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中涉及的全部藥品圖片僅供舉例使用,不做其他任何用途。
藥品關系自身健康,請勿隨意自行服用藥品。必須在醫師藥師指導下科學合理地使用藥品。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主要看了一下眩暈的定義和常用的治療肝風內動肝火上炎引起的眩暈的20種中成藥。現在我們繼續看第三種和第四種類型的眩暈,也就是痰濁上蒙型眩暈和瘀血阻竅型眩暈。
頭痛頭沉眩暈惡心
三、痰濁上蒙型眩暈
【主要癥狀】:眩暈,頭重如蒙,視物旋轉,胸悶作惡,嘔吐痰涎,食少多寐,苔白膩,脈弦滑。
【治療方法】:燥濕祛痰,健脾和胃。
【選擇方劑】:半夏白術天麻湯(載于《脾胃論》)。方中二陳湯理氣調中,燥濕祛痰;配白術補脾除濕,天麻養肝熄風;甘草、生姜、大棗健脾和胃,調和諸藥。
中成藥舉例
①、醒腦再造丸
【主要成分】:黃芪 淫羊藿,石草蒲,紅參,當歸,地龍,三七,紅花,赤芍,桃仁,石決明,天麻,仙鶴草,槐花,白術,膽南星,葛根,玄參,黃連,川芎,枸杞子,全蝎(去鉤),制何首烏等
【功能主治】:化痰醒腦,祛風活絡。用于神志不清,語言蹇澀,腎虛痿痹,筋骨酸痛,手足拘攣,半身不遂。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丸,一日2-3次。
一種醒腦再造丸
②、醒腦牛黃清心片
【主要成分】:人工牛黃,麥冬,大棗,白芍,桔梗,干姜,黃芩,柴胡,白蘞,大豆黃卷,山藥,白術(麩炒),茯苓,當歸,川芎,石菖蒲,苦杏仁,防風,石膏,肉桂,人參,蒲黃(微炒),六神曲(麩炒),朱砂,冰片,阿膠,雄黃,水牛角濃縮粉,甘草。
【功能主治】:鎮驚安神,化痰熄風。用于心血不足,虛火上升引起的頭目眩暈,胸中郁熱、驚恐虛煩、痰涎壅盛、高血壓癥。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5片,一日2次。
一種醒腦牛黃清心片
③、豨薟通栓丸
【主要成分】: 豨薟草(蜜酒炙)、膽南星、半夏(制)、當歸(酒炙)、天麻、秦艽、川芎、三七、桃仁、水蛭、紅花、冰片、人工麝香。
【功能主治】:活血化淤,祛風化痰,醒腦開竅。用于腦血栓引起的半身不遂,肢體麻木,口眼歪斜,左癱右瘓,語言障礙等。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丸,一日3次,溫開水送服。
豨薟通栓丸
④、清腦復神液
【主要成分】:人參、黃芪、當歸、鹿茸(去皮)、菊花、薄荷、柴胡、決明子、荊芥穗。
【功能主治】:清心安神,化痰醒腦,活血通絡。用于神經衰弱,失眠,頑固性頭痛,腦震蕩后遺癥所致頭痛、眩暈、健忘、失眠等癥。
【用法用量】:口服,輕癥一次10ml(1支),重癥一次20ml(2支),一日2次。
一種清腦復神液
⑤、十香返生丸
【主要成分】:沉香、丁香,檀香、土木香、香附(醋炙)、降香、廣藿香、乳香(醋炙)、天麻、僵蠶(麩炒)、郁金、蓮子心、瓜菱子(蜜炙)、金礞石(煅)、柯子肉、甘草、蘇合香、安息香、人工麝香、冰片、朱砂、琥珀、牛黃。
【功能主治】:開竅化痰,鎮靜安神。用于中風痰迷心竅引起的言語不清,神志昏迷,痰涎壅盛,牙關緊閉。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或遵醫囑。
一種十香返生丸
⑥、同仁牛黃清心丸
【主要成分】: 人工牛黃、羚羊角、人工麝香、人參、白術(麩炒)、當歸、白芍、柴胡、干姜、阿膠、桔梗、水牛角濃縮粉等27味。
【功能主治】:益氣養血,鎮靜安神,化痰熄風。適用于氣血不足,痰熱上擾引起:胸中郁熱,驚悸虛煩,頭目眩暈,中風不語,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言語不清,神志昏迷,痰涎壅盛。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2丸;一日2次,小兒酌減。

