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人卦第十三:離下乾上(天火同人)
【原文】
同人: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貞。
《彖》曰:同人,柔得位,得中而應乎乾,曰同人。同人曰,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乾行也。文明以健,中正而應,君子正也。唯君子為能通天下之志。
《象》曰:天與火,同人。君子以類族辯物。
【注釋】
(1)同人:卦題,下《離》為火,為臣民;上《乾》,為天,為君。喻君王居高臨下,洞察民情;號令大眾,所行皆得體,受大眾擁戴。象征“與人和睦相處”。說明人類在交往中具有和諧求同的愿望,引申為求大同存小異、破閉塞成大同的意義。
(2)同人于野,亨:“野”,郊外,代表廣闊。此謂與人和同必須處于廣闊無私、光明磊落的境界,故特取“原野”喻“同人”之所;以此“同人”,前景必能暢通,故曰“亨”。
(3)利涉大川,利君子貞:“涉大川”,做大事。這是進一步表明,能廣泛和同于人,可以涉越險難;但“同人”不得為邪,故又強調利于“君子”守正。
(4)柔得位,得中而應乎乾:“柔”,順意,指六二。“乾”,健,指九五。“中”,中正。此句以六二得位居中、與九五志同相應,釋卦名“同人”之義。
(5)乾行:此釋卦辭“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指六二固能以柔上應剛健,但剛健能下應陰柔則是“同人”的關鍵所在,故特稱“乾行”。
(6)文明以健,中正而應,君子正也:“文明”,日月,指下《離》為火,如文德光明,“健”,指上《乾》;故云“文明以健”。指二、五正居中得正而又相應,是君子之正道也。若以威武而為健,邪僻而相應,則非君子之正也。這三句以上下卦象及二、五爻象說明卦辭“利君子貞”的涵義。
(7)唯君子為能通天下之志:“唯”,只有。“志”,志向。唯君子之人,于“同人”之時能以正道通達天下之志,故利君子之貞。此句歸結全《彖》,進一步贊明卦辭“利君子貞”之義。
(8)天與火,同人:“與”,親和,作動詞。此以天體在上、火性亦炎上,兩相親和,取其性同;又或天日同明,以照于下,君子則之,上下同心,故曰“同人”;釋《同人》上《乾》為天、下《離》為火之象。
(9)類族辯物:“類”,列為,類析,用如動詞。“族”,聚,群體。“辯”,分辨。說明“君子”觀《同人》天、火雖異,其性有同之象,悟知通過辨析人類、眾物的異同特征,可以存其異求“和同”。
【譯文】
《同人卦》象征與人志同道合:志同道合的人相聚在原野上,亨通,有利于渡越川河險阻,君子堅守正道有利。
《彖傳》說:“同人”,柔順者處得正位、守持中道又能和乾德相應,這才稱得上是志同道合的同人行為。《同人》卦辭說:“志同道合的人相聚在原野上,亨通,有利于渡越川河險阻,君子堅守正道有利”;因為剛健的求同心志在施行。稟性文明而又強健,行為中正而又互相應和,因為君子具有和同于人的純正美德。只有君子才能光明正大,以忠君為目的,體察天下的隱衷,統一民眾的意志。
《象傳》說:《同人卦》的卦象是《離》下《乾》上,為天下有火之表象。天在高處,火勢熊熊而上,天與火親和相處;君子觀此卦象,明白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的道理,明辨事物,求同存異,團結眾人以治理天下。
【解說】
