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歲退休老領導,在職40年,提拔了70...
80歲退休老領導,在職40年,提拔了700余人,大半輩子閱盡人心險惡才總結了6條人際關系“潛規(guī)則”,希望通過我這些年摔跟頭所領悟出來的經驗,能對您有所幫助。
一、人允許一個陌生人的發(fā)跡,卻難以容忍一個身邊的人晉升。
人們可以理解一個和自己無關的人升官發(fā)財,卻不能容忍自己身邊的人這樣。因為陌生人和自己無關,只是茶余飯后的談資笑話,而朋友則是和自己息息相關的人,朋友晉升可能會有落差感,會羨慕甚至是嫉妒,會想為什么是他而不是我。一定程度上,人都是自私的、好強的。在潛意識里,不想輸給熟人,還怕外人拿你們對比,這也正是人性的劣根。
二、利益是斷人最薄的遮羞布。
趨利避害,趨樂避苦,趨褒避貶,三者必居其一。而在利益面前,絕大多數人往往都是靠不住的,烈酒紅人面,黃金黑人心,人與動物是一樣的,都是以利益為中心點的,這就是最真實的人性本質。在利益的驅動下快速暴露其自私貪婪本質的人,一定要慎交、慎言、慎行,謹慎對待!即使與這樣的人短時間內相處得很好,但只要在利益的驅動下,交好時的交、言、行全部都會轉化為攻擊你的卑鄙手段,而在沒有利益沖突的情況下,一切又風平浪靜。
三、恩不可過,過施則不繼,不繼則怨生,情不可密,密交則難久,中斷則疏薄之嫌。
施恩不是越多越好,記住凡事不可過量,過分施恩往往導致二者關系無法長久的重要因素,而且一旦中途停止施恩,甚至會遭到對方的怨恨。永遠不要懷疑人心,人性惡的一面。人心是永不知足的,忘恩是人的本性。過分的施恩,會讓被施恩者養(yǎng)成惰性,就如同父母過分溺愛孩子,往往導致孩子不懂得感恩,認為其付出是天經地義。所謂害從恩里來,如果你對某人太好,就是放縱他人變惡,往往得到的是對方恩將仇報。同理人與人之間不可過分親密,過分親密二者關系也很難保持長久,交往一旦遇到了中斷就會顯出疏遠淡薄的嫌隙來了。所以我們在與他人相處之間應當保持一個相對舒服的距離,把握好一個度,拿捏好其中的分寸,處理事務留有余地,才可以防備未來不可預測的突變。這也正是古人所告誡我們:恩不可過,情不可密。人與人之間,不濃不淡,不近不遠,方為上佳。
四、人走茶涼
從古至今社會都有著一個普遍的常態(tài)——人走茶涼。要明白沒有永遠的關系,只有永遠的利益。人生短短幾十年,最重要的不是看你在得勢的時候,有多少人爭先恐后地搶著來擁護甚至巴結你。而是要看當你真正地陷入困頓之時,是否還有人愿意陪伴在側,并給予你默默的支持和幫助,時間的過濾,會令你明白人情冷暖,懂得虛情假意。錦上添花遠遠不如雪中送炭。再熟的路若不行走也會陌生,再深的情如不呵護也會煙消云散。所謂世事皆無常,不要奢望別人給你安全感,要明白,不是每一份感情都是可以恒久不變的。
五、閻王好過,小鬼難纏,窮人好幫,懶人難扶。
往往大人物好說話,一些無名小卒反倒喜歡故意刁難;換一句話就是,裝大耍橫的往往是低級者。層次越低的人,反而越好面子,越喜歡給他人貼標簽打烙印。越是沒本事的人,越是沒有格局,因為其不懂得格局為何物。
六、別低估了人性,也別高估了人心。
人心和人性,這是個永遠都說不明白的問題。不管是善還是惡,其實它們都是相對的,而并非是絕對了。正因為如此也就決定我們要懂得“變通”,而不是一根筋去看問題,看不透的,才是最令人“恐懼”的。這個世間,最好的,是人,最可怕的,也是人。
最后,我也厚臉皮地希望您點一點贊,支持一下,謝謝了!
#我要上微頭條# #頭條職場說#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