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劉一弘,實名湘柏,號松柏、雙柏。1956出生于四川渠縣,幼承庭訓,與丹青結緣,專攻寫意花鳥畫,數十年如一日潛心于此,終有所成,近年漸為世人所矚目。
圖:畫家劉一弘
在劉一弘的朋友眼中,他是一名簡單和純粹的畫家,平時不太關心外面的世事變遷,大部分時間守在畫室里專心畫畫,自顧徜徉于自己的藝術世界。他曾說:“我別無所長,又不擅應酬,唯有畫畫方覺內心安寧與歡樂。”
圖:劉一弘畫作
雖然大部分時間埋首畫紙堆,隔離于外面喧囂躁動的世界,終究掩不往其才華外溢,近年,劉一弘的畫作屢獲大獎,陸續受聘于中國國家書畫院、中國美術家協議培訓中心、中國八一畫院、芥子園畫院等專業美術機構,成為這些機構的特邀畫家,由此名聲漸起,藝名顯播于外。他現任中國國家書畫院副院長、中國八一畫院名譽院長、中國國畫家協會理事、中國美術家協會培訓中心特聘畫師、重慶市美術家協會會員、重慶市文史書畫研究會會員等職。其畫作正受到越來越多的國內外收藏機構和收藏家的青睞,并開始在藝術交易市場流動,作品先后在北京嘉禾、北京東方佳琦等舉辦的書畫拍賣會上拍并獲佳績。
劉一弘專攻寫意花鳥畫。無論是早期師從畫壇大隱石門先生習畫,還是后來在中國書畫函授大學接受蘇葆楨、杜顯清、白澄、郭克、漆光等名家指導,以及2007年入中國美協中國畫高級研修班跟隨郭怡宗、霍春陽、王培東、賈寶珉、韓文來、張金榮、李東輝等知名畫家專研畫藝,他一直堅守自己的方向,專研水墨花鳥一路。當一個人數十年如一日只畫一種題材時,其術有所成自可期待。
劉一弘擅長寫意花鳥,其中又尤擅水墨花鳥、魚蟲、荷花等。觀其畫作,往往著墨不多但已生機盎然:幾尾游魚、些許河蝦,悠然自得地游戲于波光水草之間,神情各異,形態逼真,躍然紙上,且風格不落俗調,耐人尋味。站在劉一弘的畫作前,觀者往往可以感受到畫面上跳躍著灑脫的筆墨和靈動的筆觸,有股清新之風撲面而來,感受到強烈的閑凈淡雅的意境。
圖:劉一弘畫作
劉一弘顯然非常講究畫面的構圖和著色用墨之法,其畫風總體上偏向于中國傳統水墨畫清新淡雅一路。色調方面,大都以淡色水墨為主,著色輔之。即使著色,也不多,往往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或者用少量的朱砂、明黃等色調令畫面變得更加鮮亮生動。
圖:劉一弘畫作
注重畫面分朱布白和虛實相生是劉一弘的畫作特點,他在用筆上追求通過簡潔空靈的筆觸來表現,這種清淡的著墨特點和簡潔的畫風,令他的畫作看起來充滿積極和明亮的觀感,使得整個畫面看起來清新活潑,氣韻生動。這和他在成長過程中歷經磨難和艱苦的學畫生涯形成極大的反差。在他的畫面上,絲毫感受不到灰暗和悲觀的情愫。他認為,中國畫,尤其是花鳥畫,應該兼具“動態美”和“意象美”,要表現出氣韻生動來。而這又與畫家的藝術想象力、文化素養積累以及藝術功力是否扎實緊密相關。
圖:劉一弘畫作
和江南傳統的婉約一派的風格不同,同樣是小品題材的寫意花鳥,劉一弘的畫里卻透著大家之氣,并隱隱透著西部大山堅毅的力量,這大抵和他出身于巴山渝水,并且雖家境貧苦又歷經磨難,但卻始終保持樂觀向上執著藝事的性格有關。
圖:劉一弘畫作
劉一弘自小家境貧寒,但在父親支持下自小學畫,15歲那年父親又病逝,家境更加窘迫,但他并沒因此沉淪,而是頑強地自學繪畫。家中買不起紙筆,他以大地作紙水為墨,在三合土上習畫,并用這種方法練習了整整20余年!所以,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么在其畫作看不到黯淡的筆調和世事艱難的凝重,有的往往是淡墨和亮色所展現的輕靈和愉悅之感。
圖:劉一弘畫作
宋代郭若虛認為,“氣韻本乎游心,神采生于用筆”。一個畫家的畫風形成往往是和其成長經歷和氣質本心息息相關。繪畫風格同樣來源于畫家的做人原則和信仰追求。劉一弘做人簡單而真誠,待人純凈而寬厚,他信佛,看重人與人之間交往的緣份,對自己喜歡交往之人,往往隨手以佳作相贈;但對于自己不喜歡的人,即使對方欲出重金買畫,他也拒人于千里之外。他認為,作畫首要立品,凡立品不高者,終難成其氣象。但凡神韻頹然,氣格鄙俗者,則無藥可救!
遠離世俗之奇巧與做作,守得自己的一方凈土,這恰是劉一弘對待其繪畫藝術的態度。(文/石安)
附:劉一弘畫作一組
圖:劉一弘畫作
圖:劉一弘畫作
圖:劉一弘畫作
圖:劉一弘畫作
圖:劉一弘畫作
圖:劉一弘畫作
圖:劉一弘畫作
圖:劉一弘畫作
延伸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