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信念指引人生方向,引領道德追求。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是加強公民道德建設、提高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舉措。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需要我們積極創新方式方法,把基層宣講搬到群眾家門口,讓群眾坐得住、聽得懂、記得牢,為群眾所喜愛、所認同、所擁有。重慶市萬州區在抓實抓牢集中宣講、“六進”宣講的同時,突出熱在基層、熱在群眾,常態化開展“黃葛樹之聲”理論微宣講+志愿服務活動,用基層群眾聽得懂、喜歡聽的語言,把黨的創新理論第一時間送到基層群眾身邊,實現基層理論宣講從大水漫灌到精準滴灌的轉變。
主要做法
解決三個問題,讓理論宣講有聲有色。一是解決好在哪講。每個萬州人記憶深處,都有一棵黃葛樹。利用老百姓喜歡坐在黃葛樹下一起納涼、喝茶、擺龍門陣的習慣,把理論宣講和服務群眾結合起來,突出就近就便參與,把黃葛樹作為宣講陣地,送理論、送政策上門,讓群眾聽得到、聽得進,這樣既打通了基層理論宣講的“最后一米”,也解開了基層群眾的思想疙瘩,在潛移默化中引導老百姓不斷深化政治認同、思想認同、情感認同。二是解決好講什么。結合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圍繞道德建設、文明實踐、民生福祉、文化自信、生態環保、國家安全等重要內容,精心打造《我來談談“能行好”》《以良好家風引領社會風尚》等優秀宣講文稿30篇,建立宣講課程庫,讓理論宣講更有實效、更對口味。針對不同行業特點、不同年齡結構、不同角色差異,深入基層摸排調研,精準區分受眾群體制定理論宣講“菜單”,滿足不同層次受眾群體的理論需求,實現理論宣講與受眾對象精準對接。群眾根據現實需要“點單”,需要什么,宣講員就講什么,專講用得上的“干貨”“硬貨”,切實解群眾理論之渴、答群眾關切之問。三是解決好誰來講。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整合黨校、農業、科技、衛生、司法、高校等資源,遴選一批精干力量,組建涵蓋領導干部、專家學者、先進典型、“百姓名嘴”、五老干部、基層群眾的宣講隊伍,通過宣講課程庫精準配對宣講主題和人員,形成黨員干部講黨課、專家學者講理論、致富能人講方法、先進典型講事跡、身邊群眾講變化的宣講格局,進一步推動人們養成善良的道德意志、道德情感。
用好三種方式,讓理論宣講入腦入心。一是雙語講。加強對群眾語言的學習、搜集、積累,摒棄冗長空洞、呆板生硬的“授課式說教”,用帶露珠、冒熱氣、有泥土味的群眾語言做好語言轉換,變“理論術語”為“方言俗語”,變晦澀難懂為明白曉暢,不繞彎子、不兜圈子,說“大眾話”、上“群眾課”,講出“百姓味道”,讓群眾明理知行,曉理動情。二是互動講。根據不同宣講對象,區分層次、突出重點,將理論與史實、案例、數據等結合起來,用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文風推出更多體現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的理論產品。做好理論的“發言人”,注重與群眾互動,變“單調枯燥”為“有鹽有味”,通過沉浸式體驗式宣講,激發基層群眾的思想活力。三是組合講。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開設“黃葛樹之聲”理論微宣講“志愿服務小超市”,除講理論外,組織志愿者開展講法律、講健康、講政策、講典型、講文明、講家風“六講”志愿服務活動,為群眾量身打造個性化宣講。在宣傳宣講的同時,根據群眾需求開展義診義檢、保潔、助餐、維修、代辦事務、創文宣傳等志愿服務,提供群眾最需要的服務,切實解決群眾思想困惑和實際問題。
實現三個轉變,讓理論宣講走深走實。一是變被動為主動。通過廣泛宣講黨的創新理論特別是黨的二十大精神,講清楚新時代十年,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進一步統一思想認識,激發干部群眾干事創業的熱情。依托“黃葛樹之聲”理論微宣講+志愿服務,推動聽眾主動參與政策宣講、志愿服務、社會治理,變“被動聽”為“主動講”,變“要我參與”為“我要參與”,讓“黃葛樹之聲”更具旺盛的生機與活力。二是變單動為聯動。在“黃葛樹之聲”示范引領下,全區各系統行業、鎮鄉街道積極探索新路徑,陸續推出“書記講壇”“老屋子講堂”“太白夜話”“土家龍門陣”“小腳丫”等微宣講品牌,廣泛開展理論宣講活動2000余場次,受眾達30萬余人次,形成“區級示范講、系統專業講、鎮街特色講、百姓隨口講”的多層次、聯動講生動局面。三是變心動為行動。發揮“黃葛樹之聲”理論微宣講教化人心、凝聚人心的作用,健全完善志愿服務積分制度,激發群眾參與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的熱情。目前,全區注冊志愿者超15萬人,活躍度達60%。當前,萬州正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著力構建“5+10”現代化工業體系、“4+4+2”現代化服務業體系和“7+5”現代化農業體系,全力打造全市一流、渝東北最佳營商環境,全面實施鄉村振興,加快推進文化強區建設,持續用力、久久為功,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在萬州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經驗啟示
堅持人民立場是加強公民道德建設的首要前提。黨的創新理論是培育人民正確道德判斷和道德責任的重要內容。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我們必須堅持“人民群眾在哪里、黨的聲音就要傳播到哪里、宣講陣地就拓展到哪里”的原則,站穩群眾立場、樹立群眾觀點,找準理論服務人民的著力點。萬州區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創新打造理論微宣講+志愿服務特色項目,關心民生冷暖、反映群眾訴求,以平穩務實、昂揚向上的基調,不斷提高理論宣傳質量和水平,通過學習黨的創新理論,引導廣大人民群眾始終做社會主義道德的示范者、良好風尚的維護者。
創新方式方法是加強公民道德建設的重要手段。讓黨的聲音傳得更開更廣更深入,需要在宣傳方式上不斷創新,使微宣講突出鄉土氣、親切感、樸實味。“黃葛樹之聲”理論微宣講用通俗易懂的“鄉音”、家常話開展宣講,把“大道理”轉變為“接地氣”的百姓言語,直達心底、震撼心靈。同時結合各類特色志愿服務活動,根據不同受眾群體的特色,找準對接點、共鳴點,有針對性的制作一批讓老百姓喜聞樂見的理論產品,把黨的創新理論講到人們的心坎上,讓廣大老百姓在學習黨的創新理論中培養道德意愿、提升道德境界。
突出群眾主體是加強公民道德建設的不竭動力。公民道德建設的過程,是教育與實踐相結合的過程。萬州區始終堅持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把理論宣講和志愿服務有機集合,充分調動群眾參與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通過志愿服務的各種途徑載體和不同方式方法,使黨的創新理論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持續推進開展全國文明城區創建活動,深入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通過引導廣大干部群眾參與各種創建活動,切實提高道德實踐能力尤其是自覺實踐能力,使大家在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精神狀態等方面與新時代新要求相符合,形成人人踐行核心價值觀、爭當時代新人的生動局面。
(重慶市政研會供稿,作者:重慶市萬州區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