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一個人文歷史深厚的城市,隨著城鎮化建設步伐的加快,隱藏在上海各個角落的古鎮都有著各自不同的命運。這些古鎮有的已經成為旅游景點,有的正在改造,也有的已經徹底消失。深入城市腹地才找到的那些地方,至今還殘存著這個城市的一絲過去,奉城古城之于上海就是這樣一個存在。
奉城鎮位于奉賢區東部地區,據古籍記載,奉城古鎮曾名“青墩”、“墩明”、“青林”、“青村”等等。這是一個歷史文化之城,明朝洪武年間這里就建起了古城墻,作為城的存在已有七百多年歷史。今日奉城鎮為2003年由奉城鎮、頭橋鎮兩鎮合并建立的新奉城鎮。相傳在明清時期奉城有縣衙、城墻、文廟、言子祠、肇文書院、城隍廟、萬佛閣、潘公祠、魁星閣、同善堂、先農壇、武廟等建筑。
奉城老街呈十字形,有東街、南街、西街、北街之分。老街縱橫交錯,路上的行人操著全國各地的口音,有人不多,多數都是居住在附近的居民。現在老街上的古建筑已經不多了,為數幾個還能看得有路家宅、楊六宅、日寇守備司令部舊址。路家宅位于南街內,楊六宅位于北街弄,而日寇守備司令部舊址則在西街的非常遺憾的是,這三座宅院都被整修一新,遠遠的看去,被周圍的舊宅包圍著,顯得非常的突兀,感覺怪怪的。
奉糧路上中共奉賢縣委舊址紀念館,就舊時的“潘公祠”所在地,是中共奉賢第一個黨支部和早年的中共奉賢縣委的舊址。2001年6月27日起舊址正式對外開放,里面設有奉賢革命歷史陳列室。也是奉城古鎮現在重點的旅游景點之一。
萬佛閣始建于明代之前,距今以后600余年歷史,是上海規模較大的比丘尼道場。寺院重建后氣勢宏偉,全寺有天王殿、大雄寶殿、萬佛堂、萬佛樓等建筑組成,寺內設有法物流通處和素齋館,可供信徒、游人選購和品嘗。
奉城古城墻始建于明代洪武十九年,始建之初城墻周長6里,設有朝陽、鎮海、阜成、拱辰四門。1930年,拆了西門月城;1937年11月,東門、南門被日軍炸毀;1949年后,城墻陸續被拆毀,僅剩北門拱辰門一段。2000年,為配合萬佛閣大殿改建工程,古城墻向北平移了四十余米,現在是奉賢區內唯一的一段古城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