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文章「閱讀背誦都很棒,考試做題都不會,問題到底出在哪里」從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的角度,為這名學生找到了問題的根源。那么這個問題到底要如何解決呢?這是一個從學習保持升級到學習遷移的過程。
所謂學習保持,就是在一段時間內能夠以教學過程中的呈現方式記住知識的能力;而學習遷移則是運用學過的知識去解決新問題或學習新知識的能力(Mayer and Wittrock, 1996)。
6項認知技能中,低級別的“記憶”只能達到學習保持的效果,只有上升到高級別的各項認知技能,才能在語言運用和考試答題中游刃有余,進入又意義的學習階段。
教師在確認學生閱讀(甚至背誦)能力的基礎上,要在每節課的教學設計中逐漸增加從“理解”到“創造”各個層級的活動或任務,引導學生認知水平和思維能力的提升。可以根據布魯姆教育目標中各層級認知技能,設計一個課堂活動分配表格,備課時把可選擇的課堂活動對號入座,然后檢查這些活動所處層級和分配比例是否合理,比如幼少兒零起點的課堂活動設計可以參考下面這種結構:
這里特別需要強調幾個常見的誤區:首先,課堂活動要適量,活動只是教學的一個組成部分,要根據課堂目標合理安排,切忌貪多求全;其次,一定要認真分析學情,適時逐漸增加高層級任務比例,切忌盲目求快、揠苗助長;最后,高層級任務往往會包含部分低層級目標,所以數量不一定多,關鍵要精心設計。
下面我舉個比較有代表性的例子和老師們一起分析,可能不少老師注意到最近我頻繁介紹Ferris Wheel幼兒英語,因為和Guess What!少兒英語一樣,也是我在眾多同類教材中經過綜合比較選擇的項目,所以對每個單元的內容和教學設計更熟悉一些,這個例子來自于Ferris Wheel第二級別(點擊圖片查看)。
這個單元的備選活動還有幾個,但上面6個活動已經覆蓋了全部6個層級的認知技能訓練,所以這里就不一一列舉了。大家應該注意到了,在高層級任務中往往會同時用到低層級認知技能,這種循序漸進的活動設計能夠確保學生穩步提高。當然,這6個活動能否在一節課里完成,關鍵取決于學生的學習情況,年齡也是一個重要因素,畢竟低齡孩子即使相差一歲,理解能力上都可能有很大差距。如果無法在一節課內完成上述任務,建議把前4個任務或者任務1、2、4安排在第一節課,盡可能保證每節課中既有低層級也有高層級的任務。
關于如何運用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去設計和選擇課堂活動,今天就聊到這里,下次給老師們提供一個幫助設計和實施課堂活動的表格工具。
老師們可以參考今天介紹的內容去分析自己下節課的教案,看看設計的課堂活動都屬于哪個層級的任務?活動數量和比例是否適合你的學生?歡迎在評論區交流討論,和我一起傳遞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