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做好7件事身體能健康少得病 及 6個信號一出現說明腦血管已開始堵塞
醫生:這7件事堅持做好,說明你身體能健康、少得?。?div style="height:15px;">
社會不斷進步,喜歡養生、注重養生的人越來越多,人們追求好的生活之余,更加追求生活的質量。
而現在很多人身體都處于亞健康和疾病的狀態,醫生說,下面7件事堅持做,身體能更健康!
第一件事,不生氣
中醫理論上將“怒傷肝”,而很多人生氣的原因很簡單,看啥都不順眼,到處抱怨,只要與自己利益少,心里就不平衡。
調查顯示,世界衛生組織統計,90%以上的疾病,都和情緒有關。所謂“生氣乃百病之源”,不生氣就不會生病,少生病,不作死就不會死。
第二件事,不熬夜
不熬夜?對于很多年輕人來說,很難。熬夜已成為現代生活中一種經?,F象。有人還誤以為,“熬夜了,之后補回來就行了?!?div style="height:15px;">
長期熬夜的人,皮膚受損較嚴重,晚睡會增加皮膚的負擔,導致膚色暗淡、起痘,這也是為什么熬夜顯得老的原因之一。
熬夜的人,喜歡吃點夜宵,但這會增加腸胃、肝臟代謝負擔,且進食會使人難以入睡,白天食欲下降,造成營養不良,誘發肥胖。
第三件事,不亂吃
遇到“好吃的”誰都會禁不住吃一些,尤其是一些“特別香”的食物,比如燒烤、海鮮、魚翅、蛇肉等。為了滿足“嘴巴的好奇心”,不惜犧牲身體為代價。
15年前因“亂吃”引起全國轟動的SARS事件,據報道是最初傳染源來自果子貍,人吃了果子貍后引發的病毒。
現代很多人因暴飲暴食、嗜葷如命,而導致發生腸癌、胃癌、肝癌等絕癥。
不亂吃,吃身體需要的食物,能少得病,更健康。
第四件事,不較真
多數愛較真的人,都有強迫癥,主要與從事的行業有關,比如財務方面、人事方面、中小學老師等,養成了一種一絲不茍、非常謹慎、吹毛求疵,甚至追求完美主義的習慣。導致神經系統常處于緊繃狀態,內分泌紊亂,導致身體處于亞健康狀態,易誘發癌癥。
第五件事,不操心
主要是一些中老年朋友,操心兒女、操心親友,操心的事情太多,而長期處于緊張焦慮的狀態,會導致胃腸道功能紊亂,一些人會出現腹痛、腹部不適及排便習慣改變的毛病。
多為自己想想,少瞎操心。
第六件事,適量運動
生活中有一個“潛規則”:能坐著絕不站著,能躺著絕不坐著,能坐車絕不走路;有電梯可坐,決不去爬樓梯。
然而這種想法的人會導致肥胖、其它慢性病。
最好是多活動,不貪圖享受,保持身體各個臟器功能,才能健康長壽?!跋虢】?,對自己狠點兒”多出去運動運動,別做“宅人”。
第七件事,不寂寞
“哥抽的不是煙,而是寂寞!”很多人喜歡一個人抽煙的時候說這句話。
然而卻是有一些人,因單身、沒有人陪伴會感到內心很孤獨、寂寞。
找個合適的伴侶一起生活,同時多交些朋友有助于緩解情緒,改善和維護心血管疾病,還可預防憂郁癥、老年癡呆癥。
以上7件事做好,再從飲食上加強幾點,身體會更健康!
