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體報道,杜海濤主演的電影《愛的帕斯卡》跟《芳華》同一天上映,但是電影上映一天后就被下線,據說票房僅僅4000元。有網友就吐槽,按照現在電影的分賬比例,制片方僅僅可得不到兩千塊的分賬,這都不夠一部手機的錢呀!
此后,有不少“不明真相”的自媒體和網友,就據此判斷這部電影是爛片,杜海濤演技太爛,造成電影重大損失。
但據“影視口碑榜”得到的消息,這部《愛的帕斯卡》并非因成績太差或影片質量太爛遭下線,而是片方決定臨時改檔到2018年1月。
根據一份官方聲明顯示,官方稱“鑒于老師和年輕學子正面臨緊張的考試季,可能會做過現在安排好的這個檔期,綜合基層院線工作人員的意見,為了讓這部有情懷有品質并對老師和學生們有特殊意義的好電影被更多的人關注和看到,故制片方緊急調檔,計劃改到明年一月適當時間再推出。”
為什么片方這么重視老師學生的觀影人群?原來《愛的帕斯卡》這部影片講的就是高校教授的真人真事,具體來說是以我國已故著名物理學家、西北大學侯伯宇教授為原型改編,講述了他人生最后的歲月,許還山、奚美娟、杜海濤、王櫟鑫、周知、意辰等出演。
故事發生在西北大學,戴景林的兒子戴修(杜海濤飾)遠赴澳洲,父子關系決裂;他的學生王鵬(張赫飾)不顧勸阻,為了出國不惜剽竊老師科研成果;他的妻子沈玉芬(奚美娟飾)因他專注科研忽視家庭,對他不滿;他的關門弟子毛西(王櫟鑫飾)認為他只知讀書不懂愛國,不再叫他老師。隨著戴修的死,戴景林忽然發現了兒子的秘密,毛西從戴景林在國外的演講看到了他另外一面;王鵬和沈玉芬也意外得知了戴景林的良苦用心。然而就在這時,戴景林卻倒下了。
對于劇情,杜海濤和王櫟鑫以及張赫等其他新演員雖然有不少的名氣,但是片子講故事的功力卻不夠,部分劇情設置過于戲劇化,作為主旋律電影來講,這樣的編排導致很多觀眾看完影片都還理不清劇情。
此外,無論是片方還是宣發方,在檔期的確定上明顯存在不足,這部以高校教授真實故事為原型的主旋律電影,其目標觀眾其實并不廣泛,當地學校師生、教育類事業單位、全國高校師生等應該是最重要的觀影人群,但12月15日的檔期正逢學校考試季,檔期顯然與觀影人群的時間空檔期沖突,所以臨時改檔也就不可避免了。
不過,作為非虛構類的主旋律影片,歷來都很難獲得好看的票房成績。如若《愛的帕斯卡》能通過改檔期風波帶來一定的宣傳作用,對影片或許也是個不錯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