《同人》卦,下《離》卦為主卦,卦象是火。火性總是向上燃燒,表明主方積極主動的熱烈追求。《離》卦特點是光明而依附,依附于可燃物和氧氣,其中心暗淡而溫度較低,表明主方素質不佳,主方依附于客方的良好素質,以維持燃燒和發射光亮。上《乾》卦為客卦,卦象是天。上乾之日,明照白晝。而下《離》之火性炎上,與天親和,燭照于天,則補天日之不足;所以象傳說是“天與火,同人”。象征對主方有利的形勢,形成《同人》的形象。君子觀此卦象:大公無私,求同存異;以道義為基礎,積極實現大同。
《同人》卦的所有爻由陽變陰或者由陰變陽而形成的“錯卦”是“地水師”,將上、下卦顛倒后而得到的“綜卦”是“火天大有”。《序卦傳》說:“物不可以終否,故受之以同人。與人同者,物必歸焉,故受之以大有。”意思是“事物不可能老是阻隔不通,阻塞到一定程度,定會突破阻隔,走向和同,所以在《否》卦之后接著是《同人》卦。”“同”是會同、和同;突破閉塞的世界,需要人和人之間的和諧。《同人》卦闡釋和同的原則。
從卦象上看,主方需要客方幫助,需要與客方聯合;眾人在曠野中,和諧的聚集;由于主方素質不佳,如果不與周圍的人結合一起,就不一定“亨”,不一定“利涉大川”,不一定“利君子貞”。內卦《離》是明;“六二”柔順中正、內心光明,與外卦《乾》卦剛毅中正的“九五”相互呼應;由于上《乾》卦不懈的前進,終能超越險阻。喻示唯有君子純正的德行,才能溝通天下的意志,促成圣人理想中的大同,當然一切亨通。這一卦強調:為了共同的目標,志同道合的人應走到一起;為了共同的利益,學會異中求同方能合作成就大業。
【原文】
初九,同人于門,無咎。
《象》曰:出門同人,又誰咎也。
【注釋】
(1)同人于門,無咎:“門”,這里指王門。古時遇到國家大事,常在王門前聚眾訓話、誓師、演練等。指初九以陽居初,處“同人”之始,無應于上,心不系吝,通夫大同,出門者同,故曰“同人于門”也;廣泛與人和同,故獲“無咎”。
【譯文】
初九,一出門便能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沒有危害。
《象傳》說:剛出門口就能與人志同道合,又有誰會來危害你呢?
【解說】
第一爻是是主卦下爻,代表主方的行動,陽爻,表示主方積極主動地謀取和擴大自己的利益,比如:創新、創業、投資、進攻、求職、示愛等。主方采取主動行動是應當的,但是,由于客方強大,行動不容易,盡力而為,無所怪罪。卦內文明而外剛健,“六二”中正而有應,則君子之道也。占者能如是則“亨”,而又可涉險,然必其所同合于君子之道,乃為“利”也。
第一爻是陽爻在陽位,當位,表明主方積極主動是正確的,只有積極主動,才能獲取和擴大自己的利益,應當堅持下去。主方由于素質不佳,積極主動地與他人聯系,爭取獲得幫助,不應當受到怪罪,“無咎”。與四陽不有應,表明在行動上,與客方不和諧,有矛盾,主方應當注意妥善處理與客方的矛盾。但也象征中間沒有私情存在,與人交往的公正與廣闊;所以說,是在門外與人交往。
從卦象上看,“初九”為同人卦最初始的狀態,陽爻居剛位,位正,剛毅,得勢。在下方的位置,與“九四”同性相斥,不相應;但也象征他們中間沒有私情存在,與人交往的公正與廣闊。所以說,是在門外與人交往。雖然沒有到達“卦辭”中的“野”那樣的大同程度,但已超越在一門之內的狹隘的近親關系。像這樣交往廣闊,當然不會有過失。這一爻強調:和同首先應打破門戶的成見。
【原文】
六二,同人于宗,吝。
《象》曰:同人于宗,吝道也。
【注釋】
(1)同人于宗,吝:“宗”,黨,宗族,宗廟。“吝”難行。闡揚天下大同的理想世界,相反而成為不利的關系。此謂六二中正,與九五陰陽相應,通常是吉的象征;只與宗族人和同則難行,故稱“吝”。
【譯文】
六二,只和宗族內部的人志同道合,面臨艱難。
《象傳》說“只和宗族內部的人志同道合”,不能團結各個階層的人,這是導致艱難的根源。
【解說】
