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云十六州又稱幽薊十六州,就是現在的北京天津北部以及河北北部地區山西北部地區如果要評價出史上影響力最強的要塞燕云十六州絕對占有一席,自唐代以來燕云十六州被反復的引得大大小小的政權為其談判戰爭,同時也有很多歷史事件由它做引線以它收場。因此毫不夸張的說燕云十六州扮演著火藥桶的角色。那么為何歷史各朝代都必爭此地呢?
燕云十六州自古以來就是險要之地,是中國古代農耕文明與游牧文明的天然分界線,從地勢分界線來說燕云十六州北高南低內部橫跨著太行山山脈和燕山山脈,三干河和拒馬河兩條河流流淌其中,這些自然防線對于以游牧騎兵為主的北方少數民族來說是最好的阻隔屏障。除此之外萬里長城同樣也在燕云十六州境內,要知道長城就是中原王朝為了阻擋北方少數民族而進行修建的,他對維護中原王朝的安全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燕云十六州是防御游牧民族的重要關口是北方少數民族到中原的必經之路,北方游牧民族都是騎兵,而中原王朝大多騎兵薄弱不利于與游牧民族周旋。
所以燕云十六州是一個天然良好的防御陣地,如果失去了燕云十六州就相當于把中原大地直接暴露給了北方敵人,并且北方的的游牧民族經過燕云十六州可以直接打到黃河甚至是長江流域,威脅到中原政權,燕云十六州作為戰略要處,是進入中原的便道。
中國古代交通工具不發達,交通運輸也是多有不便,而北方游牧民族運輸兵力的能力較差,比不上中原王朝,如果他們與中原王朝發生沖突爆發戰爭,一旦戰線過長,兵力運輸跟不上那么北方游牧民族在中原王朝就屬于被動局面而如果有了燕云十六州,那么他們會節省大量的運輸成本。
因此燕云十六州的戰略地位顯而易見,他可以決定一個國家的命運走向,您比如宋朝在建立之初,就沒有掌管過這一地區,燕云十六州掌握在大遼的手中這對宋朝是極為不利的,宋朝的統治者對此也是十分的擔憂,但是直至南宋滅亡,燕云十六州也沒有被宋朝收回。
南宋滅亡之后少數民族入駐中原,建立了少數民族政權元朝,但是元朝沒有實行很好的漢化措施,因此很快滅亡了,元朝滅亡后朱元璋建立了明朝公元1368年8月明太祖朱元璋在穩定新建立的政權后派徐達常遇春等人收復燕云十六州。經過長時間的努力燕云十六州終于重新回到中原大一統王朝的管轄范圍之中,有力的維護了中原王朝的安全,后來朱棣把明朝的首都從南京遷到了北京,其中的一個目的就是天子守國門,要好好的看住這燕云十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