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寒冷的季節,一群豪豬想要互相靠近取暖,然而在它們挨得過近時,自己身上長的利刺會傷害到對方,倘若離得太遠的話又無法抵御寒冷。于是在反復的試驗中,它們找到了一個合適的距離,既不會刺痛對方又可以相互取暖。在現代職場中,同事之間的交往恰恰同豪豬的相處是一樣的道理,最好保持著不遠不近的適當尺度,不可過于親密。
辦公室同事間的友誼與真正意義上的朋友是不一樣的,即便彼此友好、相處融洽,但并不意味著你們的關系超越了工作關系,可以像知己一樣完全解除防備、毫無顧忌。職場如戰場,這是一個充滿激烈競爭的地方。在沒有利益糾紛的時候同事似乎可以毫無保留地談論心事,甚至可以將自己很困擾的隱私暴露給對方;但一旦涉及利益,那將是一個致命的打擊。那些傾心相談的隱私就會成為把柄,很可能因此而將你的職場生涯斷送。
下面這個故事中的小敏現在非常后悔她過早地交付信任。那女孩剛剛到公司受訓,迫不及待地想和小敏做朋友,兩個人經常一起吃午餐。小敏忘了戒備,向她傳授新人應該注意的各項問題,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的工作經驗傳授給她。可是當她有了自信時,卻開始有意識地排擠小敏,利用小敏過去講的私生活,大肆在公司高層面前添油加醋地編造故事。最終她成功地將小敏趕出了公司,自己取而代之。這告訴我們,跟同事交朋友一定要謹慎,而且一定要心中有數,什么是可以交流的,什么是需要保留的。在你決定和你的同事分享重要信息前,一定要確定他是可以信任的,不會在將來把你的友誼當做上位的跳板。
下屬與上司親密也不可過度。一定要明白,上下有序,即使領導愿意與下屬建立一種輕松的關系,甚至開開玩笑什么的,但是你不要把它看成是上司把你當朋友。職場與官場不同,是以贏利為目的,在關系與利益之間,人們毫無例外地會選擇利益。假如你業務做不好的話,就算你是上司的什么親人,也會被“大義滅親”的;而倘若你的業務過硬,并且忠心耿耿,還能為公司創造利益,即便是不做上司的朋友,上司也會對你另眼相看。與其靠拍馬屁來上位,不如用業績來說話。
“講人情”是中國社會的一個特點,因此有些人在職場上打“友情牌”。他們錯誤地以為,只要能和老板有親密的私人關系,自己的晉升便有保障,合作便順其自然。事實上并非如此,即使原來是朋友,成為領導后也會因為關系的轉變而發生逆轉,因為在工作中友情絕不允許超越上下級關系。
當張倩得知自己被調往行政部的時候非常開心,因為行政部經理是她的大學同窗,在大學的時候兩人情趣相投,無話不說。張倩本以為和她共事一定會很輕松,但情形并非如此。昔日的同窗、今日的領導對她完全沒有以前那么熱情,在公事上她言簡意賅,張倩有些不很熟悉的環節向她請教的時候,她甚至含糊地一帶而過;下班后她們也各走各的,再也不像以前那樣,下課后一起去餐廳小坐,聊聊彼此的心里話。過了幾天后,聰明的張倩就看出來了,同窗之所以這樣做,一是想和她保持距離以分清職位高下,以便管理;二是擔心同樣也很出色的張倩成為自己的競爭對手。張倩看出了這兩點,不再對友情抱有太高期望,兩個人越走越遠最后形同陌路,僅僅是碰面打個招呼而已。
張倩的遭遇告誡我們上下級關系在職場上超越了友情,保持一定的距離,既保護了領導也保護了自己。運用豪豬的智慧,只做上司的左膀右臂,在工作中積極配合領導,不去涉足領導的家事與隱私,在非常正式的場合時,所談的內容要有所選擇和避諱。
另外,真正的朋友關系往往建立在相似性的基礎上,“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就是說的這種現象。企業家與企業家容易成為朋友,學者和學者容易達成共識,藝術家與藝術家有共同話題。上司和下屬地位是不平等的,在缺乏共同根基時也難以建立真正平等的友誼。
假如你想和上司建立友誼,很可能會被同事視為“投機分子”。即便你獲得了上司的信任,也會失去同事之間微妙的平衡,這將對你日后的工作造成一些不好的影響。上司和你就像兩條永不相交的平行線,你可以努力和他無限靠近,保持步調一致。等你和你的上司一樣成功了,自然就是朋友了。
一家公司的業務經理曾說過:“我不愿把私人生活和工作攪在一起,我不喜歡雇用朋友,當然我也不和朋友做生意。”還有人說:“現在,幾乎所有企業的競爭力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著重于精英人才。最要緊的是工作業績,而不是你的工作風格、背景或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