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縮寫為AI。說到人工智能,不能不說的一個概念就是智能連接。其實我的理解是人工智能是建立在5G、物聯網、大數據等概念之上的概念。
隨著科技生產力的不斷發展,我們已經神不知鬼不覺地進入了5G時代或者說是人工智能時代,各行各業的大佬們也開始思考,如何能站上人工智能這道風口,萬物互聯已經是大勢所趨。
今天重點想談一下人工智能下的物流配送和餐飲行業如何變化?
一、當前餐飲行業的現狀和思考
吃穿住用行,這些行業都屬于剛需,每個人都不能與此脫離。自古以來,就有“民以食為天”的說法,中國人骨子里“好吃”的本性是不會被經濟衰退或者任何力量所打敗,“吃”是必需品中的必需品。
二、AI+配送=配送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在人工智能領域,我國在該領域做出的貢獻舉世矚目,同時人工智能也快速地滲透到各行各業,餐飲界的黑科技也是層出不窮。從中國首家機器人餐廳到人工智能點餐服務等,每一個細分領域都能看見人工智能的影子。可見,人工智能正快速地重構餐飲行業。
按照餓了么(阿里)和美團的數據來看,到了2018年,前三季度訂單量超過了150億,以此平均值計算,2018年即時配送總訂單量預計達到200億左右,相當于全年快遞訂單量的40%左右。兩相比較,這個增長速度可謂驚人!
那么在越來越多訂單壓力之下,如何提高外賣訂單物流運營效率?選擇何種模式分配訂單?訂單如何才能分配到最合適的騎手?哪條配送路徑最合適?……這一系列問題都是即時配送企業最核心的競爭力。而這背后其實還是人工智能的競爭。
人工智能技術在美團和餓了么配送的成功應用有很多,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手段打造一個高效、智能化、動態協同優化的本地智慧物流平臺,能顯著提高本地、同城范圍內的物流配送效率,持續提升配送體驗,降低配送成本。
三、AI+餐飲=餐飲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1、節約人員成本,提升產品標準化
智慧餐廳的出現使得餐飲界有了一個全新的趨勢。智能餐廳的智能化使它的一些功能代替了人工,在節省人工成本的同時,也使得菜品生產更加標準化、精細化。比如:炒菜機器人,廚師大多通過自己的“手感”來控制味道,而炒菜機器人卻能輕易地做到標準化口味統一。
2、提高工作效率
通過人工智能提供的數據,來判斷用戶的消費心理、習慣習性,從而調整餐廳的運營規劃,人工智能如果可以運用得當,可以大大地提高餐企效率。
3、提升知名度
人工智能作為一個新生事物,很容易吸引用戶的眼球,從而可以在短期內提升餐廳知名度或者品牌知名度,餐飲的本質在于產品本身,所以競爭的關鍵在于菜品口味,就餐環境以及高性價比的定價。人工智能在餐飲的好處還有很多,不一一列舉。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也可以說,餐飲的競爭力也是人工智能的競爭。
四、人工智能在餐飲行業的案例分享
1、人臉識別點餐
基于百度的人臉識別技術和海量數據庫打造的智能點餐系統,可以通過識別顧客的面部特征,判斷顧客的年齡、心情、顏值等指標,然后推薦個性化套餐,并完成支付等消費內容。據了解,當用戶再次光臨時,拍照系統可以顯示之前的用餐記錄,可以直接實現再次下單。
2、自動炒菜機
自動炒菜機是一款現代科技產品,新一代微電腦操控智能烹飪設備,無油煙、無輻射、省油省電、自動翻炒。炒菜機還有自動炒、爆、燉等多功能自動炒菜機,方便,簡單的操作讓你只需輕輕一按,即可遠離廚房油煙危害,輕松享受美味,實現了做飯過程的自動化和趣味化。還可以根據型號的不同,適用于家庭、學校食堂、企業食堂、部隊食堂及熟食品加工行業。
3、機器人送餐
機器人送餐、跳舞助興,這些以往只能在科幻電影中看到的場面,在寧波慈溪的一家餐廳成為現實。這家位于慈溪聯盛廣場的“香滿軒餐廳”的餐廳剛剛開業,里面有5個機器人:兩個送餐,能報出各種菜名;三個小機器人在門口跳舞助興。
4、智能烹飪機
一臺機器出餐中式菜肴,真是科技讓我感到震驚;當前智慧餐飲正在成為趨勢:無人面館、無人餐廳,無人售貨機,餐飲也變得更加時尚而具有科技感。
當前,人工智能技術發展態勢良好,但在餐飲業,人工智能的發展依然處于探索階段。不過,基于人工智能的發展以及更多應用的落地,再加上更多案例的借鑒,相信餐飲業的智能化變革離我們還是不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