第二爻是主卦中爻,代表主方素質,陰爻,表示主方素質不佳,比如:資金缺乏、地位底下、實力薄弱、教育程度低等。由于客方素質良好,主方有可能在雙方關系中受益。在與客方接觸中,主方的不佳素質就改變了,主方應當聯系更廣泛的人,爭取得到更廣泛的支持和幫助,如果只聯系宗派內的人,則難行。
第二爻是陰爻在陰位,當位,當位表明主方素質不佳是現實,是正常的;與五陽有應,表明素質不佳的主方有可能從客方得到補益,是對主方有利的因素。然而,如何才能利用這個有利因素,則取決于如何妥善處理與客方的矛盾,要能夠廣泛聯系他人,包括聯系客方。如果只聯系宗派,則不容易得到客方幫助,“同人于宗,吝”。說明應進一步打破宗族觀念。
從卦象上看,“六二”屬于陰爻居陰位,得位,中正,與“九五”陰陽相應,通常是吉象。但是,在這個同人的卦中,相應代表有私情、私心的存在;闡揚天下大同的理想世界,需要公正、無私地交往,所以“六二”與“九五”相應反而成為不利的關系,因而不相宜。這就像只是宗族和同的態度,雖然不能說錯,但也不值得贊揚。這一爻強調:只與同宗人親附,會有弊病,行事必然艱難。應該進一步打破宗族觀念,把目光放長遠一些,擴大交友的圈子和交往的范圍。
【原文】
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歲不興。
《象》曰:伏戎于莽,敵剛也。三歲不興,安行也?
【注釋】
(1)伏戎于莽:“戎”,軍隊。“伏戎”,設伏兵。“莽”,茂密的樹林草叢。此句指九三以陽剛居下卦高位,不在中位,性情暴躁,過于剛強,與“上九”又同性相斥,就想與下方接近的“六二”交往。可是,“六二”與“九五”,關系密切,奪走“六二”,“九五”必定加以攻擊,何況“九五”強大,正面作戰,難有勝算,故“伏戎于莽”。這一卦,只有一個陰爻,“九三”和其他的陽爻,都要與他和同。
(2)升其高陵,三歲不興:“升其高陵”,登上高陵觀察形勢。“三歲”,三年,這里指多年。“興”,舉,起,這里指奪取。“三歲不興”,三年不興兵。于是,在草叢中設置伏兵,并登高觀察形勢。但這樣畏首畏尾,恐怕三年也不能出兵,最后只有不了了之。此緊承前文,說明九三雖頻頻窺視九五,卻因力弱終不敢交爭。
(3)安行:安可行;設問語氣詞。
【譯文】
九三,把軍隊埋伏在密林草莽之中,占據附近的制高點頻頻瞭望,但長時期都不敢貿然出兵。
《象傳》說:“把軍隊埋伏在密林草莽之中”,因為敵人力量強大,我方力量弱小,只能潛伏下來。“長時期都不敢貿然出兵”,因為敵我力量相差懸殊,怎么敢冒險輕進呢?
【解說】
第三爻是主卦上爻,代表主方態度。陽爻,表示主方態度強硬。第六爻也是陽爻,客方的態度也強硬,主方與客方有沖突。不過要耐心等待時機,“三歲不興”,不可過于急躁。“九三”剛亢用強,有違正道,故盡管“伏戎”、“升陵”,也難以達到愿望。
第三爻是陽爻在陽位,當位,表明主方的強硬態度是正確的,持堅定而明朗的態度,便于尋取和維護自己的利益,“伏戎于莽,升其高陵”;與六陽不有應,表明主方的強硬態度與客方的強硬態度有沖突,主方需要有耐心,避免沖突,“三歲不興”。剛而不中,上無正應,欲同于二而非其正,懼九五之見攻,故有此象。同人應當順合,不可強爭。
從卦象上看,只有一個陰爻,“九三”和其它陽爻,都要與他和同。“九三”陽爻陽位,不在中位,性情暴躁,過于剛強,與“上九”又同性相斥,欲與下方接近的“六二”交往。但“六二”與“九五”關系密切,強大的“九五”必定不滿加以攻擊,正面作戰,難有勝算。于是,只能在草叢中設置伏兵,并登高觀察形勢。這一爻強調:和同是道義的結合,足以使不義畏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