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鐘書的長篇小說《圍城》問世后,人們對其褒貶不一。據說少年韓寒曾將這本書翻了好多遍。我將此書翻過兩三遍,說實話,還是不喜歡。但是,從書中可以看出,以錢鐘書淵博的學識,同時代的作家,很少有人跟他匹敵。
書中名言警句俯首皆是。錢鐘書洞察人心的智慧和哲學修養深厚。但他的哲學思考力,隱含著偏執的鋒芒。不小心就被他的文字扎傷。
先甜后苦的人生,結局只有悲觀和失望;而先苦后甜的人生,卻活出了智慧和圓滿。錢鐘書用吃葡萄,將這一哲理,清晰地表達了出來。就寫小說而言,錢鐘書顯然聰明外露,而才情不足。
在《圍城》里,我最欣賞的一句話:婚姻是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里的人想出來。這句話,多年來,一直刻在我腦海深處。書中所有的名言警句,都抵不過這句話的分量。
學者夏志清評論錢鐘書的《圍城》:比任何中國古典諷刺小說優秀,可能亦是是中國近代文學中最偉大一部。其實,這個觀點,我不大認同。近代文學中,堪稱偉大的作品,應該極少,但不會是《圍城》。
《圍城》里充滿著才子的傲氣與刻薄,毫不保留地挖苦知識分子。他總以一種居高臨下的姿態,俯瞰眾生。一個端著架子,寫文章的作家,注定不是一個好作家。
楊絳的作品,在同時代的作品里,不算最好的,但她的小說比錢鐘書的好。錢鐘書的《人獸鬼》短篇小說集,基本上是高中生習作水平。即使他最有影響力的《圍城》也很難跟張愛玲和沈從文比。
其實,錢鐘書是個學者。寫小說并不是他的專長。他的學術著作《管錐編》和《談藝錄》才是他一生學術的大成之作。
盡管《圍城》里有許多發人深思的哲理警句,但全書充斥著油滑氣和優越感,拼命用不倫不類的英式風趣來博人一笑。大大降低了作品的藝術品位。
經過歲月的淘洗,人們再回過頭來,仔細閱讀這部作品,或許,才能得出一個中肯的答案。所謂偉大作品的論調,是否在眾多讀者眼里,還能成立?
多年以后,也許《圍城》將很少有人談起,甚至被遺忘。但有一句話,將千古流芳:婚姻是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里的人想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