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引出的故事
文/郭秀云
近來,看到了幾個小故事,我覺得很有啟示,便把它記了下來。三則故事很感人,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寓意向我們展示了夫妻之情、母子之愛的真灼。揭示了生活的曲折,生命的真諦,生存的意義,教育我們要勇敢地面對生活中的艱難困苦,無論出現任何境況,都要頑強地活著。學習它們關心他人,關愛家人的情感。堅信不靠天,不靠地,要靠自己助自己,努力掌握生存的本領,珍惜生命,快樂生活!
看著這三則故事,聯想我們身邊也發生的人和事,同樣感動著我們。
故事之一 蝸牛和殼
一只小蝸牛問媽媽:“為什么我們從生下來,就要背著這個又硬又重的殼呢?”
蝸牛媽媽:“因為我們的身體沒有骨骼的支撐,只能爬,又爬不快,所以要這個殼的保護。”
小蝸牛:“毛毛蟲妹妹沒有骨頭,爬不快;蚯蚓弟弟也沒有骨頭,也爬不快,可它們為什么不用背這個又硬又重的殼呢?”
蝸牛媽媽:“因為毛毛蟲妹妹能變成蝴蝶,天空可以保護她;蚯蚓弟弟會鉆土,大地會保護他啊!”
小蝸牛傷心地哭了起來:“我們好可憐,天空不保護,大地也不保護。”
蝸牛媽媽安慰說:“我們有殼啊,我們可以自己保護自己。”
是的,世上從來就沒有救世主,只能自己保護自己,只有自己才能救自己。由此我想起了納西族人和志剛,11歲時失去了雙臂,他頑強與命運抗爭,勵志奮斗,以超乎常人的毅力以口代手寫字,成為國內外著名的口書書法家;用殘疾的軀體競技運動,先后在國家、省、市殘運會獲得金牌32塊;在逆境中奮力拼搏,創造著一個生命強者的精彩人生,榮獲十四屆“中國十大杰出青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實現了人生的一個又一個夢想。他是一個重度殘疾人,我們常人能做到的,他通過努力做到了,我們常人不能企及的,他自主自強達到了!他的精神感動了中國,感動了世界。
同樣,08年北京殘奧會是一幕自主自強的輝煌樂章,帶給了我們一次強烈的震撼、感動和觸及靈魂的心靈洗禮,留下了對人生、人生價值的深度思考,對殘疾人的重新審視和尊重。
請看,開幕式上數千名運動員排著各形各色的方隊,走著各式各樣的步伐,所有運動員臉上都蕩漾著喜悅、幸福的豪情,運動場成了歡樂的海洋。假如不看他們拄著的拐杖,坐著的輪椅,他們和健全人有什么區別呢?我敢說每個運動員都有著堅定的精神支柱和信念,每個人都有一段不凡的經歷,都有著一個美麗的傳奇故事。他們的幸福,他們的成功來的比常人不易,終于活出了自己的精彩人生,活出自己的世界。縱觀各個賽場,項目眾多,精彩不斷,奇跡疊生。那盲人跳遠的精彩瞬間,那輪椅上籃球賽的激戰,那坐式排球賽的熱烈動人。即就是全身癱瘓了,憑腦子思考、憑嘴指揮桿子的硬地球比賽也是那么的神奇……
故事之二 壁虎夫妻
一個日本人住了十年的房子要重新裝修,當他打開一面曾經裝成空心墻的時候,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一個壁虎的尾巴被一個釘子釘在了墻壁上,讓人奇怪的是它仍然活著,主人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停止了裝修,開始仔細觀察起來,這壁虎到底靠什么活下來的?終于,讓主人驚奇的一幕出現了。這時從墻壁的另一頭爬出一只壁虎,嘴里銜著東西,喂到了這只壁虎嘴里。
震撼!感動!無言。我們無從知道這兩只壁虎的內心活動,但只要看看這黑暗的十年相伴,就足以使我們人類在它們面前無語。
我有一個朋友,他的父母都九十高齡了,兩個老人相伴了七十余年。七十余年中他們每日相對相守,無論誰有了病痛,另一個都悉心照顧,艱辛的生活、艱難的處境使他們有福同享有難同當,歲月已將他們磨礪得分不清是你還是我,這樣朝朝暮暮地廝守,風風雨雨的度過了一生。然而更為驚奇的是他們竟然在同一天的兩個小時之內先后逝去。我想,可能是他們的深情感動了上帝,上帝將他們同一天請去,讓他們在天堂里相依相伴,再續來生吧!
