學習動力。
5、沒有堅強毅力和恒心。
6、缺乏好老師的指導。
孩子應具備的六種有效學習方法:
? 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
? 必要的課前預習
? 聽好45分鐘課
孩子不認真聽講有三個原因:
<1> 根本聽不懂。(有的是前邊學的基礎太差,跟不上進度;有的是預習不認真。前一種清況應給孩子補課并加強預習,后一種情況主要是加強預習。)
<2> 自制力差
<3> 缺乏學習興趣
? 及時糾正錯題(建立錯題本,讓學生學會分析,自檢。也可以另老師有的放矢的為其輔導。)
? 做讀書筆記和摘要(1記下書名,作者;2 采摘生字,新句及佳句;3記錄主要人物和主要內容;4在書上批注;5 列提綱;6 寫讀后感。)
? 具備多種思維方法(發展思維能力是進行方法指導的一項重要內容,交給學生思維方法除了讓他們學會將所學知識進行分類,比較,分析,綜合,歸納等一些邏輯思維的基本方法外,還應重視求異思維、發散思維、辯證思維方法的培養。)
家長需配合老師做到的:
<1> 必須要有耐心,情緒穩定。
<2> 父母應該和孩子進行誠懇溝通。
<3> 家長要從不同渠道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況。
<4> 當孩子遇到困難時關心他、支持他。
<5> 要有正確的獎懲標準。
<6> 要有正確的分數觀。
<7> 要有正確的成敗觀。
初三年級:
初三可以說是一個決定學生一生的分水嶺。學管師和家長要在學習方法和心理上對學生多做輔導。尤其和絕大多數學生都要面對一月一大考,半月以小考的沖刺訓練。因疲于應付很容易產生厭煩情緒,記憶力大打折扣。如何在考試前增強記憶力是學生,家長最關心的。
具體幫助學生的辦法:
1、集中精神,排除雜念。
2、學生制定明確的復習計劃,使孩子有條理地進行復習。(首先以科為單位,按照單元劃分出若干塊重點并制定相應的目標,接著按照科目主次,比重高低等將時間合理的分配,進行有計劃、有目標的復習。)
3、以課本為主,模擬為輔,系統復習。
4、對課本復習內容要分清主次。
5、查缺補漏,讓學生學會自省。
6、耐心反復多次復習。
7、強行記憶,自我加工。
家長注意:
家長要做到“四要”、“五不要”。
四要:
1、家長情緒要穩定。
2、要告訴孩子盡力就好。
3、要搞好飲食衛生。
4、要檢查督促。
五不要:
1、不要定考試目標。
2、不要時刻提醒考生目標。例:你想考的是某某重點呦,要是不努力你就考不上呦!等等。
3、不要在學生參加考試時,問詢考試結果。
4、不要送孩子到考場。
5、父母不要爭論觀點不一致的問題。
高中
高中1--2年級:
高中教育是個分水嶺,前承九年義務教育,后啟高等教育,是孩子世界觀,人生觀成的重要時期。更為關鍵的是,孩子三年后將面臨高考這一人生重大轉折。在這三年里我們和家長為學生應該做的不僅僅是關注學生的學習,更要幫助他們合理規劃高中三年的生活。
學習方法:
學生已經進入成人期了,對事物有自己的看法和處理事情的辦法。對待14年的學習已經有了一套最適合自己成績提高的辦法,學管師需要做的就是幫助其規范學習方法,監督學生在日校和xxx對知識的吸收率,并落實每個知識點。
高中3年級:
學生和家長最大的壓力就是高考。我們所能做的事歸納起來有兩件:協助遠離考試焦慮,幫助提高學習成績。
遠離考試焦慮:考試焦慮的學生大部分會感到不同程度的學習困難,記憶力下降,精神難以集中,注意力易于分散,思維似乎停滯。生理上則容易疲倦,失眠,多汗,厭食,心跳加速,頭腦混亂,甚至是神經衰弱。
辦法:
? 自我暗示法。
? 睡眠消除法。適當的充足的睡眠有利于消除大腦疲勞。也是克服考試焦慮情緒的有效辦法。
? 運動消除法。
? 興趣消除法。
? 情緒宣泄法。情緒宣泄是緩解壓力,保持心理平衡的重要手段。
? 游戲轉移法。
? 食療法。
? 音樂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