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祖國,首先要了解祖國;不了解,就說不上愛。——任繼愈中國是一個以漢族為主體,諸多少數民族聚合的國家,而現在中國一共有56個民族。在中國的歷史上,一些政權是由少數民族建立起來的,比如元朝、清朝。雖然中國以漢族為主體,但是今天的漢人絕大多數不是純正的漢人,很多都擁有其他民族的血脈,這也讓漢族和各族人民的聯系更加緊密,而且在中國歷史的進程中,由于各民族文化的差異,漢文化和其他民族的文化相互碰撞,相互融合,各民族既保留了自己民族的特色,也吸收了其他民族的文化,形成了今天百花齊放、燦爛多彩的多民族文化。而我們今天要介紹的就是一個很特殊的少數民族——京族。
相信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京族,但是如果你曾經去過越南,也許會有所耳聞,因為越南京族的地位就像是中國漢族一樣,是一個國家的主體民族。那么,中國和越南這兩個地區的京族是不是有什么淵源呢?是的,兩者確是有很深的淵源,中國境內京族的祖先就是來自現在的越南。古時的京族人主要以捕魚為生,據一些資料記載,當時有一批京族人因為跟蹤魚群而來到了后來被稱為“京族三島”的區域,由于這里魚蝦眾多,便于生活,于是在這里定居了下來。
而到現在,京族已經在這里生活繁衍了500多年。京族三島指的是位于廣西的巫頭、萬尾、山心三島,這三島是京族人的主要聚集地。在北宋之前,三島一直是中國的領土,但是越南趁著廣西土司的叛亂占據了那里。明清兩代對于那里并不重視,也就沒有奪回來,直到1885年,那片區域才重新回到中國的版圖,而京族也成了中國又一特殊少數民族。那么京族三島是怎樣失而復得,而回歸之后,京族人的生活又過的怎么樣呢?
京族三島在1052年后,就被越南所占據。由于列強入侵,近代的越南和中國一樣經歷了殘酷的戰爭,與中國不同的是,法國和越南兩國簽訂了《順化條約》,讓越南完全淪為了當時法國的殖民地。之后法國野心不死,貪圖中國的領土,又通過越南率領軍隊進攻中國境內。中國有志之士進行了殊死抵抗,最終將法軍打退,守衛了自己的祖國。盡管中國占據優勢,但是由于清政府的軟弱無能,中國和法國簽訂了又一個喪權辱國的條約,不過也是因為這份條約,京族三島才回到中國版圖上。
在這場中法戰爭中,京族人民和漢族人民共同抵抗法國侵略者,不怕犧牲,不怕流血,奮勇殺敵,成功保護了自己的家園。回歸之后的京族人民,由于近代局勢的動蕩,生活依然艱難,不僅面臨著苛稅重稅,還要被當地的統治者“抽壯丁”。正是由于這種壓迫,京族人民的反抗情緒越積越多。在中國共產黨成立后,京族人民積壓的情緒爆發了,當地的革命運動發展了起來,舉行過多次游行示威活動。在抗日戰爭時期,京族人民也積極投入抗日斗爭中,一直持續到了抗日勝利。新中國成立后,京族人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好。之前的地主、富農掌握的生產資料被京族人民分配,從根本上改變了之前由于資本差異過大導致的壓迫和剝削,讓京族人民開始為自己勞動,為自己生活。
新中國成立之前,由于京族三島的占地面積大約只有20平方公里,導致能夠耕種的土地較少,再加上地理位置的因素,京族地區缺少淡水,而土壤又大多為沙質土壤,既不耐旱又沒有什么養分。這些讓京族地區僅有很少量的農業,漁業是該地區主要的經濟來源,可以說當時的京族三島是一個缺糧、缺水又缺錢的地區。
新中國成立之后,政府幫助當地人民進行了大規模的造田行動,讓京族三島增加了許多可用土地,同時還成功將淡水引入島上,解決了很多生活上的問題。京族人民還升級了自己的漁業設備,讓捕魚量大大增加。隨著改革開放的進程,京族地區的發展日新月異,不僅有了穩定的收入來源,還實現了脫貧致富。京族人民利用地理位置的優勢,不僅發展起了養殖業,而且和越南有著貿易往來,再加上京族也是越南的主體民族,讓他們之間幾乎沒有什么隔閡,生意蒸蒸日上。而且隨著人民的富裕,京族三島也成為了人們選擇的旅游勝地,每年都有許多人前來觀光游覽,旅游收入頗為可觀。
沒有新中國,就沒有今天京族的繁榮。隨著中國的發展進步,京族和其他各族人民的生活也會變得越來越好,這也是中國強大的意義。相信作為56個民族之一的京族人民在明白這些后,會更加熱愛祖國,會和中國其他民族齊心協力,共同締造中國的盛世。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