一,飲食清淡為主,營養攝入均衡
青菜、水果:補充身體微量元素、礦物質、膳食纖維,可預防便秘,延緩皮膚衰老。
肉類、魚類、雞蛋、豆制品等:補充身體蛋白質,包括植物蛋白和動物蛋白,蛋白質是人體生命必須物質,肌肉、皮膚、血液均需要。若蛋白質缺乏會使機體免疫力下降,還會加速衰老跡象,使皮膚松弛。
食用油、肥肉、堅果類:補充身體脂肪,包括飽和脂肪和不飽和脂肪。脂肪對身體健康也很重要,但要控制好攝入量。
補充優質脂肪尤為重要!多不飽和脂肪酸屬優質脂肪,現代研究發現它更有益于心臟健康。而優質脂肪主要從飲食中補充,屬于人體必需多不飽和脂肪酸,尤其是歐米伽3。
實驗證明,人體攝入不飽和脂肪酸歐米伽3過少,歐米伽6過多,兩者失衡是誘發血管疾病等慢性病重要因素之一。而日常生活中食用油含歐米伽6較多,需要從其他食物中補充歐米伽3。
補充方法:每天直接食用5-10毫升蘇子油或胡麻仁油;也可將5毫升蘇子油或胡麻仁油與200毫升酸奶一起攪拌后食用。
“蘇子油,來源于植物紫蘇的種子經冷榨后得出,含歐米伽3 亞麻酸含量很高,高達66.7%;胡麻仁油,來源于植物亞麻的種子經冷榨后得出,含歐米伽3 亞麻酸含量達55%以上?!?div style="height:15px;">
二,養成喝茶水習慣
《本草綱目》中記載:“茶苦而寒,最能降火,火為百病,火降,則上清矣?!笨梢姡嫴枋嵌嗝粗匾?。
烏龍茶是介于綠茶、紅茶之間的半發酵茶,茶性平和,不溫不寒,具有很強的殺菌消炎功效,能有效防止呼吸道感染。
蒲公英根紅茶,屬于養生花草茶,可清熱解毒、去火消炎,有“天然抗生素”之稱,被稱為“八大金剛”之一,并且蒲公英清肝熱,凡肝中郁熱所見的頭暈頭痛、急躁易怒、脅肋灼痛、口苦口干、咽喉疼痛、眼睛紅腫等,均可加用蒲公英。
但蒲公英性質微寒,所以脾胃虛寒,秋冬時節,可以選擇發酵處理的蒲公英根紅茶,經過紅茶發酵工藝處理后,不僅味道更香濃,而且降低了蒲公英的寒性,溫而不寒,適合大部分人飲用。
三,每天一便,清爽一身
正常大便在早上5-7點之間排出為宜,因為早上5-7點是大腸經當令,有排便習慣的人,這時排便不費力。
若不能保證一天一便,建議平時多吃些含膳食纖維高的食物,比如青菜、蘑菇、木耳、蘋果等食物。清晨起床后,洗臉刷牙,大口喝杯溫水,促進糞便排出。
四,不要熬夜,規律作息
“手機控”、“熬夜族”的人越來越多,晚上睡覺前都喜歡玩手機,一玩就過點,長期如此會導致神經衰弱,還會對肝臟有損傷。
養成早睡習慣,建議在晚上11點之前睡覺。
五,保持好心態
好的心態遇事不會生氣,不會計較。研究證實,人在快樂的時候,大腦會分泌多巴胺等“益性激素”。益性激素讓人心緒放松,產生快感,這種身心都很舒服的良好狀態,可使人體各機能互相協調、平衡,促進健康。
摘自:2017-11-25 東方頭條
6個信號一出現,說明腦血管已開始堵塞,
需警惕腦血栓、腦梗死!
就像家中的自來水管一樣,用的時間長了,管道內壁就要結垢、生銹,逐漸導致管道受阻而無法供水。
人的血管堵塞也是一樣,堵塞在哪里,哪里就會血流不暢,就會出現相應的癥狀。
腦血管堵塞后,該血管所供應的腦組織就會發生缺血、缺氧、最后導致腦梗死,腦組織壞死,該部位的神經功能就會缺失,病人可能發生偏癱,意識障礙,感覺障礙,嚴重的還可能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6個信號一出現,說明腦血管已開始堵塞,需警惕腦血栓、腦梗死!
1、步態異常
步履蹣跚,走路腿無力是偏癱的先兆癥狀之一。如果老年人的步態突然變化,并伴肢體麻木無力時,則是發生腦血管堵塞的前兆信號。
2、哈欠不斷
患缺血性腦血栓病者,80%發病前5~10天會出現哈欠連連的現象。
3、血壓異常
當患上腦血管堵塞的時候,則患者會出現血壓升高的前兆,而如果血壓降低的話,則是腦血栓的前兆。
4、突發劇烈頭痛
任何突然發生的劇烈頭痛;伴有抽搐發作;有頭部外傷史;伴有昏迷、嗜睡;頭痛的性質、部位、分布等發生了突然的變化;因咳嗽用力而加重的頭痛;疼痛劇烈,可在夜間痛醒。
如有上述腦血管堵塞的前兆情況之一,應及早到醫院進行檢查治療。
5、鼻出血
這是值得引起注意的一種危險信號。數次大量鼻出血,再加上眼底出血、血尿,這種人可能在半年之內會發生腦血管堵塞。
6、突發眩暈
眩暈是腦血管堵塞的前兆中極為常見的癥狀,可發生在腦血管病前的任何時段,尤以清晨起床時發生得最多。此外,在疲勞、洗澡后也易發生。特別是高血壓患者,若1~2天反復出現5次以上眩暈,發生腦出血或腦梗死的危險性增加。
血管堵塞,日積月累,謹記血管有“三怕”
一:血管怕“咸”——控制食鹽攝入,尤其高血壓患者
國外研究發現,吃完含鹽量多的食物,在短短30分鐘后血管擴張能力就會受到影響,容易導致心臟受傷。
即便原來血壓正常,食鹽攝入過多,也會迅速對血管產生傷害。
建議:平時飲食食用鹽控制攝入量,根據《中國膳食居民寶塔》2015版,成人每人每天鹽推薦攝入量不超過6g(包括醬油、蠔油、生抽、老抽中的鹽分)。
二:血管怕“堵”——大魚大肉堵血管、葷素搭配養血管
“大魚大肉”的飲食方式會增加身體內膽固醇、甘油三酯的量,促使血管中低膽固醇脂蛋白(壞的)含量增加,高密度脂蛋白(好的)含量減少,從而增加血管栓塊的形成。
建議:葷素搭配,少油、少糖更有益于健康。同時每頓飯控制好七、八分飽,吃得過飽,會增加腸胃負擔,導致飯后血液更多聚集在胃部消化,大腦易處于缺氧狀態!
