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發與到達之間
文/李琳娜
從小時候的家門口出發,到達自己人生的主場。從快樂地踢著沙包的小女孩出發,到達焦慮忙碌的孩子母親。從相信一切皆美好的純粹,到達理解不公的寬容……人生在一次次出發與到達之間日漸豐盈。
曾經天真地相信出發與到達之間,有踏實認真足矣。走了許多路之后漸漸明白,出發與到達之間不是只有自己,還有先天優勢者、有插隊者、有貿然闖入者……自己的方向也未必時時與他人一致。若守得住初心,經得住誘惑,又有堅定不移的信念,那么到達的目的地就會清晰明朗,不至于一變再變難以接近。出發之后的路途有荊棘有迷霧,還有諸多不確定因素。循規蹈矩的不甘心,還要面對因循守舊的質疑問難。離經叛道的不徹底,要迎接率直尖銳的品頭論足。但凡有一點不堅定,自我懷疑的消磨就讓人崩潰。無論客觀的荊棘還是主觀的迷茫都無法準確預估。唯有一點確定,那就是出發與到達之間從來不是一條平坦大道。
人生里的一次次出發與到達,更像一場宏大的個體生命朝圣之旅。從懵懵懂懂出發到達世事漸洞明,應該是大部分人的成長之路。《西游記》里孫悟空從大鬧天宮到踏實保護唐僧取經,經歷了一遭高難度的成長配置。即便出發與到達之間被設置了重重困難,也只是讓孫悟空的本領更高超,讓我們對他更加敬佩。《一個人的朝圣》里的哈羅德像影子一樣沉默。在釀酒廠工作了45年的他對升職加薪沒有迫切的追求,默默無聞地生活著。在65歲的年紀,在毫無計劃與準備的前提下,為了一封信,成為了一個人的“朝圣者”。他的出發沒有宗教的因素,最多有那么一點信仰的鼓動,為了一個簡單善良的愿望而出發。這一路他有了足夠的時間真正認識自己,認識妻兒,認識友情,認識生活。最終到達平和的幸福,讓褶皺不堪的生活有了新的生機。
人生里有無數次出發,很多都不能選擇輕易放棄。我們能做的,就是在到達之前不迷路,不被種種艱辛嚇退。出發與到達之間益于生命的滋養,讓我們不媚不拒從容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