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武識才惜英雄,河東猛士徐公明。
臨陣擅使巨靈斧,治軍堪如細柳營。
壯侯長驅破九寨,絕世雄才定三分。
能以威名列五子,無愧大魏右將軍。
徐晃,字公明,是曹魏軍中武力值僅次于許褚、典韋的一員猛將,深受曹操的喜愛和信重。
在三國猛將排行榜上,徐晃是個標尺型的人物,可以用它來衡量其他武將們武力值的高低層次:如果武藝能夠在徐晃之上,那就可以進入“超級猛將”的行列,比如呂布、蜀漢五虎、典、許、顏、文等人。
徐晃的戎馬生涯可以說是多姿多彩,戰斗經驗異常豐富,咱們來檢點一下徐晃的戰斗經歷:
1.華陰之戰,“只一合”斬殺崔勇;
2.箕關之戰,“只一合”斧劈李樂于馬下;
3.截擊曹軍,硬磕許褚“戰五十余合,不分勝敗”;
4.徐州之戰,張飛偷營中伏,徐晃截住一場大戰,樂進又至,張飛突圍而去;
5.土山之戰,徐晃與許褚雙戰關羽,被關羽“奮力殺退”;
6.白馬坡之戰,與顏良交手,二十合“敗歸本陣”;
7.廷津渡之戰,張遼被文丑射倒戰馬,文丑回馬來戰,徐晃“掄斧截住大戰”,敵軍大至,徐晃自知不敵,拔馬退走;
8.官渡之戰,徐晃劫擊押糧的韓猛,韓猛“抵當不住”,拔馬敗走;
9.黎陽之戰,一刀斬殺汪昭 ;
10.冀州之戰,一合生擒審配;
11.南皮之戰,“戰不數合”,斧劈彭安;
12.赤壁之戰,徐晃截住凌統廝殺,曹操趁機奪路而逃;
13.烏林道之戰,徐晃與張郃合力雙戰趙云,被趙云擊退;
14.葫蘆口之戰,曹軍敗兵遇張飛伏擊,徐晃與張遼、許褚三將夾攻張飛,被張飛打跑;
15.南鄭之戰,徐晃奉曹操之命出戰龐德,僅三五合,詐敗回陣;
16.陽平關之戰,徐晃“不數合”擊敗劉封;
17.米倉山之戰,徐晃與張郃雙戰黃忠,黃忠苦戰不能脫身;
18.米倉山之戰,趙云連斬二將,破圍救走黃忠、張著,徐晃與張郃“心驚膽戰”不敢迎敵;
19. 徐晃率部解樊城之圍,襲擊偃城,與關平交鋒,“不三四合”,偃城火起,關平拔馬而走;
20. 樊城外,徐晃大戰箭傷未愈“右臂少力”的關羽八十余合,關羽不支;
21.南征東吳,曹軍遭丁奉伏擊,張遼中箭落馬,徐晃打退丁奉,救下張遼;
22.新城之戰,徐晃戰馬受驚,沖到城下,被孟達暗箭射中額頭,流血不止,當夜死于營中。
我們檢點一下徐晃的戰績,可以發現,徐晃的戰斗經歷非常的豐富,他對戰過的超級猛將就高達7人之多:許褚、關羽、張飛、趙云、黃忠、顏良、文丑,而曾經與其廝殺過的關平、龐德的武力值也堪稱一流,徐晃的戰斗含金量極其之高。
徐晃有兩場令人印象深刻的戰斗,一場是許都途中對戰許褚、一場是襄樊之戰對陣關羽。
當時,徐晃還在楊奉麾下效力,曹操挾持著漢獻帝和文武百官,從洛陽遷往許都的途中,遭到楊奉攔截,徐晃出馬搦戰,曹操見他“威風凜凜”,心下暗暗稱奇,派麾下第一猛將許褚出戰,兩將“刀斧相交,戰五十余合不分勝敗”。
這場戰斗充分體現了徐晃強悍的實力,能夠在許褚馬前硬碰硬地支撐五十余合,說明徐晃完全具備“強一流”猛將的水準。而曹操“不忍以健將決死戰”,也說明徐晃并無絲毫勝算,場面上是落在下風的。后來在銅雀臺賽射之時,徐晃箭射柳枝,飛馬取錦袍,遭到許褚攔截,被許褚拖下鞍鞒(ān qiáo),也說明了徐晃在力量上尚略處于下風。
徐晃與關羽有過兩次交鋒,一次是在土山之戰,徐晃與許褚合擊關羽,被關羽“奮力殺退”。但考慮到在戰斗之前,程昱為曹操定下的計謀是“詐敗佯輸,誘入他處,以精兵截其歸路,然后說之可也”,主要目的是降服關羽,而并非與其死戰,所以徐晃和許褚并非是全力作戰。但兩人聯手,也說明一個問題:他們其中任何一人都不具備足以與關羽匹敵的實力。
武將單挑廝殺的能力,主要有四個方面:勇氣、技巧、速度、力量。徐晃與關羽武力值的差距到底是在哪些方面呢?襄樊之戰兩人的那次對戰就有所體現。
關羽北征襄樊之時,年已五十七歲,胯下的那匹赤兔馬至少也已經有35歲高齡了,再無速度優勢。而關羽在兵圍樊城之時右臂中了曹仁的毒箭,雖經神醫華佗“刮骨療毒”治好,但仍未完全痊愈,戰斗時“右臂少力”,使不上勁兒,兩人陣前交鋒,“戰八十余合”,關羽漸漸力不能支,落到下風。這也說明一個問題:徐晃與關羽之間武力值的差距主要體現在力量上,如果僅以招數技巧而言,徐晃是并不輸于關羽的。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不難看出,徐晃能夠五十余回戰平許褚,八十合擊退“右臂少力”的關羽,主要是因為他在力量上與許褚、關羽的差距并不懸殊(畢竟徐晃是個斧將,力量不弱),而且在招數技巧上足以與二人匹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