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連續下了兩周有余,看著院子里青澀的石榴,一個一個的往下落,小院里也長了好多的青苔……正在尋思,到哪里走走玩玩,是不是該回鄉下老家看看年邁的父母;這時在部隊當軍官的表妹打來電話,“四兄,你們那里的蓮子熟了沒有?很想吃?!?/p>
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在我居住不到兩公里,距離縣城五公里,一個叫漢壩塘的地方種植了大片的清荷,現在正是荷花盛開的季節,也是賞荷最佳的時節,我怎么忘了。
雨、時下時晴,打著雨傘走在寬大濕潤的河提上,河風裹著細雨、清清涼涼的敷在臉上,有一種暖暖的感動??粗怀爻睾苫ǜ傁嚅_放,大紅、素白的荷花亭亭玉立站在翠綠的荷葉間,像江南那個清純的女子,嬌羞欲滴、冰清玉潔,自遠方暖暖而來,大膽的吐露著真愛;忍不住隨手摘了一朵荷花往嘴邊放,淡淡的清香直往鼻里鉆,感覺神清氣爽、心曠神怡、激情高漲;荷葉田田、漣漪蕩漾、綠浪閃閃、魚戲蛙狂、萬種風情,讓人醉、叫人癡。于是想起《西洲曲》里的名句:“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水光山色、天人合一、恍惚間有一采蓮的女子,身穿唐裝、唱著歌、劃著船,在池塘中蕩漾。微風吹來、荷塘里綠浪彼此起伏,在綠色里嵌著白玉似的荷花和上下飛舞的白鷺,好像從天上飄下的仙女,讓人害羞、叫人心醉;霧雨蒙澪,細雨打在荷葉上匯聚成顆顆水珠,如詩似畫、美不勝收……
順路而上,正好遇到一藕農在池塘里勞作拿藕,一只只藕浮在水面、有一米來長、手腕那么大,白而多節,像西山的睡美人。這時我才發現,老鄉拿藕的池塘荷花特別少,而主道兩邊池塘里的荷花卻比較多?老鄉好像猜透我的心思,友好的對我說:“花開得比較少或沒有開花的叫無花藕,它產量高、成熟早,品質佳、賣樣好、價格高,固然收入就高,畝收入達到五、六千元”。
我種了多年的藕,從來沒有滯銷過,每年都是由菜老板集中收購了到外地區銷售;我們這里種的藕,由于水好沒污染,加之土質好、氣候溫潤、口感好,在外地很好賣。我們老農民講實惠、重品質。花多的產量低、節少藕細,在得深、費工費時,并且賣樣差;現在基本沒有哪家愿意種,拿你們的話說是“中看不中用、繡花枕頭擺設罷了”。公路兩邊的是觀賞藕,是上邊的項目,主要是讓外邊來的人觀賞。我想觀賞也好、實惠也罷,都有他的價值;實惠讓藕農鼓了錢袋子、改善了生活,觀賞讓賞荷的人有了好心情、收獲了美、享受了美。
什么也不說,叫上家人、邀上好友,賞荷去。
文:羅啟迪
圖:吳再忠
編審:李顯耀
責任編輯:楊冬燕 施媛媛 唐霖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