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天健(1891~1977.4.2),中國現代著名畫家、書法家;江蘇無錫人;曾任中國民族美術研究所研究員、上海中國畫院副院長、上海市文史館館員、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美協上海分會副主席、上海市文聯委員、上海市歷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丹麥康納畫會會員;原名賀駿,又名賀炳南,字健叟,別署健父、阿難等;幼年喜歡繪畫,在業師指導下,養成對客觀景物凝神謗視的習慣;早年通過實地寫生,領悟畫理,視野日見開闊,畫技日益提高,善用水墨,層層盡染,沉厚匈滿,設色講究層次,多用復色;尤長于青綠山水,并演變而自成一格,風格豪放跌宕,富有時代氣息;其書法成就很大,筆勢勁力方峻。
在近代山水大家中,能以畫者態度畫畫的除了張大千,大約就是賀天健了。所謂的“畫者”指的是對于畫理孜孜不倦的求索或者曰:用腦畫畫也。而同樣身為“畫者”,張大千憑藉的是縱橫的才氣,而賀氏則是自發的對于畫理的思辯。賀天健擅長山水、人物、花鳥、書法,尤以山水著稱。他的山水崇尚五代兩宋山水畫的法度與精神,主張山水畫研歷代名跡。他善於運用各種筆法、墨法、皴法及金碧青綠等用色的手法,或工或寫,或水墨淡彩,或青綠重彩,變化豐富。賀天健十分重視師法自然,遍歷名山大川。賀天健精研山水畫,功力深厚,法度謹嚴,出入傳統諸法而自創新境。其畫以“師法五代兩宋山水畫法度與精神,為今日創作的路徑”,所謂“宋人格律,元人筆意”。他的山水畫變化多端,丘壑深具,各家皴法,無不頭頭是道,更以草書法運宋元之技,頗為放縱。更精于設色,認為自然瞬息萬機,本無固定色,宜用復色作多層次表現。傅抱石曾說:“賀老的筆墨沈雄勁茂,而又秀逸多姿,賀氏的山水畫不論尋丈大幅,或是尺幅小品,青綠重彩,或是水墨淡彩,給人感受生活氣息濃厚,氣勢雄壯,境界開闊,有強烈時代和藝術感染力。” 有人評價賀天健的畫是豪邁、英爽、秀勁、逸宕、精奇、偉麗,在近代書畫史上可以說是一位真正的大家。張大千的山水獨具瀟逸,吳湖帆的山水極見靜嫻,而賀氏的山水應為豪邁。
賀天健的傳世作品不多,估計有千件。曾在北京、天津、上海及丹麥舉辦個人畫展。1982年在上海舉辦遺作畫展。作品《東風吹到好江山》曾獲世界美術博覽會一等獎。《九月桐江桕子紅》藏中國美術館,《河清可俟圖》陳列于北京人民大會堂上海廳,《錦繡河山圖》參加世界博覽會后被印度國家收藏。《鎮江象山》、《江南風光圖》、《登廬山詩意》分別入選第二、三、四屆全國美展。出版有《賀天健畫集》、《賀天健山水冊》等,著《學山水畫過程自述》發表有《中國山水畫的皴法美》等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