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我國除了擁有比較悠久的歷史之外,還擁有較為博大精深的飲食文化。正因為如此,很多看起來很尋常的食材在到了我國人民的手中后,才得以瞬間變成極具誘惑力的美食。既然如此,那自然我國也不可能會缺少喜歡吃美食的吃貨了。按理來說,吃貨對于食物是向來沒有抵抗力的。但是實際上,無論我國的吃貨再怎么嘴饞,也似乎不太會對貓肉感興趣。那么,為什么會這樣呢?明明貓跟狗一樣都是動物,為何我國人民有吃狗肉的時候,卻并沒有太多吃貓肉的時候?想知道原因的話,趕緊來這里了解一下吧!
我國人民不吃貓肉,首先跟貓肉的味道不好有很多的關系。
據說李時珍曾在《本草綱目》中介紹過,說貓肉吃起來會有一股很酸澀的味道,并不符合我國人民追求的美食味道標準。既然如此,那自然吃貓肉的人就會變得比較少了。畢竟再怎么說,我國地大物博,明明擁有其他諸多適宜食用的食物,為何偏偏要忍著滿心的厭惡之感非去吃貓肉呢?當然了,可能并非所有人都是通過《本草綱目》才知道這一常識的。但起碼不吃的人多了,大家也便能猜出其中的緣故了。
可見,我國人民不吃貓肉,是有根據存在的。而且貓這種動物頗擅長逃跑,且跑起來速度不亞于狗。就算我們想吃它們,也得能輕易逮得到才行啊!再說了,貓常在夜間活動,而人慣在夜間休息。這作息差別在這里擺著呢!誰會費勁兒犧牲并不多的休息時間去抓吃起來味道不好且沒有什么好的銷路的貓呢?需要注意一下的是,除了這些原因之外,我國人民不吃貓肉的原因還有其他一些。只不過味道不好這個原因,應該屬于最為關鍵的一個原因才對。
對貓比較了解的人都知道,正常情況下,貓最喜歡吃的應該就是老鼠了。拋開現在把貓當寵物的情況不談,在過去的時候,就算是家養的貓也是要靠抓老鼠吃來維持正常的生命體征。而老鼠這種動物經常生活在各種惡劣的環境之中,所以不管是身體表面還是身體內部,都容易沾染或者攜帶各種病菌和疫癥。若是人們去吃貓肉,那豈不就相當于間接吃了鼠肉?一旦貓感染了病菌和疫癥,那吃了貓肉的人還能好到哪里去呢?
這個時候,可能會有人會說,只要烹飪的時候能夠用高溫將肉弄得熟透了,那就能達到很好的殺菌作用。雖然高溫確實能起到很好的殺菌作用,但是卻并不代表高溫能殺滅任何病菌。更別說殺滅鼠疫了,若是能輕松采用高溫的方式就將其消滅,那這個世界上還怎么可能會有鼠疫存在?既然高溫殺滅不了某些病菌和鼠疫,那在貓吃了老鼠且人又吃了貓肉的情況下,人們自然就容易擔心自己會有感染上鼠疫的風險。
除了上述原因之外,我國人民不吃貓肉還跟另外一個原因有關,那就是大家覺得貓太可愛了,不適合當食物,而更適合當寵物。正因為如此,現在的國人在養貓的時候,才會并非只是把貓當一種動物來養,反倒是把它們當成是自己的孩子或者親人來養。如若不信的話,大家大可以在網絡上找些現代國人養貓的視頻和資料來看。要知道光是每個月給貓買的零食,就夠很多人養兩個孩子了。更何況除了零食之外,他們還時常會給貓買玩具、營養膏、貓爬架和貓砂等物品。這樣一算下來,真不可能比養孩子花得少。
既然現代的國人都將貓當寵物、孩子和親人來養來,又怎么可能會想去吃它們呢?當然了,我國人民不吃貓肉,并不代表其他國家的人也不吃貓肉。要知道在很多食物緊缺的國家,民眾都是能抓到什么就吃什么的。縱使貓肉確實酸澀難吃,或者以老鼠為食,在沒有其他食物可吃的情況下,這些人該吃還是會吃貓肉的。
由此可見,一個國家若是強大了,民眾在食物方面也才能有更多選擇。或者也可以說,對食材需求的變化,多少也能反映出一個國家民眾的生活狀況。這就好比在美國一般,狗是人類最好的伙伴,對于狗來說就好他們家庭的一份子。不同的環境下,對于各種動物作為食材,這個并沒有一定的判定,只能說國家生活水平越好,對于食材的選擇就會更加注重。對此,大家有什么樣的看法呢?
圖片來源于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