我的公公婆婆兩人年近八十,他們相濡以沫、相扶相幫生活了幾十年。論文化、論身份,公公曾當過大、中型企業的領導,高級政工師職稱,婆婆沒有文化,大字不識幾個,且又比公公大兩歲,拿現在人的眼光看是不相稱的,可他們過得恩恩愛愛,有滋有味。婆婆憑借著她的勤謹、堅韌和無我精神,精心地愛護著這個家。記得我們在一起生活時,公公愛吃面條,我和孩子愛吃米飯,但只要是公公不開會中午回家吃飯,保準是米飯和面條兩種飯。每次吃飯前,我們將飯菜和全家人的碗筷擺在桌子上,婆婆總要習慣地又端來一碗飯,說這是她的飯,過去女人吃飯不上桌,她從不把自己算在這里邊。晚上,總要燒好熱水,將腳盆端在床前,招呼公公洗腳,不管再忙,都是這樣。我經常感嘆,婆婆不怕麻煩,任誰也不會這樣做的。
幾年前,一直身體很好的婆婆忽然得了中風,經醫院治療和多次理療,還是半身癱瘓,靠坐輪椅、睡理療床生活,使平穩的家一下子亂了套,住院得有人陪,理療得有人看護,晚上還要輪流熬夜照顧。為了不影響我們的工作,七十余歲的公公擔起了照料婆婆生活的重擔。過去,公公的工作就是做做報告,開開會,看文件,下基層檢查工作等,一切家務不需動手。現在,不管晝夜,只要婆婆需要什么,哪兒不舒服或者想吃什么,公公都竭盡全力來滿足需求。害怕長期在家里太寂寞,天氣好的時候,公公推著婆婆坐著輪椅到公園轉悠,晚上不時起床觀看被子蓋好了沒有,還經常在夜間幫她按摩一下胳膊腿。長期的生活鍛煉,使得他把生活安排得有條有理,衣柜分門別類,整理得干干凈凈,我們也自嘆不如。
時間長了,他們之間配合十分默契,也使婆婆有了依賴心理,總覺得我們沒有公公服侍得竅舒服。婆婆患有老年癡呆,腦子時清楚時糊涂,平時愛夸你爸怎么好怎么好。她說,將來我們下世時,你給你爸的衣服上縫上一塊白布,我不認識字,看到這個記號我就走不丟了,你給我的衣服上寫“楊老婆”三個字,你爸就能找到我了。還說,我們兩人離不開,等我和你爸不在時,把我的手拉長,放到你爸手中,要不他丟心不下我,走丟了難受。看似癡呆時的話語,卻是心靈深處真情告白,是冥冥之中的深情流露,這也是想相伴終生的殷切守望。
我聽得哭笑不得,我聽得淚眼婆娑。
我羨慕了,我感動了……
故事之三 狼媽媽和孩子
小狼崽漸漸長大,該教它學會外出捕食的本領了。
一天,母子們正在尋找食物,忽然聽到一聲呼嘯,卻是一只老虎發現了它們。“趕快跑”!媽媽叫上了孩子,跑上了一條陡峭的山道,老虎還是緊追不舍。“你一直往東山跑,不要回頭,不要停下來”,狼媽媽命令著小狼崽,自己卻朝西邊的方向跑去,妄圖吸引老虎的視線,看老虎猶豫時,狼媽媽咬傷了自己的一條后退,用血跡和血腥味來引誘老虎。它忍受著疼痛,吃力地用三條腿跑著,直到將老虎引向一處絕壁,則聰明地跳躍入一處坑洼里躲藏,老虎沖的太猛,來不及收腳,一下子跌入深澗。母子終于團聚。
“母愛大于天”!不管動物還是人類,母愛是一個經久不衰的話題。考古學家在一個千年前的發掘現場,看到了震撼的一幕,那高聳的骨骼下圍繞著幾個纖小的骨體,我們不難想到,面臨災難的到來,母親是怎樣護衛著自己的孩子的。同樣,汶川地震搶救現場,英雄的母親身扛水泥板頂住重壓早已窒息,孩子還在母親的懷里吸吮乳汁,誰能說這種愛不感天動地,痛徹肺腑?!
曾記得北京奧運會上,一個女運動員帶給我們的感動。這是體操女子全能決賽場,三十三歲的德國老將奧克薩娜,她的臉已不年輕,按年齡她早應退出體操比賽,但她的兒子得了白血病,要掙錢為兒子治病。她以二十六歲的高齡復出,這是第五次參加奧運比賽,且將體操的四個項目全部報上。她的眼神是那么的堅定,是那么的溫柔,因為她有堅定的信念和追求,那就是多得獎牌,支付兒子治病所需的高昂費用,拯救兒子的生命。
還有感動了無數國民的武漢暴走媽媽。一個平凡的55歲的母親陳玉蓉,在得知兒子患肝硬化急需換肝時,毫不猶豫地要割肝救子,經查她卻有重癥脂肪肝,不能如愿手術。她以頑強不舍的毅力,鳳凰撲火般的精神,開始了暴走減肥。在七個多月的時間里,不論頭疼腦熱,不管刮風下雨,每天暴走10公里,磨爛了雙腳,走壞了四雙鞋,走掉了脂肪肝,成功地為兒子換了肝臟,演繹了一曲撼天動地的母愛之歌。
(作者簡介:郭秀云,西安市作協會員。有多篇散文發表于《西安日報》《生態西部》等報刊雜志上,出版散文集《盡不在言中》。中共黨員,華清池退休職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