同仁牛黃清心丸
⑦、心速寧膠囊
【主要成分】:黃連、半夏、茯苓、枳實、常山、蓮子心、苦參、青蒿、人參、冬麥、甘草。
【功能主治】:清熱化痰,寧心定悸。主治痰熱擾心所致的心悸,胸悶,心煩,易驚,口干口苦,失眠多夢,眩暈,脈結代等癥。適用于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引起的輕、中度室性過早搏動見上述癥狀者。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4粒,一日3次。

一種心速寧膠囊
⑧、安腦丸
【主要成分】:人工牛黃、豬膽汁粉、朱砂、冰片、水牛角濃縮粉、珍珠、黃芩、黃連、梔子、雄黃、郁金、石膏、赭石、珍珠母、薄荷腦。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醒腦安神,豁痰開竅,鎮驚熄風。用于高熱神昏,煩躁譫語,抽搐驚厥,中風竅閉,頭痛眩暈。亦用于高血壓及一切急性炎癥伴有的高熱不退,神志昏迷等。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2丸,一日2次,或遵醫囑,小兒酌減。

一種安腦丸
⑨、珍龍醒腦膠囊
【主要成分】:珍珠、天竺黃、西紅花、丁香、肉豆蔻、豆蔻、草果、檀香、紫檀香、沉香、訶子、毛訶子、余甘子、木香、肉桂、蓽苃、方海、金礞石、香旱芹、人工牛黃、人工麝香、廣棗、烈香杜鵑、塞北紫堇、短穗兔耳草、鐵粉(制)、冬葵果、甘草、黑種草子。
【功能主治】:開竅醒神,清熱通絡。用于痰瘀阻絡所致的中風,語言蹇澀,半身不遂,口眼歪斜。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粒,一日1~2次。

珍龍醒腦膠囊
⑩、再造丸
【主要成分】:蘄蛇肉、全蝎、地龍 、僵蠶(炒)、穿山甲(制)、豹骨(制)、人工 麝香 、 水牛角濃縮粉、人工牛黃、龜甲(制)、朱砂、天麻、防風、羌活、白芷、川芎 、葛根、麻黃、肉桂、細辛、附子(制)、油松節、桑寄生、骨碎補(炒)、威靈仙(酒炒)、粉萆薢、當歸、赤芍、片姜黃、血竭、三七、乳香(制)、沒藥(制)、人參 、 黃芪、白術(炒)、茯苓、甘草、天竺黃、制何首烏、熟地黃、玄參、黃連、大黃、化橘紅、青皮(醋炒)、沉香、檀香、廣藿香、母丁香、 冰片、烏藥、豆蔻、草豆蔻、香附(醋制)、兩頭尖(醋制)、建曲、 紅曲。
【功能主治】:祛風化痰,活血通絡。用于風痰阻絡所致的中風,癥見半身不遂、口舌歪斜、手足麻木、疼痛拘攣、言語蹇澀。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

一種再造丸
四、瘀血阻竅型眩暈
【主要癥狀】:眩暈頭痛,兼見健忘,失眠,心悸,精神不振,耳鳴耳聾,面唇紫暗,舌瘀點或瘀斑,脈弦澀或細澀。
【治療方法】:活血化瘀,通竅活絡。
【選擇方劑】:通竅活血湯(載于《醫林改錯》)。方中用赤芍、川芎、桃仁、紅花活血化瘀通絡;麝香芳香走竄,開竅散結止痛,老蔥散結通陽,二者共呈開竅通陽之功;黃酒辛竄,以助血行;大棗甘溫益氣,緩和藥性,配合活血化瘀、通陽散結開竅之品,以防耗傷氣血。
中成藥舉例
①、腦絡通膠囊
【主要成分】:丹參浸膏、鹽酸托哌酮、川芎浸膏、甲基橙皮甙、黃芪浸膏、維生素B6。
【功能主治】:補氣活血,通經活絡。具有擴張血管,增加腦血流量作用。用于腦血栓、腦動脈硬化、中風后遺癥等各種腦血管疾病氣虛血瘀證引起的頭痛、眩暈、半身不遂、肢體發麻、神疲乏力等癥。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2粒,一日3次。