三:血管怕“累”——少熬夜,休息好
血管怕“累”,少熬夜,作息規律。
長時間熬夜會打亂生物鐘,使機體分泌過多的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促使血管收縮、血流減慢、血液黏稠度增加。
研究表明,長期熬夜的人,患心臟病的風險比正常人高1倍。
建議:每天在晚上11點之前睡覺,對于有特殊工種的人來說也要根據自己的作息時間休息好,但對于手機控、熬夜族就要警惕了,保護好血管,就是延長壽命!
養血管,要知道血管喜歡“它”
一:血管喜歡“膳食纖維”
來源:蔬果、雜糧、堅果、豆類等
適量攝入膳食纖維利于產生飽腹感,它不僅能和腸道內的膽酸、膽鹽結合,還能刺激大腸蠕動,將膽固醇排出體外,降低血液中膽固醇的含量。
膳食纖維的主要來源包括蔬果、雜糧、堅果、豆類等,建議成人每日攝入25~35克,大約為3碟蔬菜、2份水果,并以雜糧飯代替白米飯,便可輕松滿足一天所需。
二:血管喜歡“omega-3脂肪酸”
來源:三文魚、沙丁魚、核桃,蘇麻油、胡麻仁油、核桃油
大量實驗證明,飲食中omega-3脂肪酸攝入過少、omega-6脂肪酸攝入過多,兩者失衡是誘發、心腦血管病等慢性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飽和脂肪酸omega-3系列的α-亞麻酸,是人體現在缺乏最嚴重的脂肪酸,很多實驗得出α-亞麻酸具有降低血清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和極低密度蛋白,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從而可以降三高,預防心血管疾病。
大家日常多補充多不飽和脂肪酸來改善人體脂肪酸的失衡,中國營養學會2013年版,推薦α-亞麻酸(omega-3脂肪酸)每日攝取量1600-1800毫克。
每周吃1-2吃深海魚,做菜的時候淋上點這類食用油,或者涼拌菜、煲湯等均皆可,滿足人體營養所需的同時,還可以滿足你的味蕾。
三:血管喜歡“卵磷脂”
來源:雞蛋、大豆和豆類制品
卵磷脂是“好”膽固醇的重要成分,有助于調節血脂,將血管壁“清掃”干凈,預防血管硬化,被公認為“血管清道夫”。
食材中,雞蛋、大豆和豆類制品均富含卵磷脂。
生活中,每天吃一兩個雞蛋,30~50克大豆或大豆制品(比如40克大豆相當于200克豆腐、800毫升豆漿、700克豆腐腦),就可獲取充足的卵磷脂。
三個小動作,疏通血管,更健康
1、敲打腳心,疏通經絡
足部136個穴位反射區,對應人體五臟六腑,經常按摩雙腳,就是在調理五臟六腑!“百病從寒起,寒從腳下生”。尤其在秋冬天,雙腳按摩必不可少。
揉搓腳板底部的腳筋,可以拉伸腳部的筋脈,腳面有個凹陷的區域,通常情況下不容易刺激到,這也是按摩揉搓腳部效果好的重要原因。
坐著揉搓,或是躺著揉搓拍打都可以,一定要感受到足部發熱、經絡通暢舒服,記得要用指腹揉搓,或是捶打效果也很好。
2、踝泵練習,疏通血管
踝泵練習,通過踝關節的運動,起到像泵一樣的作用,增強下肢的血液循環,預防血栓的形成。
具體方法:雙膝自然伸展,用盡全力勾腳10秒鐘后再用盡全力繃腳,反復進行,在不引起疼痛的前提下不限次數,越多越好。
每次勾腳、繃腳要盡量達到最大幅度,動作要盡可能緩慢柔和,雙腳同時做效果更佳。
3、轉動手腕,促進氣血運行
刺激手腕部可以刺激到六條經脈,通過這些經脈,會將刺激傳導到全身各處,促進氣血運行、打通血管、舒活經絡。
兩腳開立與肩同寬,或坐或站使上身正直,兩手先側平舉,再慢慢立腕,可以是掌形,也可以是拳形;
雙手手腕同時由內往外轉300下,再由外往內轉300下,每轉盡量周全圓滿,緩緩轉動。
摘自:2017-11-25 東方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