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夫妻,然后有父母子女同胞手足;夫妻和睦恩愛,才談得上婚姻文明和贍老撫幼;夫妻是家庭的核心。但倘若我說:家庭人際關系中最脆弱的一環也是夫妻,恐怕有些人就未必首肯,然而這也是事實。親子之間、同胞之間要是鬧翻了或失散了,哪怕過了幾十年,也常常會有互相尋覓重新團聚、抱頭痛哭言歸于好的一天,古往今來無數小說戲劇常寫這一類的題材。
夫妻之間則不然。恩愛夫妻親密的程度可以遠遠超過親子和同胞,所謂“如膠似漆,如糖似蜜,如醇似醴,如魚似水”,簡直濃得化不開??墒遣恍乙坏┓蚱薹茨?,通過法律手續離了婚,兩個人之間就沒有任何扯不斷的聯系了,男婚女嫁,各奔西東,完全成了陌路之人。
為什么會有如此明顯的不同呢?這就是血親與姻親二者的區別。親子之間、同胞之間有著血緣關系,這是絕對不可改變的,是可以通過遺傳密碼的檢驗鑒定的。他們即使失散多年或聲明“脫離關系”,血緣關系卻永遠存在,也就是親情的紐帶永遠不斷。夫妻之間是沒有血緣關系的(正因為沒有血緣關系才能成為夫妻),彼此間惟一的聯系紐帶就是愛情。愛情的紐帶既十分堅牢又異常嬌嫩,既可以天長地久也可以煙消云散。這種不確定性就造成了古今許許多多家庭悲喜劇,也寫成了無數文學巨著。
可見夫妻關系就帶有特殊的雙重性:一方面是極端重要,一方面又相當脆弱。男女二人走到了一起,相愛結合,生兒育女,這在佛家看來就是前生注定的幾世修來的緣分。緣分這東西的確是有的,這就是我們常見的兩個異性看似偶然實則必然的遇合和二人間那種特殊的親和力,所謂“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識”。但是夫妻緣分并非永久不變,而是有生有滅、有聚有散。倘若男女雙方都能珍惜來之不易的夫妻情緣,互敬互愛,互相扶持,互相信任,就能夠長相廝守,幸福美滿,即使為此付出種種努力也是必要的、值得的。問題是,有一些人婚前如火如荼,信誓旦旦,婚后卻漫不經心,對夫妻關系的雙重性懵然不知。他們雖然并不打算和對方離婚,卻絲毫不珍惜夫妻情緣,思想言行與此背道而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