一種腦絡通膠囊
②、心腦康膠囊
【主要成分】:丹參 赤芍 制何首烏 枸杞子 葛根 川芎 紅花 澤瀉 牛膝 地龍 郁金 遠志 九節菖蒲 酸棗仁 鹿心粉 甘草。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通竅止痛,擴張血管,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用于冠心病,心絞痛及腦動脈硬化癥。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粒,一日3次。

一種心腦康膠囊
③、銀杏酮酯滴丸
【主要成分】:銀杏酮酯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通絡。用于血瘀型胸痹及血瘀型輕度腦動脈硬化引起的眩暈,冠心病,心絞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丸,一日3次。

一種銀杏酮酯滴丸
④、通天口服液
【主要成分】:川芎、赤芍、天麻、羌活、白芷、細辛、菊花、薄荷、防風、茶葉、甘草。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祛風止痛。用于瘀血阻滯、風邪上擾所致的偏頭痛,癥見頭部脹痛或刺痛、痛有定處、反復發作、頭暈目眩、或惡心嘔吐、惡風。
【用法用量】:口服,第1日:即刻口服,服藥1小時后,2小時后,4小時后各服10ml,以后每6小時服10ml。第二日,三日:一次10ml,一日3次,三天為一療程,或遵醫囑。

一種通天口服液
⑤、丹七片
【主要成分】: 丹參、三七。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通脈止痛。用于瘀血閉阻所致的心胸痹痛,眩暈頭痛,經期腹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片-5片,一日3次。

一種丹七片
⑥、逐瘀通脈膠囊
【主要成分】: 水蛭、桃仁、虻蟲、大黃。
【功能主治】:破血逐瘀,通經活絡。主治血瘀型眩暈證,癥見眩暈、頭痛耳鳴、舌質暗紅、脈沉澀。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2粒,每日3次,4周為一療程。

一種逐瘀通脈膠囊
⑦、樂脈顆粒
【主要成分】:丹參、川芎、赤芍、紅花、香附、木香、山楂。
【功能主治】:行氣活血、化瘀通脈。用于氣滯血瘀所致的頭痛、眩暈、胸痛、心悸;冠心病、心絞痛、多發性腦梗塞見上述證候者。
【用法用量】:開水沖服。一次1~2袋,一日3次。

一種樂脈顆粒
⑧、丹葛頸舒膠囊
【主要成分】:黃芪,黨參,當歸,丹參,赤芍,桃仁,紅花,川芎,地龍,葛根,細辛,甘草。
【功能主治】: 益氣活血,舒經通絡。用于瘀血阻絡型頸椎病引起的眩暈、頭昏、頸肌僵硬、肢體麻木等。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粒,一日3次。

一種丹葛頸舒膠囊
⑨、樂脈片
【主要成分】:丹參、川芎、赤芍、紅花、香附、木香、山楂。
【功能主治】: 行氣活血,化瘀通脈。用于氣滯血瘀所致的頭痛、眩暈、胸痛、心悸;冠心病心絞痛、多發性腦梗死見上述癥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6片,一日3次。

一種樂脈片
⑩、保利爾膠囊
【主要成分】:廣棗、丹參、肉豆蔻、梔子、川楝子、茜草、紅花、麥冬、三七、土木香、木香、檀香、人工牛黃、牛心、降香、大黃、木通、黃芪、篳茇、人工麝香、訶子。
【功能主治】:行氣活血,化瘀解滯,升清降濁。用于高脂血癥氣滯血瘀、痰濁內阻證,癥見胸悶,氣短,心胸刺痛,眩暈,頭痛等。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5粒,一日3次。
