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余華先生的作品《活著》與《許三觀賣血記》,兩本書各有各的特點,但是《活著》給我的感受更強烈,所以,讀完之后,就要抬起筆來寫下它給我的感受。
我們常常聽人提起這么一句話,如果上帝為你關上了門,請不要灰心,他一定會為你開一扇窗,因此,每當我遇到麻煩的時候,我總會相信,好運一直都在遠處等著我。這樣的想法,會給因麻煩而痛苦中的我帶來一些補償。
余華
直到我看到書中的主角富貴,看到他幾乎僵直的脊背,我才明白所謂生命的常態是那些突然間出現在你腳邊的碎石子,它們害你摔了一跤流了血卻提醒你,你還活著。
我們會感到痛苦,是因為曾經擁有過美好。失戀的人會說,我寧愿不經歷遇見時的美好,也不要分手之后給自己帶來的傷害,或許鮮明的對比就是痛苦的來源,沒有曾經的美好,你怎么知道自己經歷的是苦難呢?
福貴年少時是富二代,吃香的喝辣的,整天游手好閑、花天酒地,可是當他賭博把自己的家產都賭光之后,他的人生一跌到底,看得我兩眼濕潤,他怎么這么慘啊?他經歷了戰爭、經歷了文革,兩個摧殘人的變革他都趕上了,我很慶幸自己活在如今這個時代。
讀的時候,我總是認為前方一定會有美好,可是每當溫暖有了苗頭,作者就用陰冷的手瞬間將火苗掐滅,生怕富貴會好過一點,讓我的心每一次剛剛要提起,就又要落下深淵。
縱觀福貴的一生,苦難的是,親人都接連慘死先他而去,他暗淡無望的一生,卻也遇到了很多心善的人,對待他都不是太壞,甚至可以說,他生命中大部分人,都是對他貼心的好。即使是設計他并讓他輸光家財的龍二,再后來也沒有對他十分惡劣,甚至在命運的安排下,代替福貴去死。
在福貴的生命中那些與他親近的人,父母、妻子、兒女、女婿和外孫,都是善良的人,還有村里的鄉親、隊長,福貴當兵時候遇到的老拳,甚至是間接害死有慶的春生,對他都很好。
或許賭沒了家產是福貴的命中的一劫,卻也讓他感受到了父母對他的真情,讓他幡然醒悟,好好做人。
福貴的妻子家珍,雖然是富家千金,卻從來沒有擺過大小姐的架子。剛嫁過來的時候,任憑福貴好吃懶做、吃喝嫖賭。后來福貴賭錢輸光了家產,家珍完全可以離開他,但是她沒有,陪著福貴一生貧苦,福貴被抓去當壯丁的時候,那段日子,她縱然有懷疑,不信任,卻依舊堅守著他的家,等他回來。我想,福貴一生中最大的福分,就是娶了家珍這樣的好老婆。
福貴的兒女們,都很聽話,懂得為富貴分憂。女兒鳳霞雖然是一個聾啞人,卻遇到了疼她愛她的二喜,就算后來她死了,二喜也依舊對她念念不忘,還是將福貴當自己父親一樣看待。外孫苦根,年紀雖然小,但是卻像他的母親家珍一樣,懂得心疼福貴,為福貴分擔憂愁。
書中令人感到悲劇的是,福貴這一生中所有的溫情,都被以慘烈的方式抽離他,留下福貴孤身一人。到了最后,作為讀者的我,都覺得他活不長了,身邊所有人的溫暖和親人的盼望,都沒了,年紀這么大了,活著的盼頭是什么呢?可是就算如此,福貴,依舊活了很久,和他的老牛相依為伴。
溫暖中的苦難,令人痛得發瘋,可是福貴依舊活了下來,他緩緩地說著自己得故事,給身邊的年輕人講,歲月在他的臉頰上看不到憂愁與哀傷,有的只是淡然,淡然得讓人感覺不到這些故事是發生在他身上的。人的一生,經歷多了,也就見怪不怪了。
看完整本書,我滿身的氣焰都消失的無影無蹤了,往事種種有什么可去埋怨的,只有回憶中點滴的溫情充斥在人生的各個角落。福貴的一生,無牽無掛的來到世界,無牽無掛地離開這個世界,即使過程是充滿苦難、滿目瘡痍的,但是總給人感到活著不就是為了活著?這或許就是活著的意義。
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是絕望的、痛苦的,但是能從那壓抑的悲劇中看到溫暖,能在慢慢長夜中看到點點星光,能感受到人生無奈的同時也能感受到堅強的信念,或許這是《活著》想要向我表達的吧?
本書的末尾這樣寫道:
“少年去游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炊煙在農舍的屋頂裊裊升起,在霞光四射的空中分散后消隱了。
女人吆喝孩子的聲音此起彼伏,一個男人挑著糞桶從我眼前走過,扁擔吱呀吱呀一路響了過去,慢慢地,田野趨向了寧靜,四周出現了模糊,霞光逐漸退去。
我知道黃昏正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我看到廣闊的土地坦露著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召喚她們的兒女,土地召喚著黑夜來臨。”
在如今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里,誰會在意初升的朝陽,漸落的晚霞?誰會在意街邊的吆喝,陌生人的善意?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文字表達出來的意境,一直都在我們的身邊,只是少有人去關注。
街邊巷角的美景,不就是一個又一個的故事拼接而成的嗎?福貴的故事有誰會真的在意呢?是講故事的人,還是聽故事的人?
講故事的人不需要聽故事的人理解,他再苦,也是他必須去面對和承受的,不需要別人來可憐,也不需要太多人了解。
每個人不都是一個福貴嗎?希望得到世間的美好,可是我們一直都在希望的路上,承受著自己該承受的,苦多了,就躲起來哭一陣子,或找個人袒露一下自己的心聲,然后繼續趕路。埋怨多了,就大罵世事不公,然后再做個白日夢,幻想下輩子有一個好命。
別想太多,盡情地闖蕩,因為我們